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觸龍說趙太后》學古人說話,敢於表達不做“應聲蟲”


從《觸龍說趙太后》學古人說話,敢於表達不做“應聲蟲”

開口說話,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會說不會說大不一樣。古人云:“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

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而身掛六國相印;諸葛亮靠經天緯地之言而強於百萬之師;燭之武因勢利導而存鄭於危難;觸龍循循善誘而救趙於水火;......

說話藝術,或循循善誘,或理直氣壯;或曉之以理,或動之以情。言語間的得失,小則牽繫做人難易,大則連及國家興亡,非常重要

今天看鑑君就以《觸龍說趙太后》為例,跟大家談一談:古人是怎樣通過自己的語言技巧和說服別人?

  • 故事梗概

《觸龍說趙太后》是《戰國策》中的名篇

主要講述了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

齊國要求:將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壓為人質,才肯出兵。趙太后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觸龍在這種嚴重的形勢下說服了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齊國,解除了趙國的危機的故事

從《觸龍說趙太后》學古人說話,敢於表達不做“應聲蟲”

  • 付出真誠方能感動他人,亦能扭轉乾坤

從最先的“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到“色少解”,再到“諾,恣君之所使之”,可以瞭解到:趙太后言行先後轉變,足以見得觸龍的話已經深深觸動了趙太后。

觸龍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一是摸透了對方心理;二是他成功運用了語言溝通的藝術;三是得益於立論的正確。

為了說服趙太后,觸龍說話分四步:

第一步,關心趙太后健康,初步平息了她的怒氣。因為他深知,只有怒氣平息了,才能夠跟趙太后講大道理。

第二步,談愛子問題,觸動趙太后心事。可憐天下父母心,愛子之心,人皆有之,在這共同“愛好”上,趙太后和觸龍越發接近了。

第三步,觸龍用燕後作反襯。告訴她愛長安君不如燕後那麼深切,誘發趙太后透露心聲。

第四步,觸龍用趙王和諸侯的子孫為例,暗示趙太后的溺愛對長安君是不利的。最後,趙太后以社稷為重,“心甘情願”地把幼子作為人質。

說服趙太后的四個步驟,層層深入,緊密相聯。在這過程中,觸龍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話提到“令長安君為質”,他深知此話一出,趙太后就會立刻翻臉,這是此次溝通中絕對不可以觸碰的雷區。

相反,拐個彎兒站在趙太后的立場,體會到其“母親溺愛幼子”的心理,找到擊破這種溺愛的方法,和聲細氣地分析問題實質,最終,讓趙太后心悅誠服。

說話,足以體現一個人的學識、氣質、修養、智慧,面對面說話更是一種語言和行為的交互作用過程。觸龍察言觀色、曉之以理、循循善誘的說話藝術確實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教益和啟發。

從《觸龍說趙太后》學古人說話,敢於表達不做“應聲蟲”

  • 溝通要有技巧,說話要有藝術

人與人的溝通交流離不開語言,而語言的運用,卻是因人而異的。

會說話的人,能達到有理有據有節有趣,耐人尋味;不會說話的人,無章無法無序無趣,令人生厭。

美國內向性格研究專家蘇珊·凱恩,在《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書中認為:在強調競爭、高調與張揚的現代社會,外向者往往被賦予更有能力的假相。比如:

父母喜歡活潑一點的寶寶;

老師也喜歡積極雀躍的學生;

老闆偏愛社交能力強的員工;

... ...

所以,加強溝通能力,應從娃娃抓起!

關注我,每天給你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