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于协助一个人自我的理解

真正的心理咨询,在于协助一个人自我的理解,或者更加确切地说是自我共情—一种对于自我具有关心、温柔、同情的自我理解和接纳。

心理咨询师需要拥有发自内心而无所技巧的关注眼光,去共情另一个人灵魂的困境。这一目光最终会使得来访者也能够再次发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因此心理咨询师首先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其次才或许是个科学家。他或她将需要用自己生命和灵魂的真诚与简单,来浸入来访者的生命和灵魂中,去将一份曾经遗失的生命带回人世间。

一个心理咨询师首先是具有同情心和真诚的人,虽然他或她可以有些缺陷,但他或她要能够坦然开放自己的心灵。一个能够如此开放自己心灵的人,或许具备了从事真正心理咨询工作的灵魂准备。

单一技巧对于真正的心理咨询是无用的。在治疗过程中,一切技巧的需要将被来访者所识破。所以,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种知性的工作,而且是如精神分析。大师科胡特所说的:“这种人奉献其生命来帮助他人,借助于对他人的内在生命的神入浸泡(Empathy)所获得的洞识……分析师(心理咨询师)必须努力不要像个程序设计良好的电脑……分析师的回应需要其人格的深度层面参与。”__《心理咨询师的部落传说 》序言

“真正的心理分析医生与其病人的关系,它同样充分表明了相互性的标准局限性。

如果他只是满足于‘分析’病人,即从其心理世界中挖掘出无意识的要素,并把通过这种程序加以转变了的心理能量投放到有意识的人生工作中去,那么,也许他的治疗会取得一定的成功,在最好的情况下,他能帮助心理紊乱无序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调整自己、整合自己。

但是他却无法完成自己真正的任务—让萎缩的人格中心获得再生。

唯有这样的医生方能胜任此任务:他以深邃的眼光洞见到病患心灵中潜伏的统一性,但若欲如此,医生必要与病人建立人格与人格间的伙伴关系,切不能把他当做观察、研究的对象。为了把这一统一性解放出来,为了让病人建立与世界的新和谐并实现其统一性,他的一生必须像教师一样,不仅仅拘泥于两极关系中的自己一方面,且同时要凭借‘现时性’的力量站到另一极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治疗效果。同样,倘若病人竟然进行‘总结’,站在医生的一极来体验效果,则这样的特定的‘治疗’关系便不复存在。

在人际关系中,既亲若兄弟,又落落寡合,唯此种人才可治疗他人,教育他人。

如果在一种关系里,其中的一方要对另一方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则这种关系里的‘我—你’态度所依据的乃是一种不完整的存在,一种注定了不可能至于完善的相互性。”

免责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素材,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