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近現代文化史上,被稱為“奇才”有很多,被稱為“全才”也有不少,但既被稱為“奇才”又被稱為“全才”就不多了其中,李叔同是最典型的一個。


用他弟子豐子愷的話說,李叔同是一個萬事皆認真的人。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


其實,除了上面這些身份,李叔同還是著名的詩人、書法家、篆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這位在各領域全面開花的超級天才,其實最早接觸的法學。1901年,當時還是大清王朝,清政府為了培養現代法律人才,專門在上海舉辦特班,教授憲法、國際公法等課程,由蔡元培主持。年輕的李叔同懷揣著為國效力的夢想,以優異的效果考入了特班,一起考入的還有黃炎培、邵力子、謝無量、徐謨(聯合國國際法院首位中國法官)等人。


不過,讓李叔同真正找到歸屬感的還是文學。當時,上海有一個著名的文學組織“滬學會”集中了上海最優秀的文學人才,李叔同一邊學習法律,一邊流連於“滬學會”幾篇文章一出,立刻成了滬學會”招牌人物,整個上海灘聲名鵲起,被譽為上海灘第一才子。


然而,佳人”之名對於李叔同來說太過簡單,根本不屑於什麼“第一才子”想要的用文學來喚醒民眾,喚醒這個覺醒多年的國家。於是1905年,李叔同東渡日本求學。


日本,李叔同接觸到更加豐富多彩的藝術天地,西方音樂、戲劇、油畫,都讓他深深地沉浸其中,並取得了極高的成績。


1910年回國後,李叔同受聘於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開始了輝煌的經歷。


據統計,由李叔同在中國首次引進或開創的新門類,共計二十多項,尤其是裸體寫生,中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爭議。


《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然而,這樣一位藝術大天才,卻並不像人們想象中的佳人那樣恃才傲物、狂放不羈,而是謹言慎行,極為認真。比如上課時,李叔同都是第一個來到教室,把教材擺放得整整齊齊,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那裡,等著學生們進來。


有一次,下課時,最後一個出去的學生順手把門一帶,發出“嘭”一聲巨響,也沒在意,繼續往外走。這時,李叔同三步並作兩步追過去,把那個學生叫了回來,告訴他以後關門要注意,然後很有禮貌地送他進來。這位學生後來也成了一名優秀的教師,對李叔同的那次教誨終生難忘。


因為格外認真,李叔同有一次還跟夏丏尊開了一個不算玩笑的玩笑。當時夏丏尊是學校宿舍的舍監,有一次有學生的東西被偷了夏丏尊查了好幾天也沒查出來,很苦惱,就去向好朋友李叔同求救。李叔同便替他寫了一張告示,說請偷東西的人主動歸還,如到期不歸還,就是本舍監失職,當一死以謝罪。並認真地對夏丏尊說,既然是以你信譽做保證,如果到期還沒有人歸還,也不能食言,切記。夏丏尊看著李叔同認真的樣子,心裡有些發毛。不過,好在那個偷竊的人良心發現,及時歸還了東西,讓夏丏尊免去了一難。


夏丏尊對李叔同極為敬佩,曾說:學校裡,國文和數學是最重要的但因為李叔同教繪畫和音樂,學生們便把繪畫和音樂看得比國文和數學更重要,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緣故。好比一尊佛像,有後光,故能令人敬仰。


上海時,李叔同加入了南社”南社是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文化團體,取“操南音,不忘本也”之意,提倡民族氣節,代表人物有柳亞子、蘇曼殊、高旭、陳去病等人。南社,李叔同創作了大量充溢賣國熱情的詩詞和歌劇,如“雙手裂開鼷鼠膽,寸金鑄出民權腦”男兒若論收場好,不是將軍也斷頭。而且,那首著名的送別》也是這個時期創作的


《民國大師系列》李叔同:文壇大才子,佛門大高僧


有一年,好朋友許幻園家裡破產了來跟李叔同告別。李叔同家門口,緘默了半天才說出來意,說完轉身就走了剩下李叔同呆呆地站在門口,足足有一個小時。清醒過來後,李叔同回到屋裡,鋪開紙,含淚寫下了那首著名的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分別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這首詞被配上了美國人奧特威的曲調,成為直到今天都盛傳不衰的經典送別歌曲。


然而讓人想不到這樣一位傑出的大才子,新文化運動的建議者,卻在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五四運動到來的前一年,剃度出家了


不過,李叔同的還俗,並不像他人那樣因為看破紅塵,或是歷盡坎坷,而是為了求道。也許是凡間的那些藝術對他已經構不成挑戰了想去最精深奧妙的佛教世界領略一番。於是選擇了佛教中教義最精深、戒律最嚴苛的南山律宗。


李叔同的家人得到消息後,都震驚了妻子找到那家寺院,要見見他但李叔同已經鐵了心,避而不見。最後妻子跪在門口,不吃不喝,一連跪了好幾天,連寺院的人都被她感動了但李叔同卻無動於衷。最後方丈出面,才讓人給妻子帶了一句話:當作我患虎疫死,不必再念。之後再無片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