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軍:一生無悔從醫路


高文軍:一生無悔從醫路


30多年前,在米脂中學上學的高文軍和同學玩耍時,不慎摔倒,右眼角受傷,校醫為他擦了磺胺進行消炎。不料,高文軍屬過敏體質,上藥後傷口非但沒有好轉,反而炎症越發嚴重,落下後遺症。此後每年冬季,他的面部都會潰爛,非常痛苦。母親帶他四處求醫,經過3年多輾轉治療,終於治癒。從此“當個醫生,當個好醫生!”這個樸素的願望像種子一樣深深地紮根在他的心裡。

1986年填報高考志願時,他義無反顧地在志願欄裡寫下“陝西中醫學院”幾個字。母親說:“咱們這裡醫療條件差,將來你當醫生,一定要當個好醫生。”母親的話,高文軍牢記在心。高文軍現為榆陽區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中共榆陽區第十四屆黨代會代表,榆陽區有突出貢獻拔尖人才,還是省中醫糖尿病學術委員會委員。

背起藥箱就是背起職責

1991年,大學畢業後,高文軍被分配到榆陽區中醫院工作。1991年至1993年,他被單位派往榆陽區牛家梁鎮衛生院工作。他不忘學醫時立下的誓言,懷著滿腔熱情,奔波在田間地頭,為村民送去醫療服務。每次出診前,他都將可能用到的藥品、輸液器具裝進醫藥箱,這樣到了村民家,他就能根據病情隨即開藥。為方便村民,他把村民家佈置成手術室,進行一些小手術等。“那時候醫生、護士少,村醫基本都是醫護一肩挑。”高文軍說,“一些小手術可以在村民家裡做,不用大老遠跑到縣城做,村民做完就可在家休養,我自己多跑幾趟觀察就行。”當時,高文軍給鄉親們做過300多臺手術,沒有一例出現過感染現象,四里八鄉的鄉親們提起他,無不豎起大拇指。

讓患者花最少的錢把病治好

1994年,高文軍被調回榆陽區中醫院工作。在這裡,他接觸到更多患者,見到更多病例,他如飢似渴地學習新理論、新技術,鑽研新業務,醫療水平迅速提升。

一次,高文軍下班後準備回家,一位年僅21歲的年輕女子因農藥中毒被送進醫院。高文軍得知夜班醫護人員力量薄弱,於是主動留下參與救治。當時,患者喝了農藥已有5個小時,經過12個小時的緊急搶救,生命體徵趨於平穩。然而,正當大家準備鬆口氣時,患者病情突然惡化,最終不幸離世。

如花的年紀,猝然離去,任誰都無法接受。此後一段時間,高文軍翻閱各類醫學文獻,總結歸納此類患者的救治經驗。無獨有偶,醫院不久又來了一位情況相似的患者,高文軍胸有成竹,對症治療,成功救治患者,挽回了一條生命。讓患者花最少的錢把病治好,少受病痛的折磨,這正是高文軍從醫的初心。

讓百姓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2015年4月,榆陽區人民醫院和市兒童醫院合併。2018年,高文軍被委以重任,擔任榆陽區人民醫院、市兒童醫院院長。

高文軍說:“我們要讓老百姓盡享醫療改革成果,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在他的領導下,醫院重組加強了康復醫學科、急診科等專業科室,新成立了兒童變態反應中心等科室。醫院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龍頭作用,與23個鄉鎮衛生院、7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和城區部分幼兒園、中小學達成合作共建協議,形成網格化服務模式。同時,醫院致力於搭建高水平的醫療平臺,先後與北京兒童醫院、協和醫院、西安兒童醫院、唐都醫院、西京醫院、紅會醫院等知名三甲醫院建立起廣泛的協作關係,專家來得更多了,年輕醫師進步得更快了,服務更優了,群眾的口碑更好了,“看病難、看病貴”得到了有效緩解,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醫療改革帶來的方便、實惠。

高文軍滿懷信心地說:“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過去治不好的病,如今很多都可以治好了。下一步,我們將主動尋求事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和突破口,深化醫院改革,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努力建設本區域公立醫院的典範,護佑民眾健康,造福一方百姓。”(來源:榆林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