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32年前的來信……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在籌建中山海關關史榮譽室的過程中,許多老同志捐出自己珍藏多年與工作相關的物品,包括工作筆記本、照片、書籍、證書證章等等,這些物件凝聚著海關人的青春與汗水,真實反映中山海關的建設歷程,是中山海關發展的歷史見證。其中,在何石福同志積累幾十年的工作記錄資料裡,我們發現了一封鮑康堯的親筆信。鮑康堯是誰?為什麼有這封信?信裡說了些什麼?本期《中山海關史話》為你講述。

鮑康堯是誰

鮑康堯1915年5月19 日出生於廣東省香山縣,1937年畢業於中山縣孫中山紀念中學, 1938年參加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對外身份是中山紀念中學的老師、教務主任,秘密從事革命宣傳工作。1939年參加地下黨抗日活動,1949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當時中共中山縣(範圍包括現在珠海市的大部分地區)第五區的負責人。1949年10月陳賡部和兩廣縱隊解放中山縣,鮑康堯積極開展地下工作,發動組織大批共青團員和地下黨員,迎接解放軍。11月5日,在石岐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黃旭的帶領下到拱北關,從洋稅務司手中接管拱北關,為第一任負責人,是進入拱北關的第一名共產黨員,先後在拱北海關、江門海關、上海海關學校工作,期間於1950年到中山負責石岐分關的籌建工作。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鮑康堯照片

二信的緣起

1986年,中山市編寫地方誌,要求中山海關提供《海關篇》。關裡經研究決定由時任辦公室主任的何石福同志負責編寫。據何石福同志回憶,當時編寫關志,中山海關內沒有多少可供查閱的歷史資料。特別是中山海關成立前的部分,幾乎一片空白。接受任務後,他採取向拱北海關查詢、向老同志瞭解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拱北海關老同志程鋮建議他找一找鮑康堯。此時鮑老已調到上海海關學校工作。於是他向鮑老寫了一封信,向他了解石岐分關建關的情況和關志編寫的意見。鮑老接信後回了一封信——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封信,寫於1986年5月28日。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2018年12月何石福採同志接受採訪

三信裡講述了什麼

1.新中國成立後接收拱北關。鮑老在信中講到:1949年11月4日,解放中山縣第五區一帶地區,5日由石岐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黃旭、軍事特派員鮑康堯、軍事幹事林洪、王琦正式接管了拱北關,當時是由稅務司瑚珮(英籍)、常務稅務司巴士度(葡籍)和副稅務司王作民辦理移交手續。信中還說到:1950年初,拱北海關已逐步從澳門媽閣拱北海關稅務司所遷回原陸路緝私總站即炮臺山上,由於澳葡方面曾用機關槍向我關方面發射,同時臺灣方面擬在關閘一帶騷擾,飛機又經常到石角支關上空進行偵察,抗美援朝前後拱北海關臨時又遷到梅溪辦公。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2.籌建石岐辦事處。信中寫到:拱北海關於1950年12月20日撤消馬騮洲支關和九洲支關,封閉兩處河道。1952年2月1日實行小型船舶封艙或押運,撤銷了石角支關,在原址設立前山監管站…...,作為調整機構相適應而設立石岐分關。1950年12月前後,經中南財委、華南海關處同意,海關總署報政務院批准設立石岐分關。時任拱北海關總務科科長、又是中山本地人的鮑康堯,受上級指示帶著兩名同志到石岐開設拱北海關石岐辦事處。鮑老寫到那時曾在孫文西路近岐江橋(當時還沒有橋叫天字碼頭)的工商聯召開過兩次會議,以後在江邊一小碼頭搭了一間木屋就開始辦公了。那時監管主要是石岐到澳門渡船裝載鮮果蔬菜,家禽牲畜,土產雜貨,進口一些化肥等物,裝船後封艙或派員押運至拱北角支關(後改為前山監管站),到站開封放行。

3.關於中山海關原址辦公樓。中山海關老一輩人都知道,安欄路169號辦公樓是中山海關原址,但鮮有人知道它的來歷。鮑老信中說到:籌建工作中,在使用木屋辦公的同時,鮑老他們積極找地建房。後經人介紹,找到了安瀾街(安欄路舊稱)的一幢三層樓房建築。這是抗戰前某慈善單位辦的一所醫院。抗戰八年和解放戰爭中無人管理,門窗破壞,乞丐群居在內。這幢樓中間並無支柱,框架結構過樑很大、堅固,容易修理,而且有一大片園地很有發展。鮑老即向縣鎮領導提出調撥申請,這塊地很快就無償撥給海關。後由拱北派出泥工、木工修理,建成五十年代的石岐支關。

在鮑老等人的努力下,1951年2月21日,江門海關拱北分關石岐臨時辦事處成立。同年5月25日,改為石岐支關。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信件掃描(局部)

一封32年前的来信……

【結語】在這封親筆信裡,鮑老以親歷者、負責人的身份,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後接收拱北關的前事,描述瞭解放初期拱北海關周邊戰火未消、危機四伏的情形,披露了解放後中山海關前身建關的細節和關址的來源,為我們還原了建關初期的工作場景。老一輩海關人創業之艱難在信中可見一斑。這封信是中山海關乃至拱北海關關史上的重要物證,也是我們關史教育生動的一課。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不忘初心,共履使命,繼續譜寫新時代中國海關的新篇章。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口述:何石福

編寫:凌志坤

校審:周鴻銘、魏峰

拱關微發佈

用 心 · 用 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