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中國式父子關係”:

無法處理的尷尬與冷漠

最近看《奇葩說》第五季,有期的辯論話題很扎心,一針見血地揭示了當下家庭中父愛缺失的尷尬現狀。

“如果爸爸每週陪伴孩子低於12小時就被取消爸爸稱號,你支持嗎?”

相信許多父親看到這個話題,都會沉默。

面對這個辯題,傅首爾一如既往地犀利+金句跌出,顏如晶則以情動人,字字戳心,換來無數網友的共鳴。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顏如晶坦言,小時候父親一天到晚在外面忙,他對父親沒有太多記憶,只聽母親說父親年輕時長得“風流倜儻是全村最帥的”

對一個孩子來說,只能透過些許文字描述瞭解年輕的父親,多少有些無奈和心酸。忙碌的父親,在孩子成長裡等同隱形。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因為印象裡父親對自己陪伴極少,她很難想象在12個小時裡,自己該怎樣和父親相處,但緊接著她說出了許多子女的心聲:

真的不是孩子不需要父愛,而是自幼缺少父親的陪伴,導致在許多孩子的成長裡,父親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

顏如晶提及一件更為扎心的事,父親出國給她帶禮物,不是打電話問她喜歡什麼,而是戰戰兢兢地問商家:小孩喜歡什麼東西?

最後,他給女兒帶回了冰雪奇緣和小豬佩奇。

父親不知道,女兒早已過了喜歡這些玩偶的年紀,她已經26歲了。

隨後,許多微博網友也紛紛留言,表示感同身受。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顏如晶說的很對,父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今天你想成為一個“父愛如山”的人,你就能做到。

而陪伴,不是守著孩子就夠了,陪伴最簡單的就是溝通。

想起《旋風孝子》裡,演員杜淳和他爸爸的那一幕,因為常年各自工作,見面不多,面對節目組的鏡頭,這對父子在車裡互相偷瞄,卻始終無話可說。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最後,杜淳不得不提醒坐在一旁的父親,這是在錄節目,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這段視頻,把中國式父子關係的淡漠與尷尬演繹得活靈活現。

中國爸爸們

集體“忙碌”的假象

中國的父親都在“忙”什麼,這大概是一個最難解的題吧!

傅首爾吐槽爸爸們:“週一你沒空,週二你沒空,週末你還忙,全球你最忙!”

她在節目中形容“爸爸”是全球最忙的生物。那既然這麼忙,當初又何必爭分奪秒地把孩子生下來呢,是搞行為藝術嗎?

這段話,狠狠給了那些“尸位素餐”的父親們一刀。

如果那些每週陪伴不足12小時的爸爸,真的被取消“爸爸”資格,是不是爸爸們就會收斂很多?

有網友給出了更扎心的回答: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即使你把這一期節目給父母看,他們仍舊是不理解,甚至還會覺得你不懂感恩。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父母一輩子都在等孩子說聲“謝謝”,而孩子卻在等父母說句“對不起”。至此,中國式親子關係陷入無解的困境。

有句話形容中國式父子關係:尊敬有餘,親密不足。

我覺得非常貼切。

近年來,一些以爸爸們為主角的親子類綜藝節目開始瘋狂圈粉。這背後,其實是中國式父子關係悲哀化的縮影。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其實,孩子並不是不渴望父親的陪伴。

相反,許多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夠多花時間來陪陪自己,哪怕只是一起玩個玩具、一起看一部動畫片。

《奇葩說》在這一期“父親陪伴話題”的辯論賽前,隨機採訪了幾組嘉賓。

我們來看看在孩子們心中,對父親的真實想法。

主持人問:“玩具和爸爸,你們選哪個?”孩子們都非常堅定地表示,他們會選擇父親。

理由:父親平時陪我很少。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別看這些小傢伙年齡小,但其實他們很懂得換位思考,也很珍惜與爸爸相處的時光,就連相處模式,也會主動站在爸爸角度考慮。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父母們常以“熊孩子”作藉口疏於陪伴,殊不知,孩子們那份令人心疼的“懂事”,才最讓人揪心。

當主持人再次拋出提問時,所有的爸爸都忍不住淚目。

主持人問小傢伙們:“如果爸爸每週陪你低於12小時,你就不喊他爸爸,你願意嗎?”

孩子們竟然出乎意料地搖頭,說:“不願意!”

理由樸實而簡單:

  • 因為他是我的爸爸呀。
  • 爸爸是我最好的爸爸。
  • 爸爸工作辛苦,太不容易了。

聽到這些話,不知孩子的父親內心作何感受,總之我的眼眶溼了。

贊同一位微博網友說的話。

無關乎陪伴時間有多少,孩子想要的,無非是:我知道你在這,我知道你愛我、關心我、在乎我。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孩子們都不在乎陪伴時間的長與短了,爸爸們卻還在計較陪孩子會“耽誤”自己的事。

何其慚愧!

健康的家庭:

父親、母親、孩子三元而立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在一個家庭關係裡,母親的天性是靠近,父親的功能是分離。

他提出了一個問題家庭的經典模板: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有問題的孩子。

央視曾花10年時間跟拍幾位零零後孩子的成長,影片記錄了當代孩子的家庭關係、成長曆程,以及與父母和社會的關係,十分具有代表性。

其中有個名叫錫坤的男孩,特別依賴母親,他最典型的表現是:離了母親,生活幾乎無法自理。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錫坤媽媽幾乎把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為了陪伴孩子,她搬家、辭職,生活上對孩子事無鉅細,給孩子撐傘、提書包、準備衣物,像個貼身保姆,樣樣不落。

錫坤小學畢業的時候,想參加夏令營,媽媽在電話裡把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一一幫他安排好。當錫坤不想表演魔術時,媽媽還特地趕到現場“解圍”。

兒子對母親過度依賴,遇到困難不會自己解決,社交也成一個大問題。

中國式親情:你陪我前半生,我陪你後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武志紅指出:在一個家庭中,父親的一個重要的作用是撐開母子關係,讓母子關係不至於坍塌向共生。

一個健康的家庭,必然是父親、母親和孩子三元對立。

若父親缺席孩子的成長,抹去了在家庭中的存在感,不參與潛移默化的教養和陪伴,那麼家庭中就只剩下了母親與孩子,形成一個“二元體系”。這種二元關係很容易失去平衡。

通常,母親和孩子會本能地互相吸引,壓縮成“一元關係”,共享一個自我,成為一個不健康的整體。

父親的在場,能把母子從精神上分開,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母親和孩子。

在中國,孤軍奮戰的媽媽並不在少數。

我想說,在一段親子關係中,父親起的作用,絕不僅僅是掙錢養家那麼簡單。父親需要和家人相愛,需要維護家庭成員的心理秩序,這才是父親的功能所在。

和諧的家庭模式,是父親和母親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長。

喜歡顏如晶在節目中的一段話:

父母是孩子前半程的觀眾,而孩子則是父母后半程唯一的觀眾,我不會錯過你的後半生,也請你不要錯過我的前半生,我們有情有義。

那些不想錯過孩子成長的爸媽們,從今天開始,記得多陪陪孩子。

來源:阿呀媽呀(ID:ilovemom001);作者:巫笛;集結優質教資,有深度也有溫度,幽默風趣也嚴肅權威,好學的父母,都在這裡找到了合適的教養方式;圖片來自網絡,侵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