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1931年9月18日,日本炸毁南满铁路,并栽赃嫁祸给中国军队。日本以此为借口,向沈阳发起进攻,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仅仅五个月的时间,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政权,三千万中国人沦为了亡国奴。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九一八事变以前,中国在东北拥有军队人数多达20万,日本军队的数量仅1.5万人,除此之外,东北军工业发达,每月可造的迫击炮为八十门,炮弹四万发。并且拥有制造75mm至150mm榴弹炮的能力,坦克数量为36辆“雷诺”轻型坦克。而当时进攻北大营的日军仅仅五百人,竟然一举击溃数万东北军,而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东北当时还有五个航空队,总计三百架飞机。而九一八事变中,仅100余名日本士兵竟然没有遭受到一兵一卒的抵抗,东北尔塔机场的262架飞机全部落入敌手。苦心经营十多年的东北空中力量,就这样拱手送给了侵略者。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而东北的海军大小舰船27艘,总计3万多吨,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日本的侵略活动根本就不可能得逞。

而据张学良日后的回忆,自己不抵抗日军其实是因为当时的实力相差太过于悬殊,害怕抵抗日本会引起更大的战争,所以选择了不抵抗。将东北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数千万人民送入侵略者的手中。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而在将近二十年以后,美国以及所谓的联合国军威胁当时的中国东北边境,对我国的丹东等地进行无差别的狂轰滥炸。而当时的毛主席,也面临一个抉择,是放弃抵抗,还是选择决一死战。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美国和我们的实力差距远远高过九一八时日本和我国的差距。

但是毛主席力排众议,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作战。而当时毛主席的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一个真理:一拳打得开,免得百拳来。要打我们就放开手脚打,打完我们再建设就好嘛!

九一八事变和朝鲜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尽管新中国付出了二十万人牺牲的代价,但是歼灭联合国军一百多万人,将美国人打回了三八线以南,捍卫了国家的主权。此战也被称为“立国之战”。此战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提升,外国人妄图在远东建立几座大炮就能征服一个国家的时代也从此一去不复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