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大家好,我是老吴,一个地地道道的潮汕人。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起床后,伴随着早餐的下肚,能让人整个上午都精神焕发。而说起这个早餐,在外面久了,真的是很怀念以前读书的时候,早上起来,喝上一碗老妈煮的白粥,就着鲜香的“薄壳米”,即使是冬天出门,整个人还是暖暖的。没错了,白粥就是我们一般潮汕家庭的早餐了,而我们潮汕人对于白粥的喜爱,可不仅仅是早餐那么简单。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富人养生,穷人充饥,形成了潮汕独特的白粥文化

喝粥在我国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了,潮汕人叫做“食糜”,这是一种古老的叫法,古代的粥就叫做“糜”。潮汕人自古喜欢喝粥,北宋时期潮州地方先贤吴复古很重视粥的养生作用,说白粥可以“推陈致新,利膈益胃。”吴复古是揭阳县蓬州郡人(今属汕头市),和苏东坡一家交好,做过皇帝的老师。吴复古喝粥养生的理论,在潮州地区影响很大,喝粥的传统也就从那时一直保持了下来。这也形成了潮汕地区独特的饮食习惯,北方人以及广府人习惯以干饭充饥,喝粥只是补充,而且他们也不喜欢喝白粥,而以前的潮汕人则三餐都喝粥,粥就是我们的主食。这一饮食习惯让潮汕人对于粥的制作更加精益求精,全国有名的潮汕砂锅粥就是在这种饮食习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当然,所谓的养生知识富人的说辞,穷苦人家三餐都成问题,哪有心思谈养生,一般百姓喝粥只是因为煮粥用的大米比较少而已。众所周知,潮汕地区地处偏僻,地少人多,能用来耕种的地就更少了,而这些地除了种水稻,还要种其他作物,所以三餐喝粥也是无奈之举。而潮汕人煮粥的技术也是这种环境下被逼出来的,人要劳动,肚子里就要有东西,但是如果粥煮的太稀,一下子就会饿了,煮的太稠又费米,煮的时间不长的话夹生,煮的太久的话就烂了,烂了的话更容易消化,也是很容易就会饿肚子的,所以粥要煮成不是太稀,也不至于太稠,颗粒分明,呈刚刚爆开的样子,这样粥水也有粘稠的感觉。种种的因素,使得以前的家庭主妇练就了一手煮粥的本领,放到现在,开个白粥摊,绝对火爆!但是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吃到最后米不够了,所以就往粥里放上番薯,番薯粥就这样诞生了,但是番薯粥必须在实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煮,番薯虽能充饥,但是其能通肠,如果天天吃,那不仅饿得快,上茅房的次数也会多。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白粥寡淡,配上百味杂咸,够“杀嘴”!

白粥无味,所以能搭配很多配菜来吃,潮州话管这些配菜叫“杂咸”,这也是潮汕民间生活所迫形成的特色。旧时不像现在,各色的新鲜蔬菜任你挑,普通农家生活也不好,三餐都喝白粥,聪明的潮汕人于是就研究起了白粥的配菜了,既要香味足、味道重,配得起寡淡的白粥,又要耐消耗,“杂咸”就这样诞生了。潮汕地区的“杂咸”其实就是一下腌制的小菜,口味以咸香为主,搭配上淡而无味的白粥,简直是绝配,让人胃口大开,这样不需要很多,一碗白粥就送下肚了。既能吃得有滋有味,又不需要多大的开支,所以在以前,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都放着几个瓮用来腌“杂咸”。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潮汕“杂咸”,用的最多的蔬菜就是大菜了,大菜就是包心芥菜,也叫大芥菜,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农作物之一,这种蔬菜直接煮着吃,会有一点苦味,所以潮汕人很喜欢把它做成腌菜。大芥菜最普遍的做法就是腌制成咸菜,我们叫“酸咸菜”,又酸又咸又有着独特的香味,既能直接用来送粥,也能拿来搭配别的食材做成美食,最熟悉的莫过于潮汕地区家喻户晓的咸菜猪肚汤了。腌咸菜用的多是大菜的芯,而那些边角料也不会浪费,聪明的潮汕先人把边角料做成了一种老少咸宜的“杂咸”——贡菜,也算是物尽其用了。这里的贡菜不是指上贡到皇室,“贡”在潮州话中有闷、腌制的意思,是个动词。小时候,老爸在收地里的大菜的时候,我跟我妈就在后面捡菜叶,回到家里,老妈就连夜把这些菜叶切成条,然后第二天拿到空地上晒,这样晒个几天,等到差不多有股特殊的清香味的时候,就拌上粗盐,装在桶里,然后在上面压上一块“咸菜石”(其实就是石头),放上一天,等里面的涩汁排出来之后,倒掉涩汁,拌上糖以及最重要的良姜末,装入罐子里,一般放上几天,等糖融化了就能吃了,多放几天口味更佳。爽脆的口感,咸中带甜的口味,再加上良姜那特殊的味道,配上白粥,简直是人间美味啊!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当然,咸菜与贡菜只是潮州“杂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成员,但这只是冰山一角,潮汕的白粥,“后宫佳丽三千”可不是夸大其词,用菜头(白萝卜)晒干腌制成的菜脯也是“杂咸”的代表之一,现如今,“咸菜菜脯”成了很多潮汕人的口头禅,除了这些,常见的还有橄榄菜、橄榄糁、薄壳米、红肉米、乌榄等等这些,当然,潮汕靠海,所以怎么少得了海鲜呢,各种鱼做成的摆在筐里的鱼饭,还有各种生腌海鲜,小时候吃的最多的就是生腌红肉(一种潮汕常见的贝类)了,等等这些,甜的、咸的、鲜的、香的各式各样都有,而这些只不过是我们白粥的配菜而已。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大户人家养生吃“香糜”

穷人喝粥配“杂咸”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有钱人家喝粥是为了养生,自然看不上那些“杂咸”,早上喝白粥还行,一日三餐都喝白粥他们肯定是受不了啊,所以他们就在白粥里面下工夫,“香糜”由此诞生。所谓的“香糜”,其实就是在煮的过程中往白粥里面加入荤菜(所以番薯粥不算)熬成的粥,最经常加的就是各类海鲜还有瘦肉了,白粥能激发出食材中原有的鲜味,再配以各种作料,使得整锅粥鲜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全国各地都能喝到的“潮汕砂锅粥”。海鲜粥其实是赶海的人发明的,常年在海上,海鲜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钱,有时候捞上来点虾蟹,随手就放进了正在煮的粥中,这就是早期的海鲜粥,但是这样吃对以前的渔民来说还是有点奢侈的,他们更喜欢把虾蟹腌起来,就着白粥慢慢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海鲜可以拿去卖钱。而他们这种煮粥的方式煮出来的粥由于非常鲜美,所以被很多有钱人家效仿,除了海鲜外,还可以放牛肉、猪肉这些食材,经过慢慢改良,最后成了现在的样子。

它寡淡无味,却是潮汕人的最爱,拥有“后宫佳丽三千”!

现如今的潮汕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三餐都喝粥的也很少见了,但是大多数潮汕人每天的早餐还是会喝粥,有些家庭晚餐也是粥,只不过送粥的不再是简单的“杂咸”了,虽然不用愁没米,但是潮汕人骨子里还是对白粥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一碗小小的白粥,淡而无味, 但是当生病无甚胃口,当异地返乡觅食,当客居他乡、乔迁海外时,一碗潮州白粥却是最想吃的,这不只是乡愁,或者说这跟乡愁没什么关系,可以说家乡的白粥已经深入我们的灵魂,成了我们普通潮人的灵魂印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