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賴於良好環境的薰陶也應該有家庭社會的聯手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賴於良好環境的薰陶也應該有家庭社會的聯手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障礙,影響著基礎教育目標的實現,為了保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正常,需要制定一個家庭、學校、社區、傳媒、公安、醫院和社會工作教育機構相結合的解決方案,全面解決青少年在成長中的各種問題。解決好中學階段,學生在心理上碰到的這些困擾 :

(1)學業問題。如升學受挫、考試焦慮、成績不理想、需要休學等。

(2)人際關係問題。如交際恐懼,與教師、同學關係不良等。

(3)青春期性問題。 由青春期的性成熟而帶來的心理問題,如性幻想、自慰、對性成熟的焦慮等。

(4)未來問題。 如人生目標模糊,對未來社會生活感到恐懼、茫然,缺乏就業心理準備等。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家庭方面的一些問題(如家庭經濟困難、父母離異等)以及個人身體的疾患而引起的心理問題。

具體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以下途徑:

(1)開設心理衛生課, 或在生理衛生課中增加心理衛生的內容, 稱生理心理衛生。從初一年級開始就要有系統地通過心理衛生課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常識, 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自己的心理狀況, 提高抵禦心理疾病的能力, 這種課應貫穿整個中學階段。開設心理衛生課既有系統性強、普及面廣的特點,又有長遠性特點,它使學生受益終生。

(2)開展心理諮詢。 學校設心理諮詢室對學生進行個別心理指導,解決心理困惑,治療心理疾患。當代中學生的心理自我保健意識日趨加強,有了各種不適應症和心理問題後,可主動找心理諮詢醫生解決。

(3)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校以教學為主, 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將它滲透到各科教學中。 這首先要求教師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規律來進行教學, 在各科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普及心理衛生知識,尤其是學習心理方面的常識,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心理規律,從而有

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4)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協同的整體教育網絡。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學校教育途徑外,還應改善學生的生活環境,創造健康的教育環境。單靠學校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夠的,應該與家庭、社會聯手,取得他們的支持、幫助,營造一種以學校為中心, 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系統、 大氛圍的心理健康教育。舉辦短期培訓班,向家長普及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

金鑰匙青少年心理專家認為人的身心發展和成熟與他生活的家庭、集體、社會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既依賴於良好環境的薰陶與引導, 更需要各級學德智體美勞育的積極措施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成為適應未來所需要的建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