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青島,去探尋這個可以“慢遞時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是不是經常感慨

時間過得越來越快

總想讓時間過得慢一點

去回想一下當初的夢想與美好

在青島,就有一個可以“慢遞時光”的地方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有沒有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好奇,也想到這裡郵寄一份特殊的“禮物”給未來的自己。今天就帶大家走進位於市南區安徽路5號的青島郵電博物館,穿越百年時光,去了解百年光陰裡通訊方式的不斷變遷,在“快遞”快節奏的當下,再體味一番“時光停滯”的“慢遞”時光。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青島郵電博物館,是膠澳德意志帝國郵局舊址,始建於1901年,由德國漢堡阿爾託納區施密特公司施工完成。2009年該樓產權單位青島聯通公司將這座歷經百年風雨的老樓修舊如舊,恢復歷史原貌,並將其建成了山東省內首座郵電博物,也是

中國現存最早的郵電營業樓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根據德佔青島時期的明信片,我們可以粗略窺探一下這座原為磚木結構的大樓百年前的相貌:磚紅色的外牆,加上閣樓共有四層,面向兩個街口的轉角處各聳立著一個方尖塔樓。樓內二、三層設計為敞廊形式,採用向內雙開式木窗,四層閣樓設有弧形老虎窗。整棟建築線條流暢,精細華美,在當時的亨利親王街(今廣西路)眾多的歐式建築中可謂別具一格。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如今的青島郵電博物館,經過修繕後,幾乎百分百保留了建築原有的面貌,唯一變化就是在基於民族感情的考慮下,將樓頂的浮雕式石質鷹徽,換成了山花造型並標註了這座樓的建成年份。站在這座建築物的對面,綠樹掩映中,一處紅頂藍尖的德式建築赫然入目,樓外車水馬龍,樓內卻好似寂靜無聲,耳畔彷彿聽到了鐘聲的迴音,似乎歷史那端的磁場正盛,在呼喚著行人去聆聽它的訴說。

膠澳慢遞:寄存現在,慢遞給未來的自己

青島郵電博物館佔地約2500平方米,展陳面積約1400平方米。現在共開放三層:一樓為接待大廳、古董電話牆、膠澳1901慢遞、紀念品商店;二樓為主展廳;四樓為塔樓1901廳,這是青島市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

一樓是免費參觀區域,拾級進入,一樓的右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90多部各式各樣的電話組成的電話展室牆,儼然是電話的進化史。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作為郵電博物館,至今館內仍保留了其最原始的郵遞功能,一樓左側是各種明信片,右側是書寫明信片蓋章的地方,將想要郵遞的明信片在這裡寫完、蓋章(13種章可選)然後投遞即可。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這裡可以讓你靜靜的在這裡呆上一天,靜靜的書寫你想寄出的內容。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也可以童心爆發,蓋滿13個不同圖案的章留作紀念。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或者用便利貼留下你的寄語,看古董電話周圍爬滿的貼紙,各種文字,寫給朋友,留給愛人,祝福親人,或者與自己的一個約定......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你想投遞的話就直接到“膠澳慢遞”,這裡根據遊客、參觀者的投遞需求,可“快遞”明信片至某地,也可在這裡寄存要投遞的東西,在指定未來的時間裡送達到某地,時間最長可達50年,而慢遞業務的收費根據保存時間的長短會有所不同。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鴻雁傳書,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用筆紙寫下的心情,經過千山萬水,等過蒼茫歲月,不緊不慢地來到時,便會多了一份難以言說的情愫。當然,這份“慢遞”的時光並沒有多漫長,卻寄存了一份青春,一份記憶,一份曾經難以言說的故事。

穿越歷史 慢遞來的時光記憶

如果說一樓是慢遞時光,寄存現在,投遞給未來的自己;二樓則是歷史的回眸,層層撥開青島通訊業的發展軌跡。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無論是烽火狼煙還是電報電話,無論是快馬驛站還是莫斯代碼,社會的信息流通,戰時的信息傳遞,郵電系統如同神經纖維一般脈動整個社會。在這裡,中國青島的近代通訊史全面的展示,每個小小的看似不起眼的物什都可能隱匿著一段輝煌的歷史。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移動作戰電臺,二戰時期蘇聯使用,後經改裝抗美援朝時師級作戰指揮所使用。因為是全金屬的,質地厚實。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磁石電話,也就是手搖電話,某某抗戰劇裡出現過,腦補一下那時人們打電話的場景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清光緒三十三年郵傳部第一次交通統表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北洋時期的郵政儲金筒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這是上世紀二十年代日本第一次統治青島期間的電話人孔蓋,也叫電話古力蓋,古力蓋中心的字代表日本郵便。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逼真的電話接線員,不小心被嚇一跳!密密麻麻的小孔對應多條線,對應孔上的燈亮了,這時候接線員就要把線插上聯通。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法國“丈母孃”電話機

話說法國人比較浪漫,於是就有人發明了這種除了電話手柄還單獨有一個聽筒的電話,可以讓丈母孃隨時監控女婿的通話。這段讓人噴飯的笑話介紹了一種早期的法國電話機,當然,這只是演繹,真正的原因是,這種電話機可以在一個人通話的同時,另一個人在一旁也能聽到通話內容,這是一種早期的電話會議形式。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各式各樣的電話機,都是有故事有典故的,從外觀要技術都展示了通訊工具的不斷升級變化。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復原過的孔祥熙辦公室

上世紀20年代初,孔祥熙接受其同學、時任魯案善後委員會督辦王正廷的邀請,出任膠澳商埠電話局局長。孔祥熙離開青島後,留下了少量曾經使用過的物品 ,其中包括一張20世紀初的日式辦公桌,一本密電碼本等。利用這些物品,青島郵電博物館較為真實地復原了孔祥熙辦公室。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館內的老照片生動的記錄了青島通訊行業的變遷,而上圖的老照片則尤其吸引遊人的注意。據瞭解,上世紀初,膠澳商埠電話局第一批電話接線生裡就有女性,她們平日穿著當時流行的文明新裝:七分喇叭袖的上衣,簡潔大方的短裙,裙襬至膝蓋以下小腿以上。到了上世紀40年代,接線員則大都燙著長波浪頭髮,穿著旗袍,腳蹬高跟鞋,已經是摩登時尚的白領了。

二樓主展廳以文字、視頻、語音、實物等全方位的展覽形式全面展示了青島通訊業的發展變遷,一個個的小物件讓已經褪色的歷史重新變得清晰起來。

塔樓1901:老派建築裡的新文藝氣象

這座誕生於1901年的德式老建築,與良友書坊·中心店共屬膠澳郵局舊址的一部分,是青島市目前唯一開放的百年木質塔樓,塔樓1901廳的雙塔樓哥特式的構造,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築技術。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在老樓的頂層,一處與良友書坊同根相生的良友書坊·塔樓1901在這裡誕生。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乘坐電梯直達4樓,電梯門打開的剎那,一股夾雜著厚重歷史氣息的書卷氣撲面而來。燈光昏黃隱透著一絲靜謐,被時間包漿過的粗樸椽木、鑲嵌於高處的窗牖、磨損多痕的老地板、吱呀斑駁的旋梯……塔樓1901,流淌著專屬於百年青島老城的洋氣與雅緻,文藝與閒適。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在這裡,可以閱讀書籍,可以欣賞藝術,可以喝咖啡,可以吃簡餐,可以參加各種沙龍活動。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專門為孩子們建造的城堡——少年良友區,共享了設於青島文學館的少年良友俱樂部最優質的館藏書目,安靜童趣的獨立區域,有獨角獸伴讀,星星之燈閃耀。告示牌上有醒目的提示——沒有孩子陪同的家長,禁止入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這裡還集中了一批良友文創產品,這些文創產品集中在手作、紙品和文具,其中有來自臺灣的優質手工皂品牌 “阿原”和國內知名手作品牌“彁”木器。亦有良友書坊自持花藝品牌“自然主義的花朵”和女裝品牌“閒話”。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一本咖啡,一本書,一美人,還有從老器物裡傳來的悠揚音樂.....果真,這裡是繁忙工作之餘的寧靜港灣。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良友書坊·塔樓1901旨在以一個無可複製的空間,傳遞一份生動的現代文化生活。對於青島這座年輕的城市而言,文化之路仍然很長。而這座海邊老建築所煥發的人文之光,或許,正是一個新的起點。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青島的記憶是有年輪了,一處處“紅房子”掩映在青島的紅瓦綠樹中,如百歲老人般靜靜的訴說自己的故事,引來了一大批人在“碧海秋潮 綠樹紅樓 朝霞暮靄”的景緻裡去探聽座座老樓的訴說。

從1901年,這座百年老樓在青島誕生,經過風雨歲月的洗禮,日曆一下子被翻到了2019年。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甚至還有百年的時光裡,青島郵電博物館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充盈館內的通訊變化資料,也會有越老越多的人選擇到這裡“郵寄現在”,慢遞時光。何不來個約定,那時我們有幸再來到這裡,再回看這些凝固的記憶。

-END-

圖文轉自青島市市南區旅遊局

来青岛,去探寻这个可以“慢递时光”的地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