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補精神之鈣強脫貧短板

記者:王文霞

精準扶貧實話好,我來把它讚一讚;

水電路通樣樣全,危房茅屋全改善;

要想脫貧致富快,全靠扶貧產業帶;

不等不靠謀富路,雙手創造致富路;

知恩感恩頌黨情,美好日子比蜜甜。

近日,在積石山縣關家川鄉白家溝村召開的村民知情大會上,五保老人白春才用花兒唱出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以前過得苦,兒子出了車禍,留下我和老伴還有孫女,日子看不到希望。”74歲的白春才說,現在不一樣了,政府不僅給我們提供五保金,逢年過節,還送來碳,面,油,烤箱,棉衣,被褥等生活必需品,我和老伴也養了6只羊,還把一頭牛放在了村裡的合作社裡。

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不僅改變了部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還為許多貧困群眾致富奔小康提供了精神支持。

“天上不會掉餡兒餅的,致富還得靠自己。我們要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日子。”白春才堅信好生活都是靠勤勞的雙手創造出來的。

自從在積石山縣開展“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之後,村民們聚在一起不再是打牌說閒話,而是討論去哪裡打工、種什麼最值錢,發展什麼產業收益最好。“現在,群眾等、靠、要的消極思想和‘以貪為榮,不勞而獲、投機暴富’的意識越來越少了。”白家溝村村支部書記白春龍說。

在脫貧攻堅工作到了啃硬骨頭的關鍵時期,如何激發老百姓的主動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完成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給物資?給政策?給出路?……各種各樣的措施裡,最容易忽略的就是精氣神。

對於脫貧攻堅而言,難的是人窮志短,但群眾一旦有了強烈的脫貧意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之後,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能成為脫貧攻堅的最強動力。為此,積石山縣在全縣廣大幹部群眾和青少年中開展“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針對精準扶貧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通過宣講理論政策、典型示範引領、宣講變化發展、強化扶貧扶志、開展先進創評等一系列措施,有效激發了幹部群眾幹事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75歲的建檔立卡戶楊社木蘇是居集鎮深溝村村民,2017年,他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在鎮上的環境衛生整治活動中,他家門口將近6公里的馬路上建起了小花園,種上了花草樹木。他每天起來,都要把門前的小花園打掃得乾乾淨淨的。“明年開春,我要在門前的花園裡種上牡丹、大麗花、菊花等。”楊社木蘇說道,現在和以前比,真是天壤之別,政策雖然好,但還得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才能真正擺脫貧困。

在脫貧攻堅中,積石山圍繞扶智、扶志、扶德的探索中,探索出了一套在幹部職工、農村群眾、青少年學生中開展“知恩、感恩、報恩”的“組合拳”,將推諉扯皮不擔當,父母面前不孝順,遇到利益搶破頭,等著幹部送小康等阻礙精準扶貧進程中的“歪”現象徹底剎住,營造了幹事創業的良好風氣。

據積石山縣文明辦主任馬成海介紹,近期,他們將挖掘培育一批在“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和先進典型,用典型帶動群眾,用榜樣激勵群眾,在全縣營造出勤勞致富為榮、懶惰等靠為恥的氛圍。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思想在積石山縣已蔚然成風,與五保老人白春才和脫貧戶楊社木蘇有同樣想法的群眾在該縣還有許多。如今,“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活動在積石山縣已成燎原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