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清朝人,卻是數理化的通才,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

在我們的印象裡,清朝是一個閉關鎖國,科技落後的朝代,所謂的知識分子都熱衷於科舉,對近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知之甚少,但是今天要講的這個人,卻能夠在距現在130年前的大清晚期在《Nature》發表論文,而且數理化樣樣精通,創造了許多與清朝格格不入的“第一”。中國第一臺蒸汽機、第一艘輪船、第一艘軍艦、第一所教授科技知識的學校、第一場科學講座、第一本科技期刊、第一批化學翻譯本...。他就是被稱為晚清科技“總設計”,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啟蒙了中國近代科學史的徐壽。

此人是清朝人,卻是數理化的通才,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

徐壽,號雪村,1818年出生於江蘇無錫。雖5歲喪父,但他的母親仍對他要求十分嚴格,望他日後高中狀元,討個官做。徐壽雖自幼聰穎,然而他竟連個秀才都沒考上。在這之後,他便毅然放棄了“應試教育”和科舉當官的打算,開始通往“經世致用”之學——科學。從此,他開始了他的開掛人生。

他涉獵的科技範圍極廣,音樂、幾何、力學、礦產、汽機、醫學、光學、電學,就沒有一樣是他不喜歡的。為了求實,他曾自制過指南針、炮用象限儀和結構極其複雜的自鳴鐘。為了研究現代蒸汽機原理,他甚至經常跑到西洋人的輪船上,探究其造法。當時正為洋務運動發愁的曾國藩,得知此人,馬上就把他聘到安慶機械所。1862年4月,徐壽進入安慶內軍械所後,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自制輪船”。

此人是清朝人,卻是數理化的通才,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

當時中國能夠製造的船隻多是以人力和風力為動力的原始木船,與西方近代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船差距顯而易見。雖完全白手起家,但徐壽還是信心十足。首先關於輪船的核心技術蒸汽機,徐壽早已從西方的機械書中爛熟於心,設計圖躍然紙上。就算沒有任何進口零件,但徐壽自己本身就是個手藝人,像蒸汽機所有的零部件,他都能憑銼刀一個個銼出來。3個月後,中國人自制的第一臺蒸汽機誕生。1864年,徐壽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製造出了完全國產的“黃鵠號”蒸汽船。由此,他獲得了一幅清同治帝御賜的“天下第一巧匠”牌匾。

此人是清朝人,卻是數理化的通才,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

不僅如此,他還將西方近代化學中的實驗方法和儀器等引入我國,翻譯的書籍還成了我國第一批化學教材。此外,徐壽更是首創了化學元素漢譯名的原則。他選擇用羅馬音的首音(或次音),找到同音字,加上偏旁,用於化學元素的譯名。我們現在必背的元素週期表,也大部分都出自於他的翻譯。

為了傳授科學技術知識,徐壽和傅蘭雅等人於1875年在上海創建格致書院。這也是中國第一所教授科學技術知識的學校,開設有礦物、電務、測繪、工程、汽機、製造等多門課程。此外,在格致書院,徐壽還定期舉辦科學講座,邊講科學知識邊做實驗表演,效果顯著。幾乎是與格致書院成立的同時,徐壽和傅蘭雅也編輯出版了我國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彙編》。

除了在這本本土期刊上發表科技論文外,徐壽當時竟還向外國科技期刊投稿。我們現在熟知的國際頂級期刊《Nature》上,就刊登有徐壽的一篇論文。這篇發表於1881年的文章《考證律呂說》,也是我國第一篇在《Nature》上的文章。

此人是清朝人,卻是數理化的通才,被同治帝譽為“天下第一工匠”

遺憾的是,文章發表後的第三年,徐壽就病逝於上海格致書院,享年67歲。或許作為徐壽個人,在整個科學史上的成就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封閉和黑暗的清朝,他的一舉一動都散發著無盡的光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