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東北少帥張學良,他的一身經歷有喜有悲,可謂波詭雲譎又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張學良出生於1901年6月3日,字漢卿,乳名小六子,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他的本來理想是做一名醫生,後因父親不允許改學軍事,成為東北講武堂的第一期學員。師從戰術教官郭松齡,並與其成為忘年交。也正是因為郭松齡,張學良意識到中國的積貧積弱,立志愛國,絕不與日本人同流合汙。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在張作霖去世之前,張學良的生活是正兒八經的富家貴公子的典範,也曾打過幾次仗,樹立了少帥的名聲與地位。1928年,因為張作霖與日本人之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張僵化,6月4日,瀋陽到皇姑屯的火車發生爆炸,張作霖去世,開始了張學良的少帥一生。在父親去世的那段時間,結髮妻子于鳳至給予他莫大的幫助,從而使他走出父親去世的陰影。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但是張學良的戎馬之路走的艱辛,遭受過摯友郭松齡舉兵反奉的打擊,忍受著父親被日本人謀殺的家仇國恨,最終擔負起家國重任,成長為東北三省的領導者。張學良接管東北三省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東北易幟,不再依附於日本人,而是選擇絕對服從蔣介石,這直接導致了九一八事變中瀋陽的淪陷,激起東北人民的民憤。蔣介石一心剿共,這與後期的張學良的理念是相反的,因此1936年的西安事變不是偶然,而是順著張學良的心意發生。

從1901年到1936年,張學良曾經在晚年回憶錄中說到,他的生命只有三十六年,剩下的幾十年被蔣介石軟禁,顛沛流離,成為想要展翅高分卻飛不出去的籠中鳥。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張學良共活了一百零一歲,但眾所周知他吸毒非常嚴重,後來在外國醫生米勒的幫助下成功戒毒,他若非戒毒,絕不可能活至如此高齡。張學良在我心中是一個英雄,他在晚年時也曾寫過一首詩:自古英雄多好色,未必好色盡英雄;我雖並非英雄漢,唯有好色似英雄。他生來風流倜儻,一生與兩個女人糾葛。一位是結髮妻子于鳳至,另一位則是以秘書之名陪伴其左右的趙四小姐趙一荻。這兩個女人愛他傾其所有,原配妻子于鳳至在美國辛苦打拼,只為他將來有一個很好的居所安度晚年,趙四小姐為他犧牲自由陪伴其半生軟禁。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波瀾壯闊卻也悲情。前三十六年叱吒風雲,天之驕子,有著赤子之心,一心期盼中國統一。後來因為自己一個的決定,葬送了自己的後半生,徒有報國之心卻無路可走。關於西安事變,張學良雖也表示並不後悔。至於後半生顛沛流離,再也沒回大陸一次,客死他鄉,也是有原因的吧。

當然,一個人的評價並不能只看他一件事,還要結合他一生。來做出全面客觀地評價。

在國共兩黨的歷史敘事中,北洋軍閥都是白鼻子的角色,不僅挨批,還要捱罵。而北洋軍閥中,某些角色由於出身和表現的緣故,在當時一般人看來,印象則格外的差,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父子便是其中的一對。

在北洋軍閥的統治史上,從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到張作霖,數張作霖的統治,最橫暴。1925年,奉魯聯軍南下江南,一路上張宗昌的白俄兵燒殺淫掠,無惡不作,最喜歡的事,是抓住小腳女人,逼著她們光著腳亂跳。張宗昌佔領上海之後,幾乎把個上海變成了國際販毒中心,肆無忌憚地公開販毒。來自豫西土匪孫殿英,感覺跟誰幹都沒有跟張宗昌順心。江南連一向送往迎來的紳士們,都受不了這些蠻軍,怨聲載道,所以,當勢單力薄的孫傳芳一發難,群起響應,勢如破竹地將奉魯聯軍打回了北方。

張作霖在被日本人炸死之前,所做的最轟動的一件事,是從蘇聯大使館裡搜出了李大釗等幾十個共產黨人,然後把他們送上了絞架,這具絞架,現在還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裡.

張學良是個民國史上的傳奇人物,人稱他總做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每每出人意料。1928年,一改從前奉系凡是失敗出關,就宣佈“獨立”,跟中央政府對著幹的慣例,出人意料地宣佈“易幟”,歸順國民黨政府。1930年,當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打得難解難分的時候,他突然冒出來,宣佈調停,實際上是從背後插了馮閻一刀,全不顧狐悲兔死同病相憐的情誼,結果導致馮閻一敗塗地。1931年,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在人們都認為家仇在身的他能抵抗的時候,他卻一槍不發,拱手讓出了東北。1936年,在蔣介石對他已經十分信任的情況下(因為張學良前面幫他的兩件事),出人意料地發動兵諫,扣押了來到西北剿共前線督戰的蔣介石,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此人在歷史應該說做過一些好事,比如易幟,比如辦東北大學,但無論如何都屬於大節有虧之人。身為東北地方的守土長官,居然在日本人發動侵略的時候,下令不抵抗,無論如何掩飾,都說不過去。當時,東北軍雖說在關內有十餘萬人,但根據地東北依然有二十餘萬,有這樣強大的武力,無論如何,都堪一戰,居然拱手把大片國土讓人,實在是不可思議。縱使不論家仇國恨,生民塗炭,經此事變,作為軍閥的他,老家沒了,家底沒了,就算沒有父親被人炸死之仇,為了自己的根據地,為了自己的財產,也該一戰,可是他卻沒有(有材料說,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家產損失金條80000餘條,超過了當時東三省的官銀行的全部損失,一方面可見損失之慘重,一方面則表明,張氏父子在東北搜刮之烈)。這樣的軍人,我們說他什麼好呢?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九一八的過失,過去我們的史書一直是算在蔣介石身上的(現在很多書依舊這樣說),說是蔣介石下令讓他不抵抗,甚至還煞有介事地說什麼,不抵抗的電報一直藏在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身上。其實,張學良本人一直都承認,不抵抗是他自己的決策,現在的檔案也證實了這一點。而且,早就有學者指出,即便是蔣介石讓他不抵抗,以當時他實質上屬於獨立軍閥的身份,在涉及國家和自身利益的時候,也完全可以“抗命”不遵。所以,九一八的不抵抗,只能是他的責任,賴不到別人頭上去。對於一個人來說,尤其是負有重大責任的人,某些錯誤是不能犯的,一犯就是千古罪人,百身莫贖。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其實,這個錯誤固然可以有很多解釋,比如錯誤判斷形勢,盲目相信國聯等等,都不足以令人採信。一個軍人,在守土有責的大節上犯錯,無論如何都是不可原諒的,跟他同時期的許多軍閥,甚至後來投降日本的那些人稱雜牌軍的將領,也都在日本侵略之初,做過抵抗,後來投降,往往有情勢所迫的原因。當時的張學良,確實不像個軍人,相當頹廢,大煙抽抽,嗎啡扎扎,整天在歌廳、酒樓、戲院、衚衕鬼混,萎靡到了部下都看不過去的地步。九一八事變當晚,他正帶著夫人于鳳至和趙四在前門外中和戲院看梅蘭芳的新戲《宇宙鋒》,以至於參謀副官半天找不到他。後來馬君武的詩《哀瀋陽》:“告急軍書夜半來,開場弦管又相催。”其實也不算完全冤枉他。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實際上,後來之所以出現那麼多為張學良開脫的歷史解釋,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西安事變。因為西安事變,張學良成了民族英雄,一白遮百醜,所以,他之前的所有作為,哪怕非常不堪的作為,都有了藉口,甚至有了正面的意義。

九一八事變前他很風光,西安事變後卻入獄鋃鐺,走完101年的一生

最後要說的是,雖然我們這邊對張學良深情款款,讚美有加,但晚年的張學良卻並不買賬,寧肯客死萬里之遙的他鄉,也不肯葉落歸根,回到自己的父母之鄉。大概,其中最大的障礙,令張學良最擔心的,恰是這種鋪天蓋地的不虞之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