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校園文學:《那個誰》

我是一名高中生,略懂鋼琴。我的同桌是一位吉他老師。每當音樂課時,老師總會叫他和我上去表演,每次叫我們的名字幾乎一樣。“蔡雲飛和那個誰,你們上來表演一下吧。”剛開始感覺沒什麼不妥。幾節課後,我意識到一件事:我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為什麼她只記住蔡雲飛,記不住胡昱?

韶關校園文學:《那個誰》

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裡面有句話引起我的深思:“我們都知道世界第一峰是珠穆朗瑪峰。但你知道第二峰嗎?”對啊,第一名人人皆知,第二卻無人問津。第二很差嗎?不是,但為什麼沒人記得?難道他還不夠努力?差一點,就那麼一點!但卻讓人們忘記你。學校中,人人都知道全級第一是誰,卻不知道誰是第二。人人想考第一,卻不想考第二。他們只差一名,但卻有著天壤之別,道理亦是如此吧。


有一部電視劇叫《終極一班》,而裡面有個人物,叫那個誰。他存在感極低,總是猶如魑魅一般出現在人身後,依然沒人發現。整部劇他的名字只出現過一次。他叫胡以資(who is it),連名字都這麼沒存在感。在“ko榜”中,他排第七,算是不弱,但卻沒人記得。有那麼一瞬,我以為我就是他的原型

他是一位吉他老師,樂理各方面比我強,彈得一手好吉他;我六歲學琴,因為升中考,在初三那年結束了我的學琴生涯。由於那時是被迫學琴,自然無心練琴,一回家就是玩,把老師的話拋到雲霄之外,待到下節課檢查時自然是一塌糊塗。正是那時的不努力,把自己變成了那個誰。而他自學一年天賦異稟,很快掌握了技巧,成為了一名老師。自己的懶惰,與他的勤奮形成鮮明對比,猶如一把利刃,刺痛我的心。如果這拍成電視劇,說不定還是票房大賣吧。

韶關校園文學:《那個誰》

鮮花與掌聲,永遠屬於成功的人。而失敗者,得到的只有憐憫的安慰。只有那些發自內心的稱讚,才會讓人們記住你;對於失敗者,他們只記得有個小丑在舞臺摔了一跤,而自己善心大發,將你扶起,日行一善罷了。

第一與第二,還需機遇。那一年,牛頓在蘋果樹下睡覺,蘋果沒有成熟。第二天,牛頓在同一顆樹下睡覺,蘋果下墜,於是發現了地心引力。伊萊莎·格雷與亞歷山大·貝爾一起研究電話,但他比貝爾遲了兩個小時申請專利,於是今天我們只知道貝爾發明了電話,而不知道格雷也有份。

但是,這個世界上又有著一群人,他們兢兢業業地工作著。世界缺少他們又不行,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人民的公僕”,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城市奉獻著,而我們只知道他們的代號。環衛工人,警察,醫生……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他們依然為我們服務。


韶關校園文學:《那個誰》

默默無聞,不代表失敗;人人皆知,不代表成功。猶如俗語言:寧做雞頭不做鳳尾求安穩,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看拼搏。你是安穩地成為那個誰,還是拼搏成為贏家?就是現在的你,你現在的作為,決定了你是“雞頭”,還是“鳳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