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古代的女子絕對是古往今來最沒有地位的那個群體,在那個時候,重男輕女的思想貫穿這整個古代社會。女子作為弱勢群體,雖然人數多,地位卻低到不能能理解,而且那個時候的女性,有時還會被作為商品來賣。在古代,沒有現在有的法律,沒有婚姻法,女性的基本權利根本就得到保障。所以啊,古代最常見的就是那些達官貴人家經常娶媳婦的場景,那姨太太真的是娶了一房又一房啊。而且古代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皇帝,那可是擁有後宮三千佳麗的。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在古代,女子要是做了正室還好,那是當家主母,地位還是挺高的,那要是做了小妾或者是姨太太,那生活可真的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啊。古代的女兒出了嫁,就成了夫君家的人,而小妾在男方家裡是沒有什麼地位的,根本也入不了男方家的族譜,所以嫁過去也不會成為那家的人。正所謂“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這樣,去做小妾出嫁後便沒了家,這樣看來,去做小妾的女人還是很可憐的。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古代的小妾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妾侍”,將這兩個字分開來唸,就是小妾和侍女。所以作為妾侍,女人還是挺苦的,不僅要像做妻子的那樣侍候自己的夫君,而且還要給夫君生孩子,即使是好多人分享同一個男人也不能怎麼樣,還不能有任何怨言。這主要是由古代的尊卑位序決定的,在古代的一個家庭裡,不是年齡越大威望越高就就是家裡地位越高的。古代以男子為尊,所以只有家裡的男子才有說話的機會,女子作為正室,也只能在兩人自己的房間裡給丈夫出謀劃策。在古代,女子是不能參與家庭政事的。正妻的地位尚且如此,何況本來就一點地位沒有的小妾呢!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其實古代男人娶小妾無非就是三種情況:家庭逼迫,正常現象和傳宗接代。很多時候,小妾的到來就只是為了給一個家庭多生幾個小孩,好讓他們的香火得以傳承。古代有的男人娶小妾是為了愛情,但這只是少數的男人,大多數的男人都是為了生孩子,所以小妾最後不過是

一個家庭的生孩子的工具罷了。即使她們生了孩子,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都不會讓孩子稱呼他們為母親,因為她們只不過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妾侍而已,沒有資格。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古代就有很多例子證明男人娶小妾就只是為了生育。就比如民國時候的大將閻錫山,他和妻子的關係就一直很好,從來沒有鬧過什麼矛盾,但就是因為他妻子生不了孩子,家裡人很不滿意,便要他娶個妾,不然就休了他的妻子。無奈於家庭與心理的雙重壓力,他屈服了。娶了小妾,然後生了孩子。但是小妾從來沒有得到過將軍的青睞,從頭到尾,妾只是作為一個機器罷了。就連生下來的孩子,妾都沒有機會撫養。這對於一個媽媽來說是極度痛苦的事情,這種事情的確也讓人心痛。

在現代的許多電視劇或者電影裡,有好多關於這樣的劇情或者是情節。一個妾侍在達官貴人家裡生活得風生水起很厲害的樣子。就比如通過一系列手段,成功讓正室下位,自己坐上正室的位子,讓夫君只愛自己,除了自己別人都不娶。但是這在古代的現實生活中是不可能的,在古代,正室就是正室,妾侍就是妾侍,這個是沒有辦法改變的。這種情況只有在妾侍是皇上的女兒時,才有可能會發生。當然皇上怎麼會讓他的女兒去做一個小妾呢!所以這種狀況在古代根本就不存在。

正因為女子在整個封建社會中的地位,所以正妻的地位根本就不是小妾可以撼動得了的,小妾只不過是家裡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罷了。有了他們,生活也不會變得更好;沒有他們,生活也不會變得更糟。其實她們在一個家裡的地位和傭人差不多,只不過比傭人高一點點,但是每日承擔的活計卻是可以和傭人相提並論的。只不過傭人是幹一些體力活,而他們就是承擔了家裡生孩子的活計。其實還是挺讓人同情的!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在古代,小妾還沒有任何人身自由,他們是其丈夫的私有財產,男人有對小妾的支配權,他可以決定小妾的去留和生死。即使是殺掉自己的小妾,官府也無權管轄,因為畢竟這只是人家的家務事。所以小妾經常被作為禮物來互相贈送,即使是這樣,小妾也只能忍著,因為古代沒有任何一個地方可以保障她們的權益。

就連家中的丈夫都不能保護她們,反而官衙裡的法律都還有規定,裡面全是對女性、對小妾的不公平的條例。就比如,丈夫打死小妾可以不用負任何責任,但是小妾對丈夫動手就不可以。到了清代,法律雖然有改變,但依舊是偏向於男人哪一方的,雖然丈夫對妾動手會受到責罰,但對於妾受到的責罰來說那絕對是小巫見大巫了。由此看來,妾在古代真的是一點地位都沒有。

古代小妾幾乎沒有什麼地位,但是卻有一項特殊權利,讓正妻都嫉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