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先生:過好這一生,請學會識別“硬風險”和“軟風險”!

保先生:過好這一生,請學會識別“硬風險”和“軟風險”!

保先生從事保險行業多年,產險壽險公司都從有所經驗,第三方平臺也有涉獵。產品,營銷、運營、品牌、技術、理賠等各方面皆有經驗。看多了保險公司對市場的急功進利,也瞭解保險代理人對用戶的唯利是圖。保先生一直並未發現有真正為用戶全面解讀保險行業,客觀倡導保險理念,直面分析保險產品的全方位平臺。保先生想用一已之力,為用戶系統地展現行業之變,保險之美,產品之異,從而可以星星燎原,為更多的用戶解疑答惑,指點迷津。讓用戶清清楚楚明白地選擇到質優價廉的高性價比保險產品。今天先從人生風險說起。

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有一句關於人生的描述"人生一世間,忽若暮春草"。是的,人的一生是很短暫,從呱呱墜地的襁褓時期,到機靈乖巧的豆蔻年華,到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弱冠之年,成熟穩健的三十而立,又到四十不惑,五十半百,六十花甲,再到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不過三萬天。但一生中,有志者”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成就一番事業; 平庸者”就業、成家、傳宗、還房貸“也為盛世貢獻力量。保先生不評論哪種生活更有意義,但要重點表述的是人生在世,險象環生,如何識別身邊的“硬風險”和“軟風險”,讓自己可以在這次人生和家庭路途中則安避險,全身而退從而達成自己所願。

保先生:過好這一生,請學會識別“硬風險”和“軟風險”!

接觸過保險代理人的用戶對這類圖應該會了解一二,不同公司的代理人會演繹出人生三大或是五大或是七大的風險,並且有相應的人生5張保單或是7張保單等理論概念。其實保先生比較欣賞這種圖表樣式展現,簡單扼要明瞭,但是對於人生風險解讀卻有不同的看法。

什麼是“硬風險”和“軟風險”

從生命的維度去思考,人生會有“活的太短”、“活的太慘”、“活的太長”等風險

從財務的維度去思考,人生會有“收入中斷”、“資產保值”、“財富傳承”等境況

導致以上情況風險發生的硬性因素可以歸為:意外、重疾、身故、理財失敗,這四個因素保先生稱之為“硬風險”。增強以上情況風險的軟性因素可以歸為:子女教育、養老,這兩項因素保先生稱之為“軟風險”。

一、“硬風險”的發生,必對個人健康,家庭生活產生重要影響。意外、重疾、身故的發生性命攸關,一旦發生,人財損失嚴重,並且不具可逆性。理財有風險,破產常發生,這多為高淨值人群所考慮,一旦投資失敗,財富皆化烏有,也有可能迫使尋了短見,人生翻盤,概率存疑。我們下面仔細分下這幾類“硬風險”:

意外官方解釋是指"遭遇非本意的、外來的、突發的境況(非疾病因素)而造成身體傷害"。按意外造成的傷害程度可分為小中大三類。小意外多為小磕小碰,皮肉之傷,並不有太多影響。中意外多為肢體殘疾,或失去謀生能力,此時已對人生與家庭產生影響,不可不防。大意外為性命歸西,家人之痛,子女撫養之艱,父母贍養之難,萬事皆空,但對於家庭是不能承受之重。

意外會帶來的影響有死亡、醫療、收入中斷

意外事故造成死亡的概率是萬分之3

意外事故造成殘廢的概率是萬之分5

意外事故需要住院醫療的概率是萬分之11

意外事故需要醫療的概率萬分之17

保先生點評:遭遇意外比彩票中獎機率高,隨機發生,看命吧!

重疾即重大疾病,官方解釋是指"醫治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當事人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一般包括:惡性腫瘤(癌症)、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需要進行重大器官移植的手術、有可能造成終身殘疾的傷病、晚期慢性病、深度昏迷、永久性癱瘓、嚴重腦損傷、嚴重帕金森病和嚴重精神病等等"。此解釋真是言之鑿鑿,痛之切膚啊。

重疾帶來的影響有死亡、醫療、收入中斷

一生中累計患重疾的概率為72%

三口之家累計患重疾的概率為97%

保先生點評:遭遇重疾是普遍發生,多數人有份,認命吧!

身故即是死亡,原因一般為意外,疾病或自然死亡。未成年時不擔負家庭與社會之責任,此間身故,僅僅帶來悲傷,對家庭財務影響不多。成家立業時上有父母下有子女,此間身故,基本上是人間悲劇,虧欠家庭太多。年老時期已經無贍養之可能,也無撫養之責任,此間身故,對家庭多是情感損傷。

身故帶來的影響有死亡、收入中斷

一生中死亡概率是100%

保先生點評:遭遇身故,人人有份,就是命!

理財投資失敗風險,常言道“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可現實情況是”你若理財,財也不一定理你“。百姓理一般謹小慎微,賺些柴米油鹽的小利,富者理財一般大收大放,獲取輕本萬利的收益。不過一旦投資失敗,富者多損失慘重,或血本無歸,或一命終了。常見股市、樓市、期貨失敗跳樓者比比皆是。所以投資要做到”常將有日思無日“,做好防範。

投資失敗帶來的影響有財富流失

一生中投資失敗一次的概率是100%

保先生點評: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二、”軟風險“的發生,是會影響到人生髮展,家庭生活,但其程度遠遠不及”硬風險“來得明確和量化。之所以稱為”軟風險“,是因為子女教育和養老是個定性的風險,其影響可大可小,是可選擇可調整的,量力而為,知足常樂。

子女教育帶來的經濟壓力主要集中於課外輔導、興趣培訓、留學深造等方面。選擇的結果隨家庭經濟情況而調整。若不基於家庭現狀,強行要贏在起跑線,隨波逐流,只能無形中加大自身壓力。

養老問題雖是一個硬性的風險,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養老解決方案。富人養老,有錢所有都不是問題,生活一樣隨心。退休金養老,相對穩定,一般退休金有限,僅可以滿足基本生活所需。養兒防老,傳統養老方式,有兒有女,大多老人不至於流落街頭。不同的養老方案唯一的區別是的養老費用的差異。

風險應對策

保先生借鑑PMP項目管理知識體系中的概念,面對風險,我們皆有四種應對策略:規避、轉移、減輕、接受

規避,通過提前採取行動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而消除風險。如外出攜帶雨傘消除淋雨的風險。

減輕,通過提前採取行動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或是造成的影響,如樓房建防火層用來減輕發生火災產生的損失。

轉移,是指把風險及其可能造成的損失全部或部分轉移給他人。如在租房時合同中添加牆體損壞由房東承擔維修費用的條款來轉移租客的相關風險。

接受,是指決定接受風險的存在,不採取任何措施。

對於人生中的“硬風險”和"軟風險“,我們需採取的措施如下:

保先生:過好這一生,請學會識別“硬風險”和“軟風險”!

其實這些措施處理風險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兩個維度進行

保先生:過好這一生,請學會識別“硬風險”和“軟風險”!

人生的”硬風險“和”軟風險“不關乎個人的性格、專業與地位,也不關乎個人的收入與財富。人生道路中都會遇到這些風險問題。保先生給出兩條人生建議是:

一、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平衡飲食和心態,堅持運動和健身,配置好健康險壽險。

二、努力工作,增加財富收入,學習理財知識,配置好壽險養老險防範財富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