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最近環保行業裡倒下的企業和出問題的企業越來越多,身邊不少做環保的朋友開始顯得有些焦慮。

昨晚和一位在江西做環保工程和裝備的朋友吃飯,我問他如何看當下環保行業的發展,他的看法非常出乎我的預料。

他的焦慮點並不在於最近行業資金吃緊,在他看來最近那些倒下的環保企業也基本都是屬於“不作死就不會死”。

和這些問題相比,他談了自己真正焦慮的一個問題,3年後環保行業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斷崖式的降速。一大批企業將會在3年後消失,現有結構的行業的從業人員也會大幅縮減。

在這個問題上老兵非常認同他的觀點,如果梳理下環保行業三大類政策我們會發現,環保行業的2020大限將至,同時環保行業的很多跡象也已經表明,這樣的變局已正在發生。

三年後,環保行業的絕大部分企業將不可避免的成為行業的“歷史”。

01

水氣固廢政策大限將至

環保行業的2020即將到來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水十條》、《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全國地下水汙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等

到2020年,七大重點流域Ⅲ類水比例達7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3%;全國地下水質量極差的比例控制在15%左右;近岸海域水質優良(一、二類)比例達到70%左右;京津冀區域劣V類下降15個百分點;到2020年,新增完成環境綜合整治的建制村13萬個;到2020年,全國所有縣城和重點鎮具備汙水收集處理能力,縣城、城市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85%、95%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應於2020年底前達到90%以上。


《氣十條》、《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等

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的 VOCs 汙染防治管理體系,實施重點地區、重點行業 VOCs 汙染減排,排放總量下降 10%以上;到2020年底前,在電子、包裝印刷、汽車製造等 VOCs 排放重點行業全面推行排汙許可制度。


《土十條》、《“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到2020年,全國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73%;到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糧食主產縣基本實現農業資源循環利用;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基本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公共機構普遍實行垃圾分類,作為先行先試的46個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0年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2020年底前,實現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所有縣(市、區)全覆蓋。數據來源:宇墨諮詢


02

現有環保行業的本質是個零和遊戲

環境產業1.0時代將以“血拼”結局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環境產業1.0時代的本質

現有的環境產業1.0時代的主要業務集中在末端治理環節,即:對一產生的汙染進行治理,也就是我們現在日常說的環保行業。這個市場的空間隨著政策趨嚴,已經呈現出了驟減的趨勢,這也意味著需要被治理的汙染物市場規模幾乎不再會有大幅增長。

所以現有的環保行業各家的比拼,其實就是個零和遊戲,你的項目拿多了,別人的就少了,或者說現在不拼命多儲備項目後面想儲備也沒了。

基於這樣的現狀,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很多大公司拼了命也得去拿項目,步子達到讓你難以想象。在他們眼裡,這就是環保行業的全部。

從發達國家來看,以治理為主的環保產業到達頂峰後會也的確會面臨迅速萎縮。

環境產業1.0時代將以血拼結局

現有的環保行業從小而散到大而強的趨勢在當下正在進行,這裡面有贏家也有出局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結局:

“自殺式”結束遊戲

最近半年,我們已經可以頻繁的看到行業裡不少巨頭紛紛倒下,究其原因大多都是步子邁得太大,“供血”不足,最終崩盤。這類企業相當於以自我了結的方式結束了遊戲。

自然淘汰式結束遊戲

環保行業的大大小小企業超過50000家,這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業和小微企業,這些企業能夠生存完全依賴於目前行業1.0時代的紅利,這個時代對技術對產品要求沒那麼高,門檻很低,所以產生了大量的小企業做配套。

這些企業隨著環境產業1.0時代誕生,也將隨著1.0時代的結束而結束。這企業無力轉型升級,只能被自然淘汰,這部分企業的數量保守估計將超過30000家。

強強聯合式續命

強強聯合應該是現有企業進入下一階段的一個重要方式,這種方式保證了企業在資金、技術甚至資源層面的優勢,可以相對穩妥地拿到下半場的門票。今年上半年環保行業50起累計34億的併購數量和規模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龍頭企業都是明白人。

通過劇烈的洗牌,原來弱者佔有的市場將會釋放出來,行業頭部企業佔有的市場規模將會越來越大。

03

目前在做的只是環境產業的冰山一角

環境產業2.0時代,企業未來轉型的方向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環保行業在某種程度上和房地產行業很像,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存量市場相對有限,開發完了就完了;

2.服務是行業發展的未來;

3.細分行業仍存在消費升級的機會;

在發展的階段上,房地產行業要領先環保行業1-2個段位。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國內的房地產企業,特備是龍頭企業,他們已經從野蠻擴張時代進入到了精細化運營時代。

從開發轉向運營服務,從大而全轉向細分領域,從低端消費轉向高端消費。比如萬科現在的戰略是城市配套服務商,恆大的戰略是“房地產+服務業”,SOHO的戰略是中國領先的辦公樓運營商。

其轉型的核心無不是從開發轉向服務。環保行業三年後也將面臨同樣的局面,行業裡看的比較遠又戰略意識的企業家已經開始居安思危,佈局相應的環境服務領域,以環境服務業為主的時代成為環境產業2.0時代。

其實從今年上半年環保行業龍頭企業的發展來看已經可以很明顯看出來,做運營和服務的企業在盈利能力和企業運營風險上都變現出了領先的優勢,比如以運營為主的瀚藍環境2018上半年淨利潤近5億遠超水務龍頭碧水源的3.5億。

從環保治理轉向環境服務已是行業未來幾年的必然趨勢。如果5年前提這個尚早,那如今,正當時。

老兵認為三年後環境服務將成為行業的主要市場,在環境服務板塊具體在以下幾個方向將會產生行業新一代的龍頭企業:

以環境質量改善為出發點的環保效果時代,促使政府環境政策導向轉變為區域面源的綜合防治。而環境綜合治理思路的確立,讓綜合服務能力越來越成為企業參與環保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由此,眾多環保企業紛紛由單一服務型的“裝備製造商”向“環境綜合服務商”轉型。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1. 汙水廠的存量市場運營

目前國內汙水廠已經超過4000座,無論是數量還是能力都已經接近飽和。汙水廠的建設時代幾乎是過去了,剩下的工作將是提標和運營。這運營這個方向,行業巨頭的嗅覺還是很靈敏的,和做工程相比,運營來錢風險小、可持續性強。

圍繞目前汙水廠存量市場的運營已經成為當下各家逐鹿的重點。

2. 環境監測迎來爆發式發展

環保稅法2018年開年徵收,企業減排數據將是決定企業是否能夠減稅、或者繳納以及需要繳納多少稅的關鍵,即徵稅要有監測數據,需要安裝監測設備或者第三方監測服務。

這就像每家都要有電錶一樣,監測將成為環境行業的必備環節,這個市場空間將會以指數級的速度迸發。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像美的這種實力較強跨界者已在這些方向做了深度佈局。

3. 往上游佈局,ToB領域的綠色生產

汙染的源頭是來自生產,目前的末端治理可以理解為我們在還債,還以前的發展債。這種還債還完了,最終還是要向生產端發力,從生產源頭控制汙染物的產生和排放。

所以從根本上來講,綠色生產才是環境行業本質,從源頭控制或者直接解決汙染。目前我們絕大多數在做的事都是末端的治理,這個隨著政策趨嚴,問責趨嚴,很快就會結束。環保行業現有業務必須向前推移,能夠為綠色生產提供解決方案,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4. 市場下沉,ToC領域的綠色消費

他說過當下人民群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我們現實的差距,是一個急需解決的矛盾。這裡面其實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要讓落後地區的群眾實現小康,二是讓發達地區的消費進一步升級。

後者的消費升級對於環境產業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從飲用的水到呼吸的空氣到種糧食的土壤,這裡面的釋放出的市場將數倍於現在的環保治理市場,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的可持續性要更強。

我們可以看到,行業裡的一些公司已經開始佈局消費端市場,比如碧水源和博天在淨水器方面的嘗試,這絕不是簡單的多元化,這種佈局是基於行業特性對未來的合理判斷。

04

寫在最後


古語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下的環保行業正處在安樂的最高潮時期,有人沉浸在遍地黃金的興奮之中,有人卻已經嗅到了風險和鉅變的降臨。

其實每個行業都有其發展的底層邏輯,甚至不同行業也會表現出很多類似的發展規律。這些道理並沒有什麼神秘的地方,可能沉下心研究行業本質的人不多,能夠在別人狂歡時自己冷靜的人更少。

時代鉅變,新勢力的優勢是增量,舊勢力的優勢是存量。環境產業的2.0時代,行業現有企業的排位將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機遇與挑戰並存!

環保大限將至!環保產業發生鉅變,超過30000家企業面臨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