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養生方式。養生講究順時而為,順應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節變化,以達到養生保健、健康長壽的目地。中醫認為五臟對應自然界的四季,所以應該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養護我們的主要器官。

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一、春天養肝

春天在五行中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屬木性,因而春氣通肝。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中醫認為,春天是肝旺之時。春季養肝應該多吃涼性食品。因此,春季養生又為注重精神調理,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以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達到防病保健康之目的。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原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釋義】:春天的三月,是草木發芽、枝葉舒展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天地一同煥發生機,萬物因此欣欣向榮。人應當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散步;散步時解開頭髮,伸展伸展腰體,用以使情志宣發舒暢開來。天地使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時候一定不要去扼殺,賦予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權利一定不要去剝奪,勉勵萬物和人煥發生機的行為一定不要去破壞。這乃是順應春氣、養護人體生機的法則。違背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肝氣,到了夏天還會因為身體虛寒而出現病變。之所以如此,是由於春天生機不旺、以致供給身體在夏天茂長時所需的正氣缺少的緣故。

春季養肝可多吃一些具有溫補陽氣的食物,比如大棗、山藥、春筍、芹菜、黃豆芽、萵筍、菠菜等。飲食上忌油膩、生冷、黏硬之物,以免傷肝。

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二、夏天養心

夏季的氣溫炎熱,晝長夜短,空氣乾燥是它是氣候特點,根據中醫理論,夏季中在五行中屬“火”,與我們的臟腑“心”相對應,因此,在夏季養生,養心是一大關鍵,需要提醒的是,中醫中的“心”並不單一指“心臟”,而是包括心臟在內的整個神經系統,以及精神心理因素。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原文】: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釋義】:夏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繁盛壯美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天地之氣已經完全交會,萬物開始開花結實。人應當晚睡早起,不要對天長炎熱感到厭倦,要使情緒平和不躁,使氣色煥發光彩,使體內的陽氣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現在外一樣。這乃是順應夏氣、保護身體機能旺盛滋長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心氣,到了秋天又會由生瘧疾。究其原因,則是由於身體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長養、以致供給秋天的收斂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到了冬天,還會再導致別的疾病發生。

心為火髒,心氣應於夏, 一年之中,心與夏天的關係最大,夏天出汗多,也是傷心陰、耗心陽最多的時候,夏天也會損心傷氣。在飲食上要注意營養均衡,多飲水,多吃含水分高的蔬菜瓜果。我推存一豆一菜一瓜, 一豆就是綠豆,綠豆具有祛暑降溫、清熱解毒的作用; 一菜是馬齒莧,馬齒莧能清熱利溼,防腹瀉, 尤其對溫熱性的腹瀉效果最好;一瓜是苦瓜,苦瓜性味苦寒,苦味去火,且最適宜去心火。

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三、秋天養肺

秋季五行中屬金,為收穫之季節,五臟應肺,秋季是由夏向冬的過度階段,多數生理指標在秋季都有一定的波動,秋季的生理變化有利於健康,但秋季免疫力下降,說明秋季人體抵抗力下降,易生病。尤其以呼吸系統的疾病最為多見。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原文】: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釋義】:秋天的三個月,是萬物果實飽滿、已經成熟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天氣清肅,其風勁急,草木凋零,大地明淨。人應當早睡早起,跟群雞同時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衝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並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向外越洩,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乃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違背了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肺氣,到了冬天還會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洩。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收斂機能在秋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冬天的閉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緣故。

秋季是養肺潤燥的最佳時期,飲食方面可多吃一些具有滋陰潤肺的食物,比如銀耳、甘蔗、燕窩、梨、蓮藕等。

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四、冬天養腎

中醫理論認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冬季是自然界萬物封藏的季節,而腎臟在五行屬水,為陰藏,故在冬季正是養護腎臟最佳時期。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體陰陽之根”。所以,要順應自然界萬物封藏的規律和人體內陽氣潛藏的規律,育陰護陽,護好腎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

【原文】: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釋義】:冬天的三個月,是萬物生機閉藏的季節。在這一季節裡,水面結冰,大地凍裂,所以人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一定需等到日光出現再起床;使情志就像軍隊埋伏、就像魚鳥深藏、就像人有隱私、就像心有所獲等等一樣;還要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所,不要讓膚腠開啟出汗而使陽氣大量喪失。這乃是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法則。違背這一法則,就會傷害腎氣,到了春天還會導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緣故。

冬季養好腎,飲食上要多注意,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另外一些黑色食物本身也具有很好的養腎功效,比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等,可清肺益氣、養腎強身。此外,在冬令進補時,可以適當滋補一些羊肉、驢肉、鵪鶉等肉類,可滋補肝腎,強健腰膝。

【健康提醒】:除此之外,一年四季都要養好脾胃,脾胃是後天之本,是強壯身體、治療疾病的重要環節。養好脾胃生命才得以延續。脾為心之子,肺之母,在五行中屬土,五味屬甘,脾主統血,主運化,在體合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與六腑中的胃相為表裡,脾主升清,胃主降濁。

究竟為何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一看你就知道了!

健康拾句 健康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