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县宋辽古战道的未解之谜

雄安“北连草原,南接中原,西贯高原,东望大海”,地理位置重要自不必说。雄县,古称雄州,隋代设瓦桥关,与霸州益津关和信安淤口关,合称“三关”。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杨六郎作为雄州节度使,挂帅镇守十六年之久,屡立战功,雄州地道便是其奇谋的见证。从宾馆乘车去雄县参观宋辽边关地道的早上,笼在身上的阳光如厚实的羽毛,密不透风。似乎只有披上这般酷热的铠甲,才配前往。以为会经过安新县城,睁大眼睛想一睹芳容,然而车在前方路口北拐,数里后又向东折去。六月的麦田泛闪着黄澄澄的光,穗根部尚带了些青,似乎对田野倾诉着依恋和不舍,偶尔会有村庄闪过,青砖灰瓦,一排树一洼水,还有路上骑电动车的男女,往远处,又是方方正正的麦田了。若不是同行的专家介绍,很难相信这里就是雄安新区的核心地带。未来有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昨天下午看了专题片,雄安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点。过了一座桥,不见了村庄亦不见了麦田,两边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水在城中,城在树中。未容多想,目的地到了。

雄县宋辽古战道的未解之谜

说到宋辽边关地道,我脑里便浮现出苍茫的大地,苍穹,雄鹰,或者蒿草茂盛,野狐出没。没想,竟然就在雄县县城内,就在大路边上,喧闹声中,众目睽睽,或许才是大隐。说及边关地道,自然也绕不开神秘和军事智谋。最早植入脑中的是电影《地道战》,村连村户接户,牛棚通水井,不是记忆胜似记忆。后来走过曹操的运兵道,在张北坝头钻过战备地道,没亲历过,就像在文学里品尝美食,终究少了些味道。但宋辽边关地道不同,我不是宋朝的士卒,却有别样的印痕。少年时代,我痴迷读书,但书籍极度匮乏。《杨家将》的故事不是从书上读到的,而是从刘兰芳评书里听来的。每晚七点半才播,但吃过晚饭我便急急往亲戚家里走。有收音机的人家不多,听书的人总是爆满,如果晚了就没了好位置,甚至只能站到门口。几尺的距离,效果很不一样,即便音量开到最大。有时去得过早,人家还在吃饭,我便涎着脸等。整个人沉浸在杨家将的故事中,过瘾但又不解渴。半小时一晃就过去了,而且总是关键处掐断。有几次,我一路为杨家兄弟担心,滑倒了都没什么感觉。冬天,傍晚七点半已是繁星满天,寒风入骨,却丝毫没有阻止我匆匆的脚步。真是没有想到,多年后,我会造访大宋的边关,会走进杨六郎的防御工事。

雄县宋辽古战道的未解之谜

雄安“北连草原,南接中原,西贯高原,东望大海”,地理位置重要自不必说。雄县,古称雄州,隋代设瓦桥关,与霸州益津关和信安淤口关,合称“三关”。后周世宗亲征伐辽,收复瓦桥关置雄州。杨六郎作为雄州节度使,挂帅镇守十六年之久,屡立战功,雄州地道便是其奇谋的见证。边关地道无疑已是雄县的招牌景点,园里建有廊亭,槐树、梧桐、杏树枝叶繁茂,花名我说不上来,只见朵朵如火,似刚刚被骄阳点燃。铠甲本就厚重,天地间都是热浪,越发燥热。进入地道顿时凉爽许多。前行数步,感觉被冰镇住了。据说,地道是1964年一农民无意中发现的,经勘测,西南至东北横跨雄县、霸州、文安、永清,长65公里,宽25公里。现在挖掘复原的也就200米左右,但道内结构设施可见一斑。如藏兵洞、瞭敌洞、休息厅、议事厅,顶部有透气孔。整体用青砖砌成,高低不一,宽窄相继。在挖掘时,自然考虑到敌军进入的可能,所以又有迷魂洞,设有翻板和掩体。而洞的出口有的与水井相通,有的与古庙神龛石塔相通,有的还与村内民房相通,隐秘与方便兼具。虽然长度不过200米,若没人带领,肯定会迷路的。而上百里的地道,钻进去容易,出来可就难了。我想洞内肯定有什么暗号指引,只有杨六郎和当年的士卒知晓吧。恐怕这些已是历史之谜了。作者:胡学文[编辑|孙牧舟、贾东亮]求职招聘|房屋出租|雄县人都在看!今天早上雄县人的朋友圈被一条“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