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專利戰:來電專利被判無效

在共享經濟領域,除了改變出行規則的滴滴,同樣迅速完成市場擴張和用戶習慣養成的還有共享充電寶。

作為共享領域的獨特分支,以街電為首的共享充電寶憑藉其便捷、高需的優勢,迅速成為商場、影院、火車站、機場的"標配"。

"掃一掃即可充電"的簡單背後,是共享充電寶行業間的激烈商戰。

為維護專利,街電與來電間的搏殺由來已久。

最早的出擊者是來電。

2017年3月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來電先後對多家同行發起了24項專利侵權訴訟。截至當年五月,共享充電寶行業關於專利的糾紛額高到7000萬。

2017年5月,街電與來電第一次對簿公堂。不久後,街電反守為攻,同樣就專利問題對來電發起訴訟。隨後的一年時間裡,來電與街電你來我往,多次訴訟與反訴。

作為防禦者的街電最終反敗為勝。

在2018年7月的判決裡:來電就專利對街電發起的7項起訴,有6項被宣告為無效,其中包含被來電視為核心專利的吸納式專利。

"街電的租借方法優化了用戶體驗,可以避免在沒有庫存的情況下收取用戶費用、佔用資源等問題。"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最終認定,街電的租借方法優於來電。

兩輪大戰,街電接連獲勝。

獲勝源於專利的加持。街電在進入賽道的初期,就斥資1億從"共享充電寶之父"劉同鑫受眾買入了核心專利。

從共享充電箱到充電方法、更換系統,專利技術的加持,加速了街電的進化。

共享充電寶真正興起是在2017年年初。

一年後的3月,街電發佈數據稱用戶數量達到6000萬,增長60倍。這一數據在11月增長到8000萬。80%的市場份額,讓街電坐穩了行業第一的寶座。

從一線城市的商場、餐館到機場、酒店、醫院等高流量場所的不斷覆蓋,街電的城市覆蓋量和用戶數量,開始遠遠超過同行。

此前支付寶曾表示,街電已經位列支付寶小程序共享充電寶第一,超過5000萬的累積用戶,意味著,每11個支付寶用戶就有1個使用過街電。

從這一點來看,率先發起專利保衛戰的來電並沒有因此而獲得好處。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共享充電寶的重點在資金力、供應力、場景力和技術力,專利是護城河。

但"護城河之戰"中,來電科技的優勢並不明顯,反而是街電藉此機會不斷完成擴張。

不難看出,在共享充電寶行業中,專利成為必備要素,但絕非全部。"專利+場景"才是在未來盤活整個行業的可行之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