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變形金剛電影回來了,不過這次將目標定在一個主要角色上——大黃蜂。

隨著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口碑一路走低,看不下去的派拉蒙影業決定用重開新“坑”的方式來挽救這個世界級大IP。然而當我看完《大黃蜂》走出影院之後,心裡卻是五味雜陳。

或者說,無法用失望或者欣喜來形容我對這部電影的感受。如果僅是對於《變形金剛》這樣的“年貨”電影來說,《大黃蜂》所作出的改變至少是及格的,但是對於那個我們曾經熟悉的那個變形金剛,這隻大黃蜂顯得格外陌生。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為什麼這波情懷刷不起來了?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這幾張海報有著濃濃的八十年代特色,與大黃蜂電影的時間非常吻合。海報上的這些元素,對於我們這些老人能夠引起共鳴,但剛剛進入而立之年的85後們以及更年輕的90後們,對不起,他們對於變形金剛沒有那種感動。

這種感動源自於那個物質相對匱乏的時期。想必很多文章已經寫過,變形金剛動畫片之所以能夠誕生,完全是一種純商業的行為——因為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美國,法律不允許為玩具做廣告,但是動漫作品可以。於是孩之寶公司為了推廣自己的玩具產品,用動畫片打了一個擦邊球。

即便像我這樣當時一集不拉地追變形金剛動畫片,腦海裡記憶最深刻的幾個詞也就是博派、狂派、汽車人、霸天虎等,角色的記憶則是擎天柱和威震天,以及圍繞在領袖周圍的幾個經常出現的角色。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大黃蜂當然是其中之一,但是,這只是我們這代人的記憶。

在變形金剛的發源地美國,當時的變形金剛不過是一個價格偏貴的常規玩具而已。但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國,當時一個正版霸天虎的價格絕對購買一臺黑白電視機了,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數月的收入。對於絕大多數70後來說,變形金剛這四個字翻譯過來就是夢寐以求而不得。

所以在八十年代末,電視上放著的是正版的變形金剛動畫片,但小孩子們能接觸到的,只有一毛錢一整版的洋畫片,《葫蘆娃大戰變形金剛》的土味漫畫書,以及幾塊錢的劣質仿造玩具。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真正的變形金剛永遠只出現在百貨商場的櫥窗裡,是每個週末都要去“朝聖”的垂涎對象。

這種感受和玩四驅車長大的九零後又不太一樣,當年的奧迪雙鑽偷樑換柱地打上片花堂而皇之地在各個地方電視臺播放田宮的《四驅小子》時,四驅車是男孩子們攢幾個月零花錢就能觸手可及的玩物。而據我所知,很多七零後真正擁有一個正版變形金剛玩具,都是參加工作以後的事情。

而如今年輕人的成長伴隨著各類動漫內容的大量湧入,變形金剛在國內其實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是處於靜默期,如果以客觀的眼光看到七零後們無比珍視的變形金剛動畫片會發現一個很尷尬的事實——它不僅畫風簡單,甚至有些粗製濫造。而且主線空洞且立意低幼,堪稱動畫片界的“軟文”。

而這些只是造成變形金剛“靜默”近二十年的一部分原因,更重要的是在1989年的《人民日報》上,曾刊登過一篇報道為“20位人大常委建議停播《變形金剛》”,大致內容為:20名委員在會議上發言,認為《變形金剛》的思想內容荒謬,主要是宣傳好戰,對下一代有毒害作用。電視臺播放《變形金剛》動畫,出版社出版《變形金剛》畫冊,美國滯銷的變形金剛玩具傾銷我國市場,昂貴的玩具給很多家庭造成經濟負擔。20位常委建議有關電視臺、出版社應停播、停止出版《變形金剛》,進口“變形金剛”玩具的部門應從中吸取教訓,從嚴檢查進口玩具。

直到《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迴歸,這股熱潮才重新湧現。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不管這五部系列電影情節如何,光看特效就很爽,大場面,大動作,很符合爆米花觀眾的需求。而從2007年第一部開始到2017年第五部結束,10年的時間也足夠培養一批擁躉,建立一種意識:大黃蜂就是雪佛蘭科邁羅,而非現在《大黃蜂》電影中的大眾甲殼蟲。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在我看來,當年科邁羅的植入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當年輕人到電影院去看電影的時候,必定對於許多角色的設定,以及畫面的設計會有陌生感,由此得到的反饋也就不樂觀:這個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這樣的落差在於電影的設定迎合了變形金剛老鐵粉,比如說諸多鏡頭是對經典G1動畫的致敬,但這對年輕粉來說並無同感,生不出共鳴。

此外,《大黃蜂》電影的上世紀八十年代時間定位,更會讓中國觀眾對裡面各種車型有陌生感,除了一些鐵粉,多數也只是進行了博派與狂派的區分。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大眾甲殼蟲是一款經典車,一個可以講情懷的對象,《大黃蜂》電影對於其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問題是,如果兩款“大黃蜂”放在年輕人面前,你覺得年輕人會選擇誰呢?

你的“大黃蜂”不是我的“大黃蜂”

重啟變形金剛宇宙容易,但重啟角色難。 就像“黑寡婦”如果不再是斯嘉麗·約翰遜扮演,你覺得觀眾會買賬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