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霍去病,是汪郎神往已久的少年戰神,可以說他佔據了汪郎整個少年時代的生活。

認識他,不僅是歷史課上老師的聲情並茂,更因為是《漢武大帝》激發了身子裡漢家血脈的僨張,為此汪郎尋找了史書中關於他的一切記載,記住了這位被定格在24歲,卻留下了璀璨人生的冠軍侯。

為了爭奪民族生存空間,霍去病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喊出了時代的聲音。他率軍長途奔襲,利用以戰養戰、大迂迴、大穿插的戰術,大敗匈奴,“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少年戰神不負盛名。

這樣一位少年一旦被單獨搬上熒屏,勢必會再次引起轟動,少年強才是中國強,早在2000年前的漢朝就是如此,今天自然也不例外。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漢武大帝》中的霍去病形象

然而,由某流量小生主演的電視劇《霍去病》卻讓人大跌眼鏡。這部打著“改編自《史記》、《漢書》口號”的歷史劇,卻對少年戰神進行了精心的改編。

“一個草根出身的無名小卒,經過自己的努力奮鬥,成功的和自己的大將軍舅舅相認,並晉級為國家的一代名將。在這期間,這個小卒還和偽西漢和親公主、匈奴王子之間有著不可描述的關係,甚至還發生了一段狗血的三角戀。”

多麼勵志的故事,多麼熟悉的劇情,只有這樣才符合“我們對西漢民族精氣神的想象(主演接受採訪時說的話)”。

按照演員的意思,天生戰神的人生不能讓他信服,必須經歷了磨難,看透了人生的本質,才能擔得起歷史的重任,成為一代戰神。

初一聽確實有道理,但這真的是霍去病?不,這不是霍去病,這是“張去病”,是掛著戰神霍去病的名號,一個現代影視流量小生自我意淫的產物。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是我們影視劇慣用的手段,用真實的歷史人物進行改編,用瑪麗蘇式的劇情進行展現,以此引起觀眾的共鳴,從而獲取超高的收視率。

但汪郎想說的是,在影視觀眾日漸理性的今天,瑪麗蘇式的劇情並不見得多受歡迎。何況霍去病的人生早已定格,真正能改編的是這位少年戰神封侯前的十八年,這才是影視創造者們需要去思考的地方。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主角接受採訪

1、霍去病的人生需要後時代的我們去假設嗎?

霍去病的人生不需要假設,他的舅舅是衛青、姨母是皇后衛夫子,姨父是漢武帝,姨表兄弟是太子劉據,起點之高是他本身具有的優勢。

但霍去病並不是花花公子,他的戰略思想是否天生無從得知,但從衛青擔任“給事建章”的那一天起,年僅兩歲的霍去病難道還得不到自己親舅舅的照顧嗎?

何況在古代,家奴要想脫離主家那是要被砍頭的。而家奴生的子女都是主家的私有財產,稱“家生子”,都是有嚴格的戶籍記錄的,一旦失去了自己身份的證明,等待你的是以私逃的罪名判處死刑。只有主家放籍或皇權赦免,才能單獨成為一戶,受到法律的保護。

霍去病的母親衛少兒是平陽公主家的下人,霍去病如果不依靠舅舅、姨母的關係脫離奴籍,他又有什麼機會離開平陽公主府,跑到軍營中從事最底層的士卒生涯?

何況,霍去病的二姨衛子夫已經被漢武帝看重和臨幸,在這種情況下,平陽公主還會放手讓霍去病離開公主府嗎?這可都是皇親國戚啊,在講究家族勢力和關係的古代,人脈的運作不亞於現代社會的資本運作,除非平陽公主是傻子不成。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霍去病影視形象

所以,脫離歷史範疇的想當然,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

當然,我們無從得知霍去病對自己的出生是否自卑,但需要對霍去病進行磨礪的話,完全可以大膽的假設,他的父親霍仲孺身為大漢朝的官員,鑑於漢朝森嚴的等級制度,不敢承認自己和衛少兒之間的戀情,害怕受到平陽公主的責罰,才做出了拋妻棄子的事情來。

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讓霍去病自幼飽受他人的欺凌,尤其是平陽公主家的兒子曹襄,欺負霍去病猶如家常便飯,這讓兩人從小就結下了很大的仇怨。

要知道在古代,父系是一個人生存的根本,沒有了母親頂多是說你可憐,但沒有了父親絕對是會被人看不起的,這一點和現代社會是不同的。

正因為如此,隨著霍去病的逐漸長大,雖然母系家族的勢力深厚,但依舊養成了自暴自棄的性子。

這樣的改編,是否達到了幼年受挫的效果?事實上,霍去病真正認父的時間,是在他任票騎將軍北擊匈奴的時候,史書放在那,這個假不了。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漢武帝、衛青、霍去病三傑雕像

2、霍去病憑什麼就不能是天生的戰神?

憑藉著家族的力量,十八歲(虛歲)的霍去病擔任侍中。在衛青的悉心教導下,本身的弓馬騎射非常在行,當他官至剽姚校尉,踏入軍營的那一刻,戰神的光環就已經註定。

斬首虜二千二十八級,及相國、當戶,斬單于大父行籍若侯產,生捕季父羅姑比,再冠軍,以千六百戶封去病為冠軍侯。

十八歲(虛歲)就被封侯,而且母族勢力深厚的霍去病,需要我們給他做出“草根出身的無名小卒”的人設嗎?這豈不是多此一舉?

元狩二年春,公元前121年,二十歲(虛歲)的霍去病升為驃騎將軍,以閃電奔襲的戰術殺得匈奴丟失祁連山,留下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的無奈。

元狩四年春,公元前119年,霍去病再次領兵五萬,殺得匈奴分裂成兩部分,北匈奴徹底遠遁,霍去病一路追擊到瀚海(貝加爾湖)之邊。

漢驃騎將軍之出代二千餘裡,與左賢王接戰,漢兵得胡首虜凡七萬餘級,左賢王將皆遁走。驃騎封於狼居胥山,禪姑衍,臨翰海而還。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衝鋒的漢軍騎兵

如果說衛青帶給霍去病的是戰略戰術的思維,那我們不妨可以大膽假設,漢武帝劉徹的愛屋及烏,對霍去病的悉心培養。

雖然霍去病具有天生的神童潛質,但因為母親的隱瞞,讓少年非常苦惱自己的生世。即使母親改嫁,繼父對他視如己出,但依舊改變不了他心裡那種寄人籬下的感覺。

這種感覺讓心高氣傲的少年無心上進,依靠母族的關係,只知道吃喝玩樂,嬉鬧市井,並和曹襄在大街上多次幹仗。

這樣的霍去病自然讓皇后衛夫子痛心疾首,在她苦勸無效的情況下,成功地引起了漢武帝的震怒。身為一國之君,劉徹認為大漢朝的所有少年都應該從小肩負起建設國家的使命,而他作為帝國的皇帝,必須對少年們能否健康成長,併成為國家棟梁負有第一手的重任。

他痛恨一個大好少年不思進取,坐吃等死,還整天惹是生非,引得御史天天告狀。於是,在少年就是國家花朵、民族希望的思維下,漢武帝將霍去病留在自己的身邊,聯合大將軍衛青對霍去病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和思想教導,最終激發了霍去病的戰神潛力。

而霍去病沒有讓漢武帝失望,年僅十八歲的他領軍出征,一戰成神,繼而封侯。

這樣的人設是否更符合人心?難道非得走瑪麗蘇式的苦情戲來博得觀眾的眼球?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主演對天生戰神的不信服

3、霍去病在面對匈奴時為什麼感覺不到恐懼?

年僅十八歲的霍去病初次攻打匈奴,怕不怕?我想,大概是怕的。畢竟這個年紀的我們還躲自在被窩裡看著小說,聽著兒歌,過著無憂的生活。

但十八歲的霍去病,面臨的是漢朝死敵匈奴多次犯邊、掠奪,雖然自漢高祖開始一直和親、互市,但依然無法阻擋匈奴那顆貪婪的心,這是屈辱,是心中最沉重的痛。

伊稚斜單于既立,其夏,匈奴數萬騎入殺代郡太守恭友,略千餘人。其秋,匈奴又入雁門,殺略千餘人。

其明年,匈奴又複復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萬騎,殺略數千人。匈奴右賢王怨漢奪之河南地而築朔方,數為寇,盜邊,及入河南,侵擾朔方,殺略吏民其眾。

這種情況下,怕有什麼用?唯有反擊,將這群人打怕,打痛,大漢邊境才能安寧,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嘴仗永遠也解決不了問題。

霍去病怕嗎?怕有用嗎?顯然沒有用的,為了自己的同族能夠生存,為了國家能夠安定,即使怕也要騎馬持槍,抗擊匈奴。

回想數十年前,我們的國家和民族面臨著同樣的生存考驗,但無數的革命先賢、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歷經十四年的誓死抗戰,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之後,終於贏得了國家和民族的最終解放,難道他們也是“殺人犯大腦,缺乏恐懼的基因,永遠不會感到恐懼,都是有生理上的原因”(主演接受採訪的話)嗎?

顯然不是,是這些英烈心中對國家、民族的愛促成了他們的無所畏懼!顯然,霍去病也是如此!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主演對霍去病無所畏懼的理解

漢匈不兩立,這種生死大仇之下,霍去病自然不會和匈奴王子稱兄道弟!

當然,要展現十八歲從來沒有殺過人的霍去病,為什麼敢單獨帶領軍隊獨闖匈奴軍營,汪郎認為安排一場漢武帝、衛青分別和霍去病長談的戲,我們稱為心理疏導,也可以看成是戰前的士氣鼓舞。

漢武帝能做的就是告訴霍去病,他的父親是誰,並決定等他第一次出征結束,安排他們父子見面;而衛青能做到,就是安排霍去病和被俘虜的匈奴人進行一場單打獨鬥,讓他知道,匈奴人並沒有什麼可怕的,他們也是可以被漢軍俘虜的。

只有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能夠進入父系的族群,正是古人立身的根本,悉心教導霍去病的漢武帝和衛青,才是能夠激發少年對匈奴無所畏懼的良醫。

而西漢赫赫有名的權臣霍光,如果沒有同父異母的哥哥冠軍侯霍去病的照顧,一個小吏的兒子如何能進漢武帝的法眼。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匈奴南下

4、如何增加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漢武帝和親”的情節?

硬氣都是打出來的,和親政策是被逼無奈。漢初剛定天下,冒頓單于兵圍白登,漢高祖劉邦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不得不嫁漢家女子以求得國家暫時的安寧。

歷經文景之治,漢朝已經成為強大的國家,國力的強盛讓新君劉徹斷絕了和親的道路,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只有刀戈之下見真章,才能真正一勞永逸。

和親,在劉徹處斷絕,隨之而來的是漢軍馳騁草原的英雄時刻!

漢武帝時代是沒有和親的,但籤於之前幾位帝王的和親政策,劉徹在剛登基之初不得不面對可能需要和親的現實。而且和親已經成為慣例,如果不跳出去的話,劉徹依然要接受這種用女子換取和平的屈辱。

今帝即位,明和親約束,厚遇,通關市,饒給之。匈奴自單于以下皆親漢,往來長城下。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閻立本《十三帝王圖》中的漢武帝

當然,影視劇為了收視率,自然會添加自己的想象,但這種想象不能脫離歷史的範疇,不能把歷史上沒有發生的事硬是說成有,這種不尊重歷史的行為需要譴責。

那麼如何把漢武帝時期沒有的和親加入劇中,又要體現霍去病的主角地位呢?汪郎以為,非常簡單。

匈奴單于藉著劉徹登基的機會,上書漢朝天子,要求依照慣例實行和親之策。朝堂上的文官們也是眾口紛紜,認為和親十分必要,並積極準備公主和親的事宜。

然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非常反感官員們這一套,他認為和親已經沒有必要了,並對準備和親的大臣進行了懲罰。只是他的這種做法遭到了匈奴使者的軍事威脅,以及文官們的口誅筆伐,讓漢武帝一時之間十分被動。

此時年輕的侍中霍去病,大怒,他挺身而出,不但怒訴匈奴使者,還舌戰群儒,深刻地指出了和親政策對大漢朝的危害。一時之間大放異彩,增強了漢武帝拒絕和親、討伐匈奴的決心,因為漢武帝從霍去病的身上看到了大漢朝的希望,即少年強則大漢強!

汪郎以為,這樣打著改編自《史記》、《漢書》的口號,才是真正的歷史劇,比起狗血的“三角戀”更為讓人賞心悅目,專業才是歷史劇的根本。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漢匈和親

5、《霍去病》需不需要愛情戲。

美女愛英雄是更古不變的真理,而浪子回頭也更容易讓人們津津樂道。一部優秀的大男主影視劇,不增加點兒女情長似乎都說不過去,畢竟這是市場的需求。

歷史上的冠軍侯似乎並不熱衷於兒女情長,否則也喊不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豪情壯語;但影視劇中的冠軍侯必須要來一段感情戲,才能豐富我們的主角,收視率才能高漲,就像該劇的男主說的“我的價值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市場才會要你的片子”。

既然感情戲這麼重要,那麼利用“三角戀”來展示霍去病、匈奴王子、偽公主之間的關係,成了該劇主創們的一致認同,這就是中國影視界的創作者們的誤區,試圖用現代社會的瑪麗蘇來講解古人的愛情觀,似乎已經成為通病了。

汪郎以為,這部戲的感情主線應該這麼去寫反而會更好。

自幼被父親拋棄的霍去病,養成了不思上進的性子,竟然成了長安城的一霸,打架、鬥毆等都是家常便飯,嚴重違背了漢朝的法律,但籤於他的身份特殊,長安城的官員們對他毫無辦法。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漢代長安城

但偏偏是這樣的浪蕩子弟,在家人苦勸不聽的情況下,竟然被愛情給束縛了。他和平陽公主的兒子曹襄同時看上了長安城中一位貌美的女子,為了博得美人的青睞,不惜冒著得罪平陽公主的代價和曹襄大打出手,新仇舊恨,竟然把曹襄打得在床上躺了三個月。

但此少女的父親希望自己的女婿是一位真正的大漢男兒,或是朝中權貴子弟,或是沙場征戰的勇士,而不是長安街頭的一個小流氓。

為此,少年在愛情的刺激下,從一開始不屑皇后姨母的苦苦教誨,竟然下了苦心,接受了姨父漢武帝、舅舅衛青的悉心指導,從而脫胎換骨,成長為一代戰神。

而在此期間,因為曹襄搶先入局,試圖依仗自己是平陽公主的兒子身份,想要通過求親的方式和少女定下婚約,這就讓霍去病大怒。為此二人在長安街頭最後一次幹仗,並定下誓約,以軍功爭奪女子的歸屬。

所以在面對漢武帝的賜婚時,霍去病才會說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話,不是他不想成親,而是心有所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自己的幸福。

這種勵志、奮發的歷史改編,這種結合冠軍侯生平的真實歷史,對他前十八年的空白期進行合理的發揮,難道不比瑪麗蘇式的苦情劇更深得人心嗎?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漢朝女子

6、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歷史劇!

歷史劇本身是一個很難掌握的影視劇種,要求我們的編劇在擁有雄厚的歷史功底下,能做出合理的改編,但改編歷史不是改變歷史,不是把本身就有的歷史主線進行意淫式的改造。

追求收視率本無可厚非,這也是影視創作者們的動力。但不能只顧著追求收視率,而進行無病呻吟,因為那不是歷史正劇,那是戲說歷史。

霍去病雖然是古人,但對於我們來說,他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意義。在那個為求得民族生存空間的時代,他就是一杆旗幟,是漢民族積極進取,無所畏懼的精神體現。

一個歷史人物的靈魂、功績在“歷史劇”中直接被抹殺,這樣的劇不能稱為“歷史劇”,失去了歷史之魂,失去了寫實的意義,歷史就已不是歷史,傷害的自然是我們的民族情感。

我無意批判《霍去病》主創們那顆急切追求高收視率的心,但我想說的是,尊重歷史,就是尊重祖先,就是尊重我們自己。

你打著歷史正劇的口號,打著還原歷史的名頭,就請一定要做到。不要等到數十年後,我們的後人問“這就是霍去病?”我們將無言以對,羞愧萬分!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霍去病》的爭議:影視劇該如何講好少年戰神霍去病的成長故事!

霍去病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