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今年,恰逢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站在這個歷史節點,回眸與展望的這一刻,記者從我市歷年出版的地圖中精選出11份,與大家一起分享見證我們這座千年古城的四十年發展變化……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77年:《蕪湖交通圖》,蕪湖市測量隊1977年編制(圖①)

這份已經微微泛黃的交通圖,誕於改革開放前夕的1977年。從這份地圖上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我市市區公交線路只有7條,分別為:1路(鉛絲廠-大礱坊)、2路(新市口-蕪鋼)、3路(新市口-四合山)、4路(新市口-火車站)、5路(新市口-大橋)、6路(新市口-和睦山)、7路(弋磯山-蕪湖站)。由此地圖可知,1977年的青弋江蕪湖市區段,僅有中山橋、弋江橋和大鐵橋三座橋樑。當時的電話號碼為四位數,比如蕪湖飯店是3912、鳩江飯店是3231,亦可佐證當時蕪湖固定電話之少。

一張寬寬的長江,自上而下橫亙於地圖的左側,三條虛線:火車輪渡線、汽車輪渡線、輪渡線。可以想見41年前,蕪湖人想過一次長江,是多麼艱辛。那一年,利民路還只是一條彎曲的泥埂。

時間的空白處,蕪湖,似乎在靜靜地等待一個契機。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82年:《蕪湖》,1982年編印(圖②)

僅僅5年之後,當我們翻開這份1982年編印的《蕪湖》導遊圖時,雖然路還是那些路,橋還是那些橋,山山水水如昔,但“(城市)面積一千一百二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九十多萬(含蕪湖縣)”。導遊圖的封面上,新落成的安師大教學樓、蕪湖房地產交易中心等現代化建築已經開始出現在蕪湖天際線之間,它們與古老的赭山相映成趣,共同書寫著古城新韻。

此時的蕪湖,鏡湖上蕩著雙槳的遊客,長江碼頭匆匆的旅客,三八公園裡穿紅戴綠的天真兒童,無一不在彰顯改革開放之初蕪湖人的精神面貌已經煥然一新。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86年:《皖南·蕪湖旅遊》,蕪湖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繪,黃山書社1986年2月出版(圖③)

1985年,蕪湖剛剛被闢為全國甲類開放城市,主城區面積已達203平方公里,人口近50萬(不含當時蕪湖所轄蕪湖縣、繁昌縣、南陵縣、青陽縣、九華山管理處)。公交線路增至10條,多條線路的行車裡程有所增加,特別是開通了21路新市口-蕪湖縣灣沚鎮、22路新市口-繁昌縣城關鎮公交,極大地方便了市區與這兩縣的往來。長途汽車方面,已開通與皖南37個縣、市及合肥、上海、杭州、無錫、常州、湖州、揚州、淮南等客運班線。

這一年,蕪湖城市的總體佈局初見雛形。從地圖上可以看到,兩年前通車的中江橋,已成為連接青弋江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九華山路驚豔登場。地圖上,赭山公園對面,九華山路的東側標有“郊區政府”。對,沒看錯,就是“郊區政府”。敢情僅僅在32年前,現在九華山路東側就是郊區了!

不過,儘管當時蕪湖的市區範圍還比較小,但城市公園的建設開始大幅增加,咱蕪湖有山有水,在地圖上,新建的翠明園、汀棠公園、怡園,紛紛亮相,這讓城市的公共休閒場所佈局更趨合理。

1986年,蕪湖的城市改造也進行得如火如荼。原本一片田疇的團結路(今天的赭山西路),僅僅兩年,就已建成連片的高樓大廈。地圖上標出的團結一村、團結二村、團結三村、團結四村,這些今天看起來貌不驚人的住宅小區,在1986年時,可屬於“高富帥”級別的。此外,建築新村、赭麓新村、勞動新村……也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89年:《皖南·蕪湖旅遊》地圖,蕪湖市地名委員會辦公室編繪,黃山書社1989年7月出版(圖④)

時隔3年,《皖南·蕪湖旅遊》地圖再次出版,粗看沒什麼區別,可細看便可發現,兩年間,蕪湖又長大不少——

公交線路增加了一條長江邊大輪碼頭-菸廠的16路公交。這也是得益於中江橋的通車和九華山路的擴建。此時的九華山路已與取直後的蕪鋼路成“L”型相連,極大地方便了向陽木器廠、紡織器材廠、印染設備廠、縫紉機臺板廠、聯盟化肥廠、蕪湖鋼鐵廠等沿線企業的交通狀況。從那時起,這些企業的職工到中山路、二街逛逛,去鏡湖公園、赭山公園遊玩,他們可以任意地說走就走的。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91年:《安徽蕪湖旅遊交通地名圖》,黃山書社1991年6月出版(圖⑤)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蕪湖城市發展步入快車道。在地圖上直觀的反映,就是地域更廣了,道路更通暢了,商業更發達了。根據地圖的簡介可知:“蕪湖市……面積3317平方公里,人口200.1萬。轄鏡湖、新蕪、馬塘、鳩江四區和蕪湖、繁昌、南陵三縣。”“鐵路有寧蕪、寧銅、淮南和皖贛四線;公路有寧蕪、蕪屯、蕪杭、蕪青、蕪大和合蕪等線;水路上抵漢渝,下達寧滬。朱家橋外貿碼頭可泊萬噸輪。”便捷的交通為蕪湖城市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這份地圖顯示,市區道路框架已基本成型,九華山路南段已徹底打通,與拓寬後的蕪南公路實現了無縫對接。規劃多年的利民路、中山南路也已建成。而規劃中的元澤橋,儘管還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地圖上卻提前完成了首秀。

看了這份地圖,最讓人吃驚的是,當時的編制人員竟然將中山路上的眾多商家一一標出,為後人留下一份詳盡的蕪湖商業史料,記者細數了一下,沿街東、西兩側各標出37家、38家。如同慶樓、太平洋照相館、新華商店、市百一店、二輕商場、美華服裝商場、人民商場、豐富酒家、華僑友誼商店……儘管今天,它們中的絕大多數已經淡出歷史,但這些商家,連同中山路歷史一起,已成為幾代蕪湖人共同的記憶;也是無數蕪湖人難捨的一份鄉愁……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96年:《蕪湖工商交通導遊圖》,山東省地圖出版社1996年2月出版(圖⑥)

這一年,蕪湖發生了許多值得載入史冊的事件,在這份地圖上都得以反映。

當時蕪湖商業的三巨頭:新百大廈、華聯商廈、銀座大廈,都在這份地圖上驚豔亮相。這份地圖還保留許多如今已消逝的風景,中山南路的鳳凰造漆廠、吉和街的吉和大市場、長江邊的航運大廈等等。

這一年,我市市區面積擴大至230平方公里,人口約59萬。三年前剛剛設立的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這份地圖上也已清晰地標註出來。雖然僅有十平方公里,但卻標誌著一個時代的開始。

大橋夢,是蕪湖人一直的夙願。在地圖的《蕪湖簡介》中,有這樣一段話:“蕪湖長江公鐵兩用大橋已由國家批准,預計大橋在1999年建成,屆時蕪湖將成為華東第二通道的重要樞紐。”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1998年:《安徽蕪湖旅遊交通地名圖》,山東地圖出版社1998年6月出版(圖⑦)

通過這份地圖,我們可以很直觀地瞭解到,雖然全市地域面積沒變,但人口已經增加至209萬人。元澤橋由“紙上談兵”變成現實。從此,蕪湖南北交通又添一大動脈。城北的另一條要道延安北路則完成由解放路口向冶煉廠方向延伸的擴建工程。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2000年:《蕪湖市交通旅遊圖》(世紀版),蕪湖市勘測設計研究院編制,湖南地圖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圖⑧)

也許是期待太久了,也許幸福來得有點遲。總之,當蕪湖長江大橋於2000年9月30日正式通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這座世紀大橋一直是蕪湖人街談巷議的主角,也常常“霸屏”於各種媒體之上。這不,這份地圖上的封面,就是蕪湖長江大橋的雄姿。

這一年的蕪湖據地圖上的《蕪湖簡介》記載:當年人口已增加到216.6萬,其中市區人口增加至62.8萬。正如這份簡介所言,步入新世紀,“改革開放後蕪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這份地圖的亮點有許多,中山路首次以步行街的身份亮相,它將湖光山色與現代商貿完美結合,從而成為蕪湖一張靚麗名片。臨江橋、皖贛鐵路跨青弋江大橋已建成通車。赤鑄山東路、花津中路、花津南路已經在地圖上規劃出來。從地圖內頁的《市區主要道路命名更名一覽表》可知,蕪湖許多條道路得以大規模新建和擴建。另一張《蕪湖市公交營運線路》表明,我市市區公交線路已增加至40條。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2006年:《蕪湖市旅遊交通圖》,蕪湖市勘察測繪設計研究院編制,湖南地圖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圖⑨)

蕪湖這座千年古城在過去的6年裡,果然不負眾望,超常發展。市區總人口增加至230萬,其中市區人口為100.5萬。市區面積擴大至720平方公里。據地圖上的《蕪湖市公交路線圖》統計,市區公交線路已達61條,特別是103、105等7條晚班公交線路的開通,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的晚間出行。在地圖上,有4條公路用黃色標記得特別醒目:蕪宣高速、蕪馬高速、蕪銅高速、合蕪高速。從此,蕪湖擁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地圖上,蕪雁高速、徐福高鐵、蕪湖長江二橋也已規劃完畢。

在地圖上,有一則售房廣告打出了一行很有意思的標語:今天的中央城,明天的城中央。這句廣告語頗受質疑,當時的城南,還是一片荒地,僅僅12年之後,再看這條標語,說商家高瞻遠矚不為過吧?

蕪湖城市發展的速度實在太勁爆了,這份地圖上有一段大膽的承諾:“滔滔不絕的長江,造就了蕪湖人包容開放、開拓進取的品格。”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2012年:《蕪湖市商貿交通旅遊圖》,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編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圖⑩)

隨著江北無為縣的劃入,蕪湖城市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據這份地圖的蕪湖概況介紹,“市轄鏡湖、鳩江、弋江、三山四區和無為、蕪湖、繁昌、南陵四縣,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萬,市區面積1064.7平方公里,市區人口123.8萬。”從此,萬里長江成為咱們蕪湖的一條內河,擁江發展,已經成為蕪湖人響亮的口號。

地圖的“蕪湖市公交線路”列出了71條公交線路,架構起蕪湖綠色出行的堅實基礎。在這份地圖上,蕪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已分別從華興街範羅山、鏡湖之畔,搬遷至城東政務新區。


蕪湖地理:40年來蕪湖地圖的變遷

2017年:《蕪湖市商貿交通旅遊圖》,安徽省地質測繪技術院編制,安徽人民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圖11 )

這是到目前為止出版日期最近的一份蕪湖地圖,在地圖的簡介中記載:“(全市)面積5988平方公里,人口383.4萬,市區面積1292平方公里,人口135.4萬。”

通過這份地圖可知,鳩茲古鎮、方特東方神話、方特水上世界、蕪湖雕塑公園等相繼建成,極大地豐富了百姓的文化生活,也使蕪湖成為一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根據地圖中的“蕪湖市公交線路”可知,截至2017年3月,蕪湖市市區共有70條公交線路,其中晚班車線路12條,大公交的概念在蕪湖已成現實。這與改革開放前夕的7條公交線路相比,其間的差距又何止天壤啊!

從1977年到2017年,四十年彈指一揮間。這11幅蕪湖地圖,宛如11朵晶瑩的浪花,清楚地折射出蕪湖這座古城銳意改革、不斷進取的精彩瞬間。見微知著,我們有理由相信,享有“皖江明珠、創新之城”美譽的江城蕪湖,它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記者 郭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