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徵信報告重大更新,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

前言:2018年12月央行的徵信中心,試上線了新版徵信。根據有關消息我們可以看到,11月開始到明年4月屬於試運行階段,明年5月正式切換成大數據模式,開啟大數據時代。

央行徵信報告重大更新,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




試行個人徵信報告,更新了那些信息?

1、2年的還款記錄延長到5年

央行徵信報告重大更新,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


2009版的央行個人徵信報告會保留前2年的還款記錄,而逾期記錄則保存5年。而試行新版上面,還款記錄跟逾期記錄一樣,都統一記錄查詢前5年。這就意味著,以前有過不良記錄的信用卡繼續使用兩年就行,現在則要5年。

2、新增歷史“還款金額”

上一個徵信版本的還款記錄只顯示1行,正常還款顯示為N,逾期則以數字註明月份。最新試行版更為詳細,分為上下2行,第1行是還款月份,而新增的第2行則是具體的還款金額。

3、銷戶也有還款記錄

舊版徵信記錄,已銷戶的信用卡賬戶,都不會顯示還款記錄。而新版的銷卡銷戶保留了銷卡前的5年的還款記錄。

4、多類證件合併記錄

以往查詢個人徵信絕大多數人使用身份證查詢。而現在還可以使用護照、軍官證等有效證件查詢,多賬戶合併,方便管理。

5、新增反欺詐警示

央行徵信報告重大更新,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


這是徵信本人的警示,目的是為了防止個人信息被人盜用。雖然具體內容尚未明確記錄要點,但絕對是值得肯定的變革!

以前收入高,家裡又有錢,全款房全款車,不辦卡也不貸的人被金融人士看作徵信小白,因為沒有歷史記錄被認為風險客戶,去貸款還有被拒的風險;現在只要結合大數據綜合分析,就不一樣了。即使沒有貸過款的客戶,在其他平臺(芝麻分、騰訊信用等)有良好的記錄,就不會被視為白戶。所以說,未來央行接入大數據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每一項被記錄的數據都會被更細分、細化,為的只是更完整地記錄每一個人的金融活動。



個人徵信還有哪幾種版本,有什麼區別?

個人版
:供消費者瞭解自己信用狀況,主要展示了信息主體的信貸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包括個人版和個人明細版。 銀行版:主要供商業銀行查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該報告不展示除查詢機構外的其他貸款銀行或授信機構的名稱,目的是保護商業秘密,維護公平競爭。 社會版:供消費者開立股指期貨賬戶,此版本展示了您的信用匯總信息,主要包括個人的執業資格記錄、行政獎勵和處罰記錄、法院訴訟和強制執行記錄、欠稅記錄、社會保險記錄、住房公積金記錄以及信用交易記錄。



徵信查10次,勝過黑名單!

個人徵信報告上最後一條公共信息是“查詢記錄”,其作用就是記錄貸款(信用卡)申請人在金融機構申請時的查詢日期、查詢機構和查詢原因。

1、什麼是硬查詢

銀行定義給出的標準是“連三累六”:即一個月內連續3次,3個月內累計6次的硬查詢; 民間定義“連五累十”:1個月不超過5次,3個月不要超過10次; 風控定義一般1月內有關貸款和信用卡查詢超過3次,酌情通過,但是超過4次以上,則不予以通過貸款申請。

央行徵信報告重大更新,這些信息你一定要知道!


2、為什麼硬查詢過多會被拒?

徵信上的查詢次數並不是多多益善,查詢過多,說明:

最近你非常缺錢,找了很多金融機構,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你目前有可能身上有很多家貸款機構的貸款,負債高,還款風險大。 你的徵信不好,想採用“散網捕魚”的方式,看看那家通過就去哪家 申請多被拒絕也多,說明你的問題,而且有些問題從徵信上無法看出。

未來央行接入大數據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每一項被記錄的數據都會更加細分、細化,能夠更完整地記錄每一個人的金融活動。

在這個信用共享的時代,無論是個人信用還是企業信用的價值都會無限放大。所以,從現在起,好好珍惜你的信用,否則能影響你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