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01

如果讓你一年不碰手機,你能做到嗎?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但如果你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10萬美元呢?

可口可樂最近在美國發起了一項關於“不玩手機的競賽”,將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9萬元)獎給那些一年不用手機的人。活動參與方式是參加挑戰者在社交網站上發佈照片,回答並評論不使用手機時如何度過閒暇時光。一年之後,公司將對參與者進行測謊試驗,驗證其是否通過了測試。

消息一發布出去便得到很多人的響應與支持,而這個活動消息傳到國內,也引發了很多網友對此的看法。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大部分網友都表示願意,但也有一部分網友表示不願意,或者即使願意也會做不到!

劃重點:即使願意,但做不到。這大概是現代人無法擺脫手機對自身“控制”的關鍵性的原因。正如網友“南極公民”所說:“手機只是讓別人找你方便了。你自己的個人空間反而不自由了。 ”

在這些評論中,其中@家長大學校長曾珈老師的話發人深思。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低頭玩手機已經成了一個全民熱衷的事情。而身處其中的父母,更是因為與手機“從往過密”,在不經意間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成長。

在湖南衛視的“少年說”這檔節目中,就有好幾個孩子走向天台,向操場上的爸爸或是媽媽吐槽:“手機才是爸媽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在玩、睡覺的時候在玩,有時候我覺得我媽對手機比我還親”。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其中一個男孩子在向媽媽訴說這一切時,說著說著就哭了。在男孩看來,他覺得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份量還不如一部手機,他多麼希望爸媽能夠放下手中的手機,看一下自己。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在一個叫《小不點談“父母玩手機”》的採訪視頻中,面對鏡頭,當被問到爸爸媽媽玩手機時的狀態,孩子們分別用了這樣的一些詞彙來形容:不忍直視、走火入魔,手機的奴隸。其中一個孩子還說:“我好想把爸爸的手機給摔了,但是我不敢……”


當被問到希望爸爸媽媽在家的時間用來做什麼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幾乎是:“陪我”、“一起看書、聊天“、“教我寫作業”。這些都是孩子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做父母的,可曾察覺過,聆聽過?

如果我們一直選擇忽略孩子的內心,可能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我們的孩子,到底有多需要我們。

02


當爸爸媽媽在專注玩手機的時候,孩子的真實情緒是什麼樣的呢?


一個叫《父親喜歡玩手機,轉眼女兒已長大》的動畫短片生動地詮釋了這一切


當小女孩還小的時候,每天傍晚,她會抱著心愛的娃娃在門口等候爸爸的歸來,期盼爸爸能夠抱抱她,看看她手裡可愛的娃娃。

但是父親回來之後,從她身邊經過,眼睛一直盯著手機,眼皮子都不抬一下地從她身邊經過,只是象徵性地摸了摸她的頭,沒有擁抱,也沒看到她的娃娃。一臉的失落,寫在小女孩的臉上。


當她長大,考試拿到A+,她興高采烈地拿著成績單給爸爸看,閉上眼睛,期待爸爸的表揚,但是爸爸連看都不看一眼,仍然在玩手機。這一刻,小女孩的心裡別提有多難過,她的頭低下去了,內心困惑不已。


當她畫了一幅漂亮的畫,走到爸爸跟前,遞給爸爸,眼神裡滿是期待,但是爸爸還是在玩手機,壓根就沒抬眼看到她以及她手中的畫。小女孩只好長嘆一口氣,拿著畫,默默地走開。她似乎已經料到了是這樣的結果。


視頻的最後,爸爸的手機沒電了,一下子就變老了,而這個時候,門外有一個大人進來了,這個人讓爸爸感覺陌生,爸爸一下子沒緩過神來,而這個人正是自己的女兒。


動畫里人物的表情變化,告訴我們,當我們埋頭玩手機敷衍我們的孩子的時候,我們的孩子的內心其實和小女孩是一樣的。


曾經,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劉燁與諾一一起經歷密室考驗。劉燁覺得無聊,於是便自顧自地在沙發上玩起了手機。因為爸爸的不搭理,諾一在劉燁玩手機的過程中,又是誇張地自言自語、又是吃電池,表現出的是焦躁、坐立不安,沒有安全感。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暴力”,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不回應。心理學家認為,在家庭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性格,不願和別人交流溝通,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變得很冷漠,對他人也是漠不關心,甚至有可能成為冷暴力這個“接力棒”的傳遞者,尤其是他們在處理自己家庭問題時也可能出現障礙。


就像上面那個採訪視頻中的小男孩一樣,當被問到想不想爸爸媽媽陪著玩的時候,這個小男孩說:“無所謂,我都自己玩的,不玩就不玩唄。”可見在孩子心裡,孩子已經跟父母產生了一定的心理距離。小小年紀說出這樣的話,眼神裡的落寞很是讓人疼惜。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03


關於“一年不玩手機可以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一些網友表示可以做到,不就是不玩手機嘛,除了手機之外,還有很多可以玩的,比如玩遊戲、打牌搓麻將等等。那些不想陪孩子的家長,總能為自己找到千萬種不陪孩子的方法。而手機只不過是這千萬種方法的其中之一。

其實手機並不是影響親子關係的罪魁禍首,不玩手機也一樣能找到其它事情、其它藉口不陪孩子。陪不陪孩子,本質上不是時間問題,更不是手機問題,而是選擇問題,是價值排序問題,是愛和連接關係的能力問題。


親子陪伴的質量如何,才是問題關鍵所在。


對於很多父母而言,每天要忙於工作,根本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陪伴孩子。一位爸爸說:“工作繁忙的我,通常是早上來不及跟孩子說再見,晚上回到家孩子已睡著了。”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陪伴。但在這種“缺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多少都有一定的心理創傷。


缺失父愛母愛的孩子會感到緊張、有不安全感,導致負面情緒較多、積極情感偏少,甚至出現情緒困擾、人格障礙、行為問題。美國的一項調查顯示:在每週由他人看管超過30個小時的兒童中,有17%的孩子出現了諸如好打架、欺負人等行為問題,而那些每星期由別人照看少於10個小時的孩子中,只有6%發生了類似情況。


父母對子女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孩子能從親子互動中獲得安全感並誘發良性情緒,形成信任、依戀、依賴、期待等積極情感,學會交往、形成社會適應能力,並發展智力。


04

早年間,楊瀾曾在“第五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講過一個關於陪伴故事。


1996年她在美國生下兒子,在這期間無論多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兒子。一次由於工作的原因,她整整出差了一個星期沒有回家。那天回到家,兒子先是揹著她不說話,最後哭出聲來。看著兒子,她也忍不住留下了眼淚。


於是她給自己下了一個死命令——放下工作專心在家陪孩子一年。那一年的陪伴,她給了兒子最需要的安全感。她感慨的說道:“如果當時我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陪兒子,造成的親情缺失是後天不可彌補的。”


在兒子以後的成長道路上,她越來越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對於她來說放棄工作可能只是錯過一個好的機會,但是對於兒子來說她錯過的可能是整個人生。


如果你能堅持一年不玩手機,有人願意給你69萬!


在楊瀾的精心陪伴和教育下,2014年

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和媽媽成為校友。


對於楊瀾來說,無論是央視知名主持人,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生還是企業家,這些都不是她在乎的,她在乎的是自己是一對兒女的母親。


作為父母,再忙,也還是要抽時間陪伴孩子。在陪孩子的過程中,你要做到全心全意,不要三心二意。


陪伴,不是和孩子同處一個空間就可以,陪伴是要有交流的。真正的陪伴並不是以時間為計量單位的,而是以“質”取勝。如果在陪伴孩子時,全程跟孩子沒有任何溝通只顧自的玩手機,看電視等,這樣的陪伴沒有多大意義,

既浪費時間又沒任何效果。


在陪伴孩子時,家長要真正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來。可以是抽個時間跟孩子一起玩遊戲,談論某個話題,陪孩子看一部喜歡的電影等等。在這個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交流和學習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父母在談論政治,孩子可能今後會對政治感興趣;父母在抱怨,孩子可能就有了抱怨的情緒。很多父母以為跟孩子多說話沒有什麼意義,實際上父母說的東西,即使孩子今天不懂,也會成為他大腦裡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要能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哪怕是陪孩子的時間少一些,孩子也能夠成為我們最親密的夥伴。


放下手機,多陪孩子,不要讓你跟孩子之間總隔著一個冰冷的手機屏。


育兒路上,總不平坦,迷茫、焦慮、沮喪、煩躁圍繞著我們。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眾號,我們定時分享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實用方法,還有父母成長微課,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