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孩子的天真单纯和呆萌可爱,很多时候让大人情不自禁的就想逗一逗,可是他们其实是以逗孩子的名义想捉弄”一下孩子。成人觉得“捉弄”一下孩子很好玩,认为不过就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最后一笑就没事了,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心理受到很大伤害。

“你妈妈不要你了”

“叫我阿姨,给你买糖吃”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很熟悉,你是不是听过或者你也说过!这种现象很常见,我们称之为“逗乐孩子”。

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从教育角度来讲,“逗”孩子玩是一种德行教育。

“逗”孩子,是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之上,以孩子的快乐为前提。“戏弄”,是利用孩子的幼稚来逗大人开心,而让孩子感到羞辱、担忧、失落、甚至恐惧哭泣。

逗和戏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一个是褒义词而另一个是贬义词!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一切都是陌生的,他是多么的需要安全感啊!在父母的怀抱中,亲吻中,他略略的放心。他发现自己是被爱着的,自己是安全的。可是,有一天孩子被无辜的告知了这样一句话:你再×××,我就不要你了。幼儿是无法去分辨这句话是恐吓还是真的会被实施,所以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安全感基本上被一扫而空。也许之后,孩子会慢慢发现这只是恐吓他的一句话,但是当时的心理阴影已经留下来,之后家长无论怎么弥补,孩子的安全感都不会充足了,午夜梦回时,总会担心他被抛弃了。

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甚至,”戏弄“有时候会酿成惨剧!

一个6岁男孩的妈妈生了个妹妹,才三个月大,有天下午,家里有只妈妈和两个孩子。妈妈急着上厕所,就让哥哥帮着照看一下,没多长时间,就听到外面“扑通”一声,妈妈赶紧从厕所跑了出来,跑到阳台看,马上奔跑到楼下,看到自己女儿尸体。

原来是哥哥把妹妹从5楼丢了下去,妹妹当场没有了生命的迹象,导致这一切的,原来是邻居的大妈经常逗他说:“你妈妈生了个妹妹,不要你了。”因为妈妈每天都抱着妹妹,对自己比较冷淡,所以他信以为真,做出了这样的事情。

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3岁左右就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人格,且对自我有了感知。他们懂的虽然少,但并不代表没有感觉。

即使没有发生恶性事件,随意戏弄孩子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 吓唬孩子,让孩子恐慌、焦虑、失去安全感;
  • 欺骗孩子,让孩子自尊心受伤,对身边的人失去信任;
  • 怂恿孩子做坏事,让孩子是非不分,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当孩子被“逗”时,父母绝不能袖手旁观。

中国人都好面子,当孩子被别人戏弄的时候,可能还是有不少父母碍于情面不好拒绝。但孩子的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如果父母不及时站出来制止,孩子受的伤害只会更深。

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①果断、及时制止

在面对熟人朋友,甚至家里人故意逗弄孩子时,我一定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力挺孩子!

孩子小时候很腼腆,看到生人就爱脸红,总有朋友熟人跟他开玩笑:“你是不是女孩子啊?怎么这么害羞?”

我会马上打断对方:“我家孩子跟你还不熟,所以慢热一点很正常。不要这样跟他开玩笑。”一般来说,很多人都会比较识趣,不再继续。

无论是谁对孩子说这两句话,家长一定要阻止,否则会毁了孩子!

②带孩子离开

当然,有些人的玩笑话一旦打开就很难收住。我的经验是,碰到这种人,跟他对怼也没什么意义,带着孩子直接走开,不让他有机会逗孩子就行了。

③别太在意面子

要是一些人以“长辈”自居,哪怕你走开还要跟过来不依不饶,就没必要顾忌他们的面子了。

我想说:不管是谁,想要得到尊重,首先就得尊重别人,哪怕对方是孩子也是一样!

所以,遇到有人来戏弄、吓唬我的孩子,我一定不会因为对方是长辈就退缩,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面子算什么!

任何时候,父母都要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只有这样,无论孩子遭遇什么样的困境,他都会拥有坚强面对的信心和勇气,你也才能收获一个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