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

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作者,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約生於1724年)。

曹雪芹著《紅樓夢》,有史證,有自證。史證即胡適、周汝昌等人考證出來的史料,自證即原著第一回作者自序及署名。文中與書名題旨“金陵十二釵”、自題詩“滿紙荒唐言”、創作經過“十載五次”、作者齋號“悼紅軒”相連的是唯一的曹雪芹。要確立曹雪芹的著作權,有文本內這一處作者署名作證就足夠了。至於曹雪芹前面的那一串名字,則另有深意:首先是障眼法,羅列一堆馬甲以防範文字獄風險;其次是自謙,曹雪芹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站在五千年古聖先賢的肩膀上創作《紅樓夢》,他筆下的賈府一家之史吸收了二十五史之精華,故自謙“披閱增刪”,以示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不敢貪古聖先賢之功為己有,與作者自雲“雖我不學,下筆無文”表現的自謙態度一致;再次是入聖,曹雪芹署名附著於女媧補天神話,石頭、空空道人都是神話形象,東魯孔梅溪則調侃山東孔聖人之後(即衍聖公),從而構築一條由天到人、由神話到現實的傳承路徑,強化《石頭記》受命於天的神聖性。

胡適考證,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2] [4] [3]

非曹雪芹說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史料記載有明珠之子、曹寅之子、曹寅之孫等幾種說法,胡適先生據此考證判斷,曹寅之孫曹雪芹即是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

裕瑞《棗窗閒筆》:寶玉系雪芹叔輩某人

賈寶玉的人物原型,並由此斷定他是《紅樓夢》的作者。自20世紀70年代起,曹雪芹的著作權受到戴不凡等紅學家的質疑。尤其近些年陸續發現的很多史料,1727年曹雪芹十二歲時,其叔曹頫因罪被罷官入獄,次年正月曹家被抄,雪芹隨家人移居北京,他在南京僅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沒有機會和可能像賈寶玉那樣過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沒有過賈寶玉在大觀園中那樣的經歷,而脂硯齋批語稱大觀園的故事都是“作者曾經,批者曾經”,“有是語,有是事”,“此語餘亦親聞,非編有也”,“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作者親歷之現成文字”,“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曹寅書齋)故事!”“誰說的出?經過者方說得出!“非身經歷,豈能如此觸處成趣?”“非經歷過,如何寫得出?” 脂硯齋在甲戌本《楔子》中也強調小說是作者“親見親聞”自身的經歷。胡適的論斷失去了基石,曹雪芹的著作權由此被不少研究者所否定。 [2] [3] [21]

清人裕瑞在《棗窗閒筆》中記載,曹雪芹只是《石頭記》的批閱增刪者,賈寶玉的原型並非曹雪芹,而是“其叔輩某人”,“元、迎、探、惜者,皆諸姑輩也”,《永憲錄續編》等史料證明裕瑞的說法是對的,而且裕瑞連曹雪芹的長相都知道,因他的舅舅明琳是曹雪芹的好友。裕瑞、明義、袁枚三位清朝人都稱大觀園是南京的隨園,《紅樓夢稿》中正蓋有“江南第一風流公子”的印章。論者據此認為作者“石頭”(脂批:“石頭即作者耳”)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改寫者和“傳書人”,辨者則稱該說法因誤解原著第一回曹雪芹自序及署名所致。 [4]

實際上《紅樓夢》是一本有署名的書,在甲戌本的每一頁《石頭記》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

《石頭記》作者署名脂硯齋

書名的下面,都署名脂硯齋,學者劉傳福先生在紅學專著《曹頫,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中指出:“百年紅學忽視了這200多個脂硯齋的署名,尤其時常‘放聲大哭’的脂硯齋在1754年‘甲戌重評’親筆署下自己的這些名字的時候,曹雪芹還活著,且之後還活了十年。誰署名誰是作者,這是我們的常識。近些年紅學界對‘作者曹雪芹’否定的呼聲愈來愈烈。”但脂硯齋是誰,同樣是謎,唯一的史料也是裕瑞記載,“其叔脂硯齋”,稱他是曹雪芹的叔父。胡適據脂批認為:“脂硯只是那塊愛吃胭脂的頑石,其為作者託名,本無可疑,籍貫瀋陽(一說遼陽),生於南京,約十三歲時遷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說曹頫之子,約生於1724年)。

曹雪芹著《紅樓夢》,有史證,有自證。史證即胡適、周汝昌等人考證出來的史料,自證即原著第一回作者自序及署名。文中與書名題旨“金陵十二釵”、自題詩“滿紙荒唐言”、創作經過“十載五次”、作者齋號“悼紅軒”相連的是唯一的曹雪芹。要確立曹雪芹的著作權,有文本內這一處作者署名作證就足夠了。至於曹雪芹前面的那一串名字,則另有深意:首先是障眼法,羅列一堆馬甲以防範文字獄風險;其次是自謙,曹雪芹集中華傳統文化之大成,站在五千年古聖先賢的肩膀上創作《紅樓夢》,他筆下的賈府一家之史吸收了二十五史之精華,故自謙“披閱增刪”,以示不敢貪天之功為己有,不敢貪古聖先賢之功為己有,與作者自雲“雖我不學,下筆無文”表現的自謙態度一致;再次是入聖,曹雪芹署名附著於女媧補天神話,石頭、空空道人都是神話形象,東魯孔梅溪則調侃山東孔聖人之後(即衍聖公),從而構築一條由天到人、由神話到現實的傳承路徑,強化《石頭記》受命於天的神聖性。

胡適考證,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2] [4] [3]

非曹雪芹說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相傳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史料記載有明珠之子、曹寅之子、曹寅之孫等幾種說法,胡適先生據此考證判斷,曹寅之孫曹雪芹即是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

裕瑞《棗窗閒筆》:寶玉系雪芹叔輩某人

賈寶玉的人物原型,並由此斷定他是《紅樓夢》的作者。自20世紀70年代起,曹雪芹的著作權受到戴不凡等紅學家的質疑。尤其近些年陸續發現的很多史料,1727年曹雪芹十二歲時,其叔曹頫因罪被罷官入獄,次年正月曹家被抄,雪芹隨家人移居北京,他在南京僅度過了自己的童年,沒有機會和可能像賈寶玉那樣過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沒有過賈寶玉在大觀園中那樣的經歷,而脂硯齋批語稱大觀園的故事都是“作者曾經,批者曾經”,“有是語,有是事”,“此語餘亦親聞,非編有也”,“鳳姐點戲,脂硯執筆”,“作者親歷之現成文字”,“誰曾經過?嘆嘆,西堂(曹寅書齋)故事!”“誰說的出?經過者方說得出!“非身經歷,豈能如此觸處成趣?”“非經歷過,如何寫得出?” 脂硯齋在甲戌本《楔子》中也強調小說是作者“親見親聞”自身的經歷。胡適的論斷失去了基石,曹雪芹的著作權由此被不少研究者所否定。 [2] [3] [21]

清人裕瑞在《棗窗閒筆》中記載,曹雪芹只是《石頭記》的批閱增刪者,賈寶玉的原型並非曹雪芹,而是“其叔輩某人”,“元、迎、探、惜者,皆諸姑輩也”,《永憲錄續編》等史料證明裕瑞的說法是對的,而且裕瑞連曹雪芹的長相都知道,因他的舅舅明琳是曹雪芹的好友。裕瑞、明義、袁枚三位清朝人都稱大觀園是南京的隨園,《紅樓夢稿》中正蓋有“江南第一風流公子”的印章。論者據此認為作者“石頭”(脂批:“石頭即作者耳”)另有其人,曹雪芹只是改寫者和“傳書人”,辨者則稱該說法因誤解原著第一回曹雪芹自序及署名所致。 [4]

實際上《紅樓夢》是一本有署名的書,在甲戌本的每一頁《石頭記》

清朝時,《紅樓夢》作者是謎

《石頭記》作者署名脂硯齋

書名的下面,都署名脂硯齋,學者劉傳福先生在紅學專著《曹頫,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中指出:“百年紅學忽視了這200多個脂硯齋的署名,尤其時常‘放聲大哭’的脂硯齋在1754年‘甲戌重評’親筆署下自己的這些名字的時候,曹雪芹還活著,且之後還活了十年。誰署名誰是作者,這是我們的常識。近些年紅學界對‘作者曹雪芹’否定的呼聲愈來愈烈。”但脂硯齋是誰,同樣是謎,唯一的史料也是裕瑞記載,“其叔脂硯齋”,稱他是曹雪芹的叔父。胡適據脂批認為:“脂硯只是那塊愛吃胭脂的頑石,其為作者託名,本無可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