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韓國越南等國左派民族主義哲學的思考

日本是位在文化邊緣上的一塊神秘土地,與亞洲大陸最接近的部份,也相距一百多英里。由於在地理、人文以及文化軍事入侵上的孤立,日本逐漸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民族文化(參考英法的文化差異 對比日本和中國的文化差異)。

而韓國和越南在地理和人文受到了大陸更多控制和影響,其能保持獨特的民族語言和民族獨特性,其實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近代韓國民族主義的興起,是西曆19世紀末的事情,在此簡要回顧韓國曆史

西元1231年,蒙古入侵高麗,引發了一場30年之久的戰爭。蒙古人經常被他們在中國的戰爭所幹擾,但最終還是積聚了足夠的權力以迫使高麗成為元朝的附庸。高麗與入侵者在西曆1258年達成的和平公約:高麗從此成為屬國,在元朝蒙古族的統治下,高麗保留了他們特有的文化,並以一場旋風式的藝術成就試圖向征服者們展示了自己的優越性。

土地改革,新官僚機構的形成,佛教的衰弱,以及儒教的形成,這些發生在15世紀初的事件都是新王國李朝誕生的一部分。李朝將統治高麗一直到20世紀。西曆1234年,高麗已成為學習和木版印刷技術的重要中心。

李朝崇儒親漢的哲學,不僅影響了當時朝鮮的文化發展,而且影響到了其政治哲學,作為明朝的屬國,先是因為拒絕借道給日本侵明遭遇了西曆1590年的2次日本入寇的“倭亂”,在明清交替期因為支持明朝遭遇了1630年代的2次滿洲入寇的“胡亂”。

遭遇了巨大損失的朝鮮被迫成為清的屬國,但仍試圖聯絡中國國內反清勢力“反清復明”,其國內對宗主國清朝私下稱呼為“胡”“虜”,可以說,那時的朝鮮並沒有民族主義的獨立思考。

明治時代的日本試圖在戰略安全態勢上侵略朝鮮,當時看到日本的興盛和清國的日益沒落,基於朝鮮的民族利益。朝鮮的親日派試圖利用日本和俄國擺脫中國的控制,而親清派實際上屬於思想相對保守的派別,

通過西曆1894年的日清戰爭,朝鮮終於落入日本勢力範圍,這時朝鮮認為自己必須學習西歐民族獨立哲學,朝鮮的民族主義思潮開始興起:反漢字提倡衍文、驅逐朝鮮的漢人僑民、改國號為“大韓帝國”要與日本清國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