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亮首張成績單:5299億之後重新定位萬科

郁亮首张成绩单:5299亿之后重新定位万科

時代週報記者 蔡穎 發自深圳

3月26日,萬科發佈2017年度全年業績,這是鬱亮成為董事會主席後交出的首份答卷。數據顯示,公司銷售金額在2017年達到5299億元,同比增長了45.3%。

2017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2429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0.5億元,增長33.4%;每股基本盈利2.54元,增長33.4%。儘管在銷售額上落後,但萬科的淨利潤比碧桂園高出了33.6億元。

儘管業績領跑,但是萬科對未來的風險意識卻在不斷增強。在3月27日的業績發佈會上,鬱亮為萬科描繪了一幅新藍圖。

按照鬱亮的規劃,萬科重新定位為“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這是繼2012年轉型“城市配套服務商”之後,萬科的又一次戰略調整。

業績會上,鬱亮表示萬科早已不在意排名和規模,並拋出“房價單邊快速上漲時代結束了”的觀點,“房地產企業需要把自己看成製造業、服務業,要靠雙手勞動賺錢,不要再去想靠不動產價格上漲來賺錢”。

“行業進入了新的時代,我們要告別舊思維,行業到了必須要作出改變的時候了。” 這是來自行業龍頭房地產商的思考。

新時代下的萬科之變

大部分開發商在年報季都交上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銷售規模、利潤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然而對2018年業績的成長預期,這些房企卻給出了相對保守的目標。這種現象在龍頭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前三名中,當大家都在期待房地產銷售榜上“狀元郎”—碧桂園的萬億故事時,碧桂園總裁及執行董事莫斌卻透露,“2018年碧桂園不會設定具體的銷售目標”。

2018年,恆大地產將合同銷售目標制定為5500億元,增長幅度相對保守。其年度關鍵詞也從“規模”指向“利潤”。“公司將從2018年由原來的規模型向規模加效益型的轉變,堅定不移地實施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如是說。

而在融創董事長孫宏斌看來,未來將繼續看好大消費板塊,“文旅板塊是詩和遠方,我們投資的就是詩和遠方”。

從龍頭業績發佈中足以窺見新時代房地產的語境。曾經的地產開發商們,正在由純粹的地產商向城市服務提供者的身份轉型,試圖將消費者的注意力從房子裡轉移出來,放置在優質的生活服務和生活場景中。

而在“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的定位上,萬科給自己規劃了未來的四個角色:美好生活場景師,實體經濟生力軍,創新探索試驗田,諧生態建設者。

定位改變背後源自於萬科對於新時代的解讀。

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產生了兩點深刻的變化,第一,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從“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第二,國家的發展階段發生了變化,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化為“高質量發展階段”。

有了對行業的判斷,萬科的轉型順理成章。在2017年致股東書中,萬科寫道,“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企業必須順應變化,調整自己的動作,這樣事業才有更長久的生命力。而萬科未來的經營理念,就是以人民的美好生活為中心。

談到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鬱亮表示,住房全面短缺時代已經結束了,並不意味著存在供應過剩,現在房地產主要矛盾不是短缺,而是不平衡和不充分的問題。

而萬科對創新業務的發展信心滿滿,在引述經合組織(OECD)的研究結論稱,房地產行業不僅包括蓋房子,還有跟房子相結合的一系列服務。這些周邊行業的規模,最終會超過房地產開發本身。所以房地產行業只要堅持為普通家庭提供好服務,未來的發展空間還非常廣闊。

郁亮首张成绩单:5299亿之后重新定位万科

創新業務成績單

作為行業標杆,萬科已經不談銷售目標很多年,有人擔心萬科是否會就此黯然失色。而事實上,萬科的領跑心態已經轉移到多元化業務中。

鬱亮稱,“面對大時代和行業的變化,誰引領變化,誰就是領先的企業,而不是拿傳統的規模思維去衡量。”同時他表示,領跑意味著為廣泛的利益相關方和社會創造更多的真實價值。

從“城市配套服務商”到“城鄉建設與生活服務商”,萬科增加了鄉村的內容,鄉村包括城中村,城市周邊的鄉村,以及遠離城市的鄉村。

在現場,鬱亮也回憶起了其早年的深圳城中村經歷:自行車被偷是常事。目前萬科已經啟動“萬村計劃”,參與城中村綜合整治和經營,與深圳人才安居集團戰略攜手,在人才住房和社會租賃住房的開發建設、房屋租賃、裝飾裝修、物業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

除了定位改變外,萬科多元業務的發展情況也備受矚目。

拋開規模,長租公寓、商業管理面積、物流倉儲面積等持有物業和物理空間的規模,都成為當前轉型房企角逐的核心。

租賃住宅業務方面,萬科是中國最早進入租賃住房市場的開發商,從2007年萬科就開始佈局,整合形成集中式長租公寓品牌“泊寓”。截至2017年底,泊寓累計獲取資源超10萬間,累計開業超3萬間,已開業96個項目,覆蓋29個一、二線城市。在2018年希望新增10萬間。

不過,目前整個長租公寓領域都處在規模化擴張階段,盈利能力仍舊是每家機構要面臨的難題

鬱亮指出,“長租公寓現在看起來要賺很多錢很難,甚至說長租公寓就不應該賺錢。因為商品房不能解決住有所居的問題才會有長租公寓的出現”。

在物業服務領域,萬科物業2017年實現合併報表範圍內主營業務收入71.3億元。副總裁張旭張旭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北美有一個標杆,可以做到8%的市場佔有率,萬科物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現在我們已經服務了500萬戶家庭,這是一個很大的規模。”並表示萬科物業沒有上市計劃。

商業地產業務,截至2017年底,總管理項目172個,總建築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以印力集團為商業地產運營管理平臺,2017年10月,印力以深國投廣場為標的發起並設立信託受益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實現商業物業資產證券化。

在物流倉儲業務,萬科已累計獲取項目62個,總建築面積482萬平米,穩定運營項目平均出租率達到96%。目前已參與完成普洛斯私有化。

此外,萬科在養老、教育及其他業務方面進行了探索。截至2017年底,已在15個城市佈局養老業務,獲取項目約170個;在全國參與運營超過10所學校;與華人文化控股集團攜手,探索文化領域的產品和服務。

傳統的房地產開發業務將面臨天花板,多元化業務成為行業共識。但就目前而言,房地產業務依然是其保持高增長的關鍵,佔比高達95.9%。

萬科董秘朱旭在介紹萬科業績時也強調:“我們可以看到在22個城市銷售金額超過100億元,在37個城市銷售位列前三,其中22個城市銷售排名第一。”

而對於鬱亮來說,在重新定位萬科之後,其領導的多元化轉型之路仍然任重道遠。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