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在量子領域又獲新進展,美國人:中國做了我們不敢嘗試的事

中科大在量子領域又獲新進展,美國人:中國做了我們不敢嘗試的事

量子技術

現在的中國,已經在多個領域完成了跟跑到並跑的跨越,在一些新興技術領域,中國甚至還略微領先,而量子技術就是其中之一。那麼中國在這一領域有多強呢?近日,從中科院網站傳出消息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團隊再立新功。

我們知道,雖然中國不是最先開始發展量子技術的國家,但中國卻算得上是進展最快的國家。世界上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就是由中國研製成功並送上太空。並且世界上第一通洲際量子加密通話也是由中國發起的。由此可以對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發展,可見一斑。

信息安全是人類千年來的夢想,早在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的斯巴達人就開始利用加密技術對其通信進行加密。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在如何“保密”和“破譯”中進行著競爭,而潘建偉院士就表示,“量子通信,就是一種不可被竊聽、破譯,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

中科大在量子領域又獲新進展,美國人:中國做了我們不敢嘗試的事

量子通信

以量子理論的特性來看,量子通信確實有著這樣的前景,而且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甩開了西方一大截,可以說從目前的狀態來說,只要量子通信得到推廣,未來我國軍隊之間的通信將變得不可被破譯,可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世事無絕對”。

或許是真的因為,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跑得太快了,我們頗有點“無敵的寂寞”。從中科院的報道看,實際上在中國科學院,我們從事量子加密技術研究的,疑似都是兩撥人,其中一方研究的是如何其讓不被破譯,而另一方則研究的是如何截獲通訊密鑰並將其破解。

據中科院的1月4日報道中,郭光燦教授團隊最近就在量子密碼安全領域取得了新進展,他們團隊針對量子密鑰分發系統中單光子探測器的實際特性展開了研究。提出了包含後脈衝效應的系統優化模型,並利用雪崩過渡區非線性特性,實現對量子通訊的黑客攻擊,為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實際安全性分析和測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手段。

據悉,該團隊韓正甫研究組發現了門控模式單光子探測器的一種潛在漏洞,量子黑客可以有效的控制該探測器的相應,神不知鬼不覺的獲取全部的密鑰信息,而不會引起加密光子的變動。

中科大在量子領域又獲新進展,美國人:中國做了我們不敢嘗試的事

郭光燦教授

正像上面所說的,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的事情,中科院這種“自相矛盾”的做法,雖然看起來讓人不解,但這卻是能讓中國變得越來越好的正確做法。美國海軍的現狀可以說,就是很好的前車之鑑,正是因為自己自認為“無敵”了,才在艦艇的發展上走上了岔路,等突然發現中國超出其預估後,美國在面對中國時壓力就變得更大。

不過實際上這對中國的影響並不大。早在2018年9月份的時候,潘建偉教授團隊就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器件無關的量子隨機數。而所謂的器件無關量子隨機數就是不依賴於器件來生成量子隨機數,這也被國際公認為目前安全性最高的隨機數產生裝置。目前其他國家的科研團隊還處於研製狀態。

所以說,此次郭光燦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在論證中國量子加密技術的同時,西方國家估計就該坐立不安了。因此美國人在評論中國的科技成就時就表示,“中國人做了美國人不敢嘗試的事”。只是不知道他們還會不會像當年我們進行水下量子通信時那樣,大喊“這是屬於全人類的技術,應該共享出來”呢?(智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