「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3

【原文】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3

【词义解释】

猨翼:yuan((二声) yi(四声),山的名字。蝮虫:又称反鼻虫,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毒蛇名。蝮虫的颜色像红白两色的绶带纹理,鼻上有针刺,大的蝮虫重达一百多斤,它们栖息在怪树上,颜色就是它们的保护色。另一种说法为蝮虫就是蝮蛇,身长只有三寸,头只有人的大拇指大小,在古代传说中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怪物,屈原在《离骚·大招》的招魂词中,就呼唤灵魂不要去南方,因为南方有千里炎火、蝮蛇和其他一些可怕的动物蔓延。“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译文】

堂庭山往东三百八十里是猨翼山,山上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野兽,水中生长着许多怪异的鱼,还生产白玉,有许多蝮虫。除了蝮虫,猨翼山还有很多奇怪的蛇和奇怪的树木,十分凶险,人是上不去的。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3

【原文】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杻阳:niu(三声),山名。虺:hui(三声)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虺虺]形容打雷的声音。“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旋龟: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山海经》谈到的“ 旋龟”产地,一是在海外赤道以南;一是西北洛水的支流,说明“旋龟”的分布较广。《辞书》介绍:龟有十种,“旋龟”属于水龟中的一类。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3

【译文】

猨翼山往东三百七十里就到了杻阳山,山的南坡生产黄金,山的北坡生产白银,杻阳山有一种异兽,叫做鹿蜀,它的形状像马,白首红尾身上满是老虎的斑纹,鹿蜀的鸣叫像是有人在唱歌,据说谁披上鹿蜀的皮毛谁就可以子孙满堂,因此,它们经常遭到人们的捕杀,不过鹿蜀非常警觉,一有风吹草动它们就会躲藏起来。杻阳山还孕育了向东流入宪翼水的怪水河,水中经常发出一种像是敲击木头的难听的声音,这是一种叫做旋龟的动物发出来的。旋龟有着深红色的外壳,它的形状像普通的乌龟,却长着鸟头和蛇尾,旋龟时而在岸边休憩,时而在水里游动,佩戴旋龟甲可以使人们的耳朵不聋,另一说佩戴旋龟甲可以防止雷击。另外,它还有治疗脚茧的功效。

「国学经典」山海经卷一南山经03

传说大禹治水时,有应龙尾巴在前面开道划地,指引大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帮着大禹驮着息壤,跟在大禹身后帮助大禹把一小块一小块的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地后迅速生长很快抵挡住肆意的洪水,因此,旋龟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