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岛战役中,日本航母为什么一炸就废,美国航母的战损率却很低?

用户65268104


中途岛战役为什么日本的航母一炸就沉呢?不看看当时有谁在?“雪风号”驱逐舰啊,日本想不沉都难,被称为最佳坑队友战舰,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有重点介绍。好啦 皮一下,回归正题。

我认为当时在中途岛海战中,美国和日本的原因差距这么大,我认为主要得益于美军强大的维修和损管能力。

可以说美国的损管和维修能力异常强大 bug般的维修能力 珊瑚岛海战后,约克城号航母被炸趴窝,结果美国利用其强大的维修能力,仅仅用了3天就让约克城号航母奇迹般了复活,并参加中途岛,带来了76架各式飞机,要知道这是当时美国估计3个月的工作量,而同时期同样的工作量,日本则需要6个月以上。所以二战时的航母,美军的打废了托回去修修就能用,而日本的基本上动不了的就自己给能沉了拉到。约克城号航母的加入使和日本的航母比例从4:2 得以提升到4:3美国再加上一个路上机场实际上飞机的数量是高于日本的飞机。


其次就是美军异常强大的损管能力,遍布航母的损管小队,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航母进行灭火抢救。美军的燃料也是经过特殊处理,使其挥发小,不易燃。但是日本人就不怎么喜欢做这样的事,当然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日本人的资源短缺想能也没办法,能省就省,所以只是把燃油放在船底,所以日本的航母特别容易爆燃。


军武小咖


中途岛战役表明:太平洋战场上的美日对抗,既超出了日本的军力、国力, 又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能力。

第一、日本人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战斗力和国力,对自己的装备和战术没有理性的认识。

毕竟,他之前的对手除了一溃千里的国军、就是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风餐露宿的东北抗联游击队。

从珍珠港事件后,半年间,日本海军已如狂澜般横扫了整个西太平洋。

向西,它的触角已经伸入印度洋,日不落帝国在它面前遭受了耻辱的失败;向东,东京玫瑰甜美的声音则一直在询问:美国海军在哪里?貌似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已经指日可待。

因此,日军一时间膨胀的厉害,沉浸在6个月连续胜利所带来的狂醉气氛中不可自拔,各方面觉得自己棒棒哒。骄兵必败,这是日本海军在这次海战中的真实写照。

同时,日本也低估了美国人将战争进行到底的决心。没有考虑到人家美国从不打败仗,从不在国际上吃亏的风格,忽视了珍珠港事件不但极大的刺激了美利坚民族的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绪,也充分发了美国巨大的工业潜力。

二、日本情报的失败,让中途岛成为对美方半透明的战场。战前,日本海军的密码被美成功破译,进而了解了日本海军的作战计划和作战部署,日军攻击目标早已暴露。

可以说,中途岛之战在最开始就偏离了指挥官山本五十六设定的剧本,不是他想象中的一场在日军选定的时间、选定的地点进行的会战;反成了一场美军精心布置的“伏击战”。

美军可以按照日军的部署和战斗指令,较为精确的定位到日军航母,先发制人,攻其要害,自然日本航母一炸就废掉了。

可以说,日军是洋洋自得的踏进了美军给他们挖好的坟墓之中。

三、日本对战场形势判断失误。导致日本的舰只虽多,却相互分散;而美国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尤其是飞机,在数量上占了明显优势。在海战中,没有空军保护的航母,等同于在“裸奔”,自然成了美军指哪打哪的“活靶子”。

四、在战术层面上,珍珠港的惊艳表现之后,日本海军对于航空力量的运用竟然还沉溺于空谈中的“九段击”作战,天真的认为,航母不过是削弱美军主力舰队的工具,真正的决战还是会在战列舰之间展开。

因此,山本五十六依然把作战平台~航母视作“可以被损失的”,他将日本海军宝贵的航母力量送到最前线与实力相当的对手进行搏杀;而自己强大的战列舰队则呆在绝对安全的后方,成了这场关键战役的看客,没充分发挥作用。

第四、日军航母本身就脆弱,与陆军的装甲武器一样,皮薄馅大。

日本本土资源匮乏,而在1941年还遭遇前所未有的国际“禁运”,非常缺乏钢材等战争资源。所以,在制造航空母舰时,多使用木质甲板。

整个二战中,日本一共建造和改装了25艘航空母舰,只有一艘大凤号航空母舰使用了装甲甲板,其它均使用的是木质甲板。而且日军燃油本身燃点就低,是个如影随形的安全隐患。

中途岛海战中,美军俯冲轰炸机投掷的炸弹非常容易的穿过木制飞行甲板,在机库内起爆,引发机库内储存的弹药的殉爆,火焰通过通气口和送气孔蔓延到其它区域,最终导致航母瞬间报废。

第五、操作细节的问题。除了在机库内存储了弹药,日军在航母甲板上也明面摆放了大量易燃易爆物品。这导致,一次被击中的结果不仅仅是一炸,击中的甲板堆满了装配完毕,随时可用的炸弹和鱼雷,美军飞机一枚炸弹落下,导致甲板上的炸弹和鱼雷就接连殉爆了,这种规模的连锁爆炸后,航母自然成了一堆废铁。

再看美国,

大家都知道,美国无穷的战争潜力, 军工业运作高效得可怕。一两天就能造一艘小军舰。一个月就能造一艘性能一般的轻型航母。

而且,据资料显示,无论是在大西洋还是在太平洋上,对德还是对日。被击沉的小航母也非常少,被击伤的不算太多,战损率都非常低。

像日本神风特攻队嗷嗷叫的“一人、一机,换一舰”,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做到与航母、舰船“同归于尽”,人家美国受损航母会很快被修复,拉出来接着打。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美国强大的损管和优秀的抗沉、抗爆设计,比如,用开放式机库和非装甲甲板便于快速修补和油气挥发,这在被击中后大幅减少了起火概率。

此外,还有舰队强大的防空实力。

二战中,美军的数量庞大的舰载战斗机群一直有效的保卫着整个舰队及航母自身的安全。再加上日军情报几乎都被破译,战场对美方半透明,使得美军早有准备,战损率自然很低。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抛开战术,其实是水平有限。

1942年的中途岛海战,美军以损失一艘航母的代价,击沉了日军四艘航母。日本阵亡三千多人,而美军只损失了三百多人。日本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号航母沉没,日本的280架战机在航母的甲板上惨遭炸毁,被击落的仅仅42架。

日本海军的航母虽多,但是,中途岛并没有支援,仅仅能依靠南云手中的四艘航母,而美军最大程度集中了优势兵力,可供中途岛作战的飞机有354架。

目的不明、任务不明

而且,南云的任务也不清不楚,又让他做火力准备,又让他消灭美军舰队,这就非常混乱了。目的不明,任务不明,这也就给日军频繁更换弹药埋下了伏笔。

当时南云更换了几波舰载机的弹药,后来干脆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堆在了那里,这就糟了。美军进攻苍龙、赤城、加贺三艘航母的时候,航母上堆着大量鱼雷炸弹,一触即爆。航母上的燃料、弹药引起了巨大爆炸,短短五分钟,三艘航母就彻底炸毁了。

美军攻击加贺号的飞行员贝斯特投掷三枚炸弹,两发射失,一发命中,结果,就是命中的那一发把加贺号击沉了。1000磅的炸弹直接砸穿了加贺号的甲板,立即引爆了加贺号的弹药,加贺号也随即发生大爆炸,几分钟之后,加贺号完蛋了。

日本的三艘航母,其实就是在美军简单甚至有很大失误的情况下受到攻击的,然而,一旦命中,这三艘航母就变成了大火球。这也不能说是南云蠢,实在也是没有什么办法。日本的四艘航母,几乎就是一次性被消灭了三艘,仅剩下一个飞龙号。本来日本PK美国,航母是4打3,一下子变成了1打3。

但是此时的日军却以为是1-1的较量,美军的约克城号第一次被袭击之后,美军抢修好了,然后日军再次发现约克城号的时候,以为是另外一艘航母,又把约克城号炸了一次。日本兵满心欢喜的以为是击沉了两艘美军航母。

日军仅剩的飞龙号,被企业号的轰炸机突袭,中了4枚炸弹,然后就是一片火海。最后飞龙号和赤城号是被南云自己打沉的,因为没用了,修不好了。

水平有限,一触即溃

日本航母是多,但是他们的航母质量非常差劲,尤其是加贺号和赤城号,这两艘所谓航母其实是战列舰改装的。赤城腿短,加贺速度慢,这两艘航母其实也是被日本人自己嫌弃的。这两艘航母的防护措施同样不到位,毕竟日本穷。而反观美军航母,大部分甲板都铺设了钢铁,这样,抗打击能力就远远强于日军航母了。战斗中,出现过日本航母甲板被炸弹砸穿的情况,这就非常悲剧了。

中途岛战役,其实日本一点胜算都没有,无论是情报还是战术还是武器装备,都是远远落后美军的,美军日军伤亡比几乎达到了1-10。讲个笑话,据说日本神风特工队驾驶飞机撞向美军军舰,结果,撞出个飞机印记来。


御史三大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这么几个。

第一,任何航母其实都架不住轰炸。

中途岛战役,美军以逸待劳,破译了日军的情报,导致先侦察到日军航母的位置,先发制人。

日军4艘航母中的3艘,是被美军先发制人攻击中,被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在15分钟内炸毁的。

如果是日军先发制人,美军3艘航母也难逃一劫。

实际上,日军仅剩的1艘飞龙号航母发动反击,2次轰炸将美军约克城号航母炸沉。

无论日军也罢,没劲也罢,航母的防御能力都是对付不了轰炸的。

第二,自然,美军航母的防御力比日军强。

日军的航母强调进攻就是防御,自身防御能力非常弱。

相比日军航母,美军航母采用了自封汽油库,防御力稍强,所以经受住了第一次攻击,但第二次攻击中还是被击毁了。

第三,美军航母的战损率并不低。

比如美军在中途岛参战的3艘航母,约克城号当场被击沉,大黄蜂号后续也被潜艇在1943年击沉。

唯一的企业号在1942年曾经三次被日军重创,侥幸没有沉没而已。

1942年7月,企业号被命中7颗炸弹,受了重伤,舰员74人被炸死,95人受伤。

1942年8月,企业号被翔鹤号上的18架九九舰爆突破空中防御圈,共命中250公斤穿甲弹3枚,另有4枚近失。空袭过后,企业号燃起大火,飞行甲板严重受损,77人阵亡,91人受伤。

1942年10月,企业号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弹,也受重伤,死44人,伤75人。


萨沙


中途岛海战中约克城号航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也不幸战沉

中途岛海战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那个时候无论美国还是日本,都没有多少航母实战经验,在战斗中对航母防护的措施做的不够。

例如在美国舰载机发动攻击前一段时间,日本舰队指挥官南云首先接到了一封情报称发现美国航母,因此下令舰载机搭载鱼雷,准备袭击美军航母,然而很快这封情报被证实是误报,发现的只是一艘运输船和其他几艘护航舰,因此南云决定根据原计划将鱼雷改成炸弹,准备轰炸中途岛;但此时日本甲板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将鱼雷随手堆放在甲板上,以至于美军轰炸时,炸弹引爆了甲板上的武器弹药,从而导致日本航母迅速沉没。

另外日本航母迅速沉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设计上本身就存在缺陷,加贺号和赤诚号最初都不是作为航母进行设计的,加贺号最初设计是战列舰、赤诚号最初设计是战列巡洋舰,改装成航母后难以兼顾航母对挥发燃油等安全防护的设计,因此甲板大火很快蔓延到舱内,而此时军舰的舱内充满了易燃易爆的油气。

其实对于中途岛海战,很多资料尤其是日方资料,都将日军的惨败归咎于“命运五分钟”,也就是说当美军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攻击日军航母时,日军航母正在为第二攻击波的飞机进行加油换弹,再过五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准备工作起飞,那时美军飞机的攻击就不会这样致命,胜负的结局很可能完全改变。

但是,仔细分析下,日军第1航空舰队司令南云忠一中将是在8时55分下令原来在甲板上准备起飞的第二攻击波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换上攻击军舰的鱼雷。正常情况下,将甲板上的飞机送回机库,卸下炸弹,再换上鱼雷,最后再重新送到甲板上,整个过程最少需要两小时,也就是说在10时55分之前,日军根本不可能完成第二攻击波的起飞准备,而美军飞机在10时20分就已经开始投弹了!

战后不少日军航母上的人员都证实,在美军飞机攻击的时候,“赤城”号甲板上只有3架零式战斗机,“加贺”号的轰炸机还都在机库,“苍龙”号的甲板上只有10架刚刚返回降落的第一攻击波的飞机,根本不可能在五分钟后起飞第二攻击波。

另外,日军这三艘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伤亡情况也不大,要是第二攻击波只需要再过五分钟就能起飞的话,飞行员必然都是已经在飞机的座舱里了,如果这时遭到轰炸,甲板上停满加满燃料和弹药的飞机肯定会引起连锁爆炸,那么飞行员的伤亡绝对惨重,而飞行员伤亡并不大的现实也从反面证明所谓五分钟后就能起飞纯粹就是瞎扯。


迷彩派军事


一来是日本航母脆,二来是美国损管牛。

中途岛战役中日本损失了4艘航母,包括由战列巡洋舰改装来的赤城,战列舰改装来的加贺,以及条约时期设计有所限制的飞龙和苍龙。这4艘航母其实日本人自己也不怎么满意,本身就不是航母的底子,拿其他船来改,但是多多少少是有妥协的,所以中途岛时期几艘航母的设计缺陷不小。

但是日本航母也不都是脆皮,比如后来丸三计划建造的两艘理想舰队航母翔鹤瑞鹤,翔鹤级可以看作是飞龙级的高配改型,防护一点也不比美国航母差。实际上纵观整个二战,翔鹤瑞鹤无疑是一型设计非常成功的航母,不过价格确实高了点,要知道,一艘翔鹤的钱,差不多能造俩苍龙了。以至于日本人后来都没有再开工同级的航母了。

后来中途岛战役损失了一票正航的日本人扔掉了以战列舰为主的丸五计划并上马了以航母为主的改五计划,然而毕竟日本人穷,还是不愿意造高端航母。 日本在1942年的改五计划中计划新造的航母主要是以苍龙级发展而来的云龙级航母,还是低端玩意。日本人自己的想法是:通过多艘廉价的云龙级和抗损性强的大凤级搭配,让云龙级在战区后方活动,而大凤级在距离敌军较近的区域活动,为远方出发的友军舰载机提供补给,维修等。

结果就是日本人自己选择要脆皮航母,能咋办呢?损管还远远不比美国。损管是劳动密集型工作,日本航母一个问题就是人少。比如瑞鹤号,战时船员1712人,而美国的企业战时船员是3000人。


贞观防务


中途岛之战中,美军谈不上使用什么黑科技,只能说,美军的运气不错。美军俯冲轰炸机群几乎在无拦截的情况下,到达日舰队上空,并顺利进入攻击航线。第一个好运,这时日舰没有发现从高空下来的美机,而且正在准备进行战机起飞作业,航母没有进行规避机动,等于活靶子,实际中弹概率相当高。

当时又处于航空作战的早期,对许多工作的组织没有明确的认识,于是日本犯了一些错误,在美军开始轰炸之前,日本因错误的情报正在进行鱼雷与航弹之间的更换,反舰作战与轰炸机场所使用的弹药不一样,而且这类工作不是在甲板上,而是机库内进行。由于更新弹药的事,日方连续进行破成了一定的混乱。

美军参与攻击的SBD“无畏”俯冲轰炸机使用的454公斤级的航空炸弹,每架可以加挂一枚,属于穿甲爆破弹,既便可以击穿装甲,又可以破坏,这个水平在二战中已相当高了,相比日军轰炸机使用227公斤级的威力更大,所以造成破坏相当大。当攻击开始时,美机的炸弹最大收获就是引爆了日航母机库内的舰载机,以及弹药,包括没有送回弹药的那些弹药,这就引起了大火,几乎是无法控制。

但是更大的问题,还在日方的设计。日军投入作战几艘航母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它们的抗损毁设计标准低了,比如:飞行甲板为木质的,没有装甲防护层,虽说美军航母也一样,但是美军在设计时,对损管方面的要求要严格得多。

日舰在中弹后,并没有马上沉没,其水线下部分没有受损,可惜日军的损管能力不强,最终只能弃舰了。


南国军情


日本四艘主力舰队航母在中途岛战役期间也不是一炸就废,山本大将钟爱有加的赤城号、加贺号航母都是被自己人击沉的,它们只是被多枚航弹击中甲板后丧失了起降战机的作战能力,尤其是因为没有装甲甲板保护,航弹直接砸穿甲板在机库爆炸,引爆了里边凌乱摆放的炸弹和鱼雷,这才导致航母彻底报废。

而航母的机库本应该有装甲保护的,易燃易爆的炸弹和鱼雷都要安放在弹药库中,很明显日本人不重视装甲,加上中途岛海战中南云忠一鱼雷换炸弹的错误纠结,最终导致了日本的航母不堪一击,严重受损的航母只是丧失了战斗力并没有沉没,虽然山本五十六舍不得将它们送入海底,但即便是拖回本土船坞没个一年半载也不可能回到战场,更何况中途岛距离日本2800海里拖拽谈何容易。

而美军航母约克城号在珊瑚海战中,之所以命中一枚800磅炸弹后仍能安然无恙,是因为它的甲板上有50mm装甲保护,而且还是命中在防护力较强的舰岛附近,因此约克城号很快就能被修复返回战场;其实约克城的搭档列克星顿号也是装甲防护力很强的现代化航母,它之所以在珊瑚海战中命丧大海与日本大凤号航母相似,并不是船体结构损伤有多严重,而是泄露的燃料导致不可挽回的大火,这艘航母被2枚鱼雷和2枚航弹命中才沉没的。

还有就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复仇的飞龙号航母,在其它三艘主力航母瘫痪之后,山口多闻司令官指挥自己势单力薄的飞龙号发起疯狂反击,但是它的舰载机少得可怜,面对美军30架无畏式轰炸机的攻击毫无招架之力,飞龙号被4枚航弹摧毁了甲板在海上猛烈燃烧,最后被己方驱逐舰击沉,根据日本侦察机拍摄的飞龙号照片显示,它的甲板前几部出现一个巨坑,其它舰体相对完好。从此飞行甲板装甲被日本重视起来,大凤号、信浓号都安装了甲板装甲。

(飞龙号各层甲板示意图)


利刃巨透社


这是因为美军自古流传下来的个人主义精神。和黑科技没关系。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戴维斯·汉森在《杀戮与文化》这本书里说的。

讲真,说日本航母质量不好什么的,都是耍流氓。道理在于日本就算是买的航母,也有质检标准的。所以真正的差别,是出现在对受伤航母的态度上:

但对航母的日常维护来说,美日双方的工人天天干,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相同岗位上,人和人的差别并不会非常明显。

所以对航母来说,真正的差别就表现在了航母的维修方式上。

简单起见,我们假定航母上只有三部分会坏:螺丝、风扇、甲板。

航母受伤后,日本采取的做法是:

工程师评估界定问题——螺丝工、风扇工、甲板工在一起开会决定分工——维修。——修好没问题,开出去。

但美国采取的做法是:

受伤航母回来后:

螺丝工、风扇工、甲板工分别检查自己岗位的问题,彼此之间相互不负责。所以后来打中途岛的时候,美国的航母受伤后,很快就能投入战斗了。最后一个负责涡轮的维修工离开航母的时候,航母都快到攻击位置了。这个维修工是自己划船回后勤部的(误,有专门摩托艇)。

显然美国更高效。

其实美国的这种高效还体现在海湾战争上,美国的医疗补给线也很好玩。一般国家的医疗补给线是这样的:

比如一个士兵,同时动脉被打穿、骨折、内脏出血。

一般补给线采取的办法是:把动脉缝好,内脏血排掉,骨折接了,再把伤员送回去。

但美国就不一样:战地医院只管你死了没死。骨折只要不扎在心脏上,战地医院就不管。

保证活着之后,二级医院负责解决大伤。

再转到下一层。

由于每一次负责的事情少,而且简单,没有复杂决策。当然效率就高了。


酒骑风


日本航母容易被击沉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日本航母防御设计有问题,而且损管不利,美国航母防护设计较好,损管得力。第二个原因是日本的舰载机技术性能没有美国的好。于是在中途岛航母大战中,日本人的航母成了打火机,一打就着,美国人的约克城却挺住了两次攻击才沉没。

图为日本的绘画作品中的赤城号航母,图中可见其搭建在原来战列巡洋舰舰体上的巨打钢架结构上层建筑。

图为赤城号航母,可见其机库几乎式全封闭的,这样的机库使得其一旦被命中,很难释放爆炸威力。


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投入了4艘主力航母,美国则投入了3艘,结果是日本的4艘全部被击沉,而且第一波就沉了3艘,美国才沉没了1艘。这一战让人们对于海上机动作战的威力大为惊讶,也对美国的航母操作经验表示赞叹。我们先看看双方航母的防御设计,日本的航母是从战列巡洋舰改造而来,改造的方式是在原来的舰体上向上加装上层建筑和甲板,这就导致上层的高度很大。

图为影视剧中的赤城号航母画面,其飞行甲板上铺设了木材作为跑道。

这张图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出二战航母甲板上密集铺设的木材。木材最大的优势就是轻,而且防止打滑。


这样以来,在巨大的长层建筑上,所用的钢材重量就不能太大,否则影响航母航行的稳定性,这就造成日本这些航母的上层建筑几乎没有覆盖装甲,其飞行甲板和机库几乎都是一打就穿的铁皮,飞行甲板本来就薄,上面还只是覆盖了一层木板,就成了起降跑道,谈不上对俯冲轰炸的防御力。

图为日本的飞龙号航母,其机库也是全封闭的。

图为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其飞行甲板的厚度较大,而且机库为半封闭式。


可是就是这样的结构,日本的机库还是全封闭式的,日本的舰载机整备也都是在机库完成的,要在机库完成弹药的加装和油料的注入,这样做虽然可以较好的保护飞机,也可以让航母抵抗恶劣天气能力加强,但是战时,机库一旦发生爆炸,将会引发机库内的炸弹和油路的爆炸,何况当时日本的舰载机都在机库里禁止的加装油料和弹药,这样一来,一旦被航弹洞穿飞行甲板,机库内的飞机就会被引爆,发生剧烈爆炸。

这张图可见约克城飞行甲板下的机库侧面有巨大的开口。

图为即将翻沉的美国航母,他被击沉完全是因为鱼雷。


可偏偏美国的航母当时搭载的俯冲轰炸机很多,而且较为先进的SBD俯冲轰炸机甚至可以挂载1吨重的航弹出击,即便是半挂载起飞的也能挂载500千克航弹,相对于日本97式俯冲轰炸机的250千克航弹,美国人的航弹实在是威力太大,于是这些飞机开始轰炸后,日本的航母甲板就很快被洞穿,一打一个洞,里面的飞机随之就爆炸了,一炸就沉一艘,日本航母就这样挨个沉没了。

图为赤城号航母被命中后机库发生大爆炸的场景绘画。

这张图也是日本赤城号航母被命中后的场景绘画。


而美国的约克城号航母不存在以上设计问题,再加上美国士兵熟练的损管技术,于是在第一波攻击被命中3枚250千克航弹后,还是挺了过来,但是麻烦就麻烦在日本人第二波打的还是他,因为日本人以为第一波就击沉了约克城,第二波要去打企业了,于是第二波来了之后看见约克城,以为是企业号,拉住又是一通乱炸,还丢了鱼雷,于是约克城也只能在这样密集的打击下沉没了。

图为美国海军的企业号航母。

图为刚刚建成试航时的赤城号,当时他还是双层甲板设计,可见美日航母从一开始就存在技术上的差距。


总的来说,日本的航母技术和操作经验,在当时对比美国,还是有差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