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案情回顧:

11月26日,湖南長沙的吳先生在餓了麼平臺點餐,因送餐員弄錯地址,以為吳先生耍自己,兩人於是發生了激烈的口角爭執,後送餐員用水果刀將吳先生捅傷住進ICU。據新京報、中國新青年等多家媒體的報道,截至12.1日,餓了麼方面回應稱,已督促騎手所屬的“點我達”公司嚴肅處理此事,對傷者進行足額賠付,對平臺應承擔的責任決不推卸。“點我達”公司表示,會滿足家屬提出的合理索賠要求,公司不會因為騎手有不良記錄(據悉該名送餐員有犯罪前科)剝奪其工作權利。

然而事情似乎並沒有這麼簡單……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就在事件剛發生的時候,餓了麼與“點我達”平臺相互推諉。

虎撲網一位自稱是吳先生高中同學的網友爆料,11月26日,就在吳先生病危期間,“餓了麼”平臺將吳先生的訂單取消,系統顯示訂餐人發起了退款申請。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之後,餓了麼方面回應稱,消費者在餓了麼平臺下單後,商家自主選擇蜂鳥快送、“點我達”等平臺進行配送。而“點我達”公司則稱,該名騎手系一家勞務公司旗下的員工。餓了麼的意思是,跟我餓了麼有神馬關係?點我達的意思是,你可能得去找這家勞務公司了。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據受害人妻子秦女士的描述,事故發生後四天內,僅“餓了麼”平臺與“點我達”平臺一位上海的普通客服打了2次簡短的電話瞭解情況和一次推卸責任的短信說明。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短信中提到的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博爾捷”)又是什麼鬼?小義查到的結果是,博爾捷集團是一家全國領先的人力資源公司,其服務網絡遍佈全國50個地區和城市。而江蘇博爾捷就是博爾捷集團下的,其服務於長三角地區。

讓我們言歸正傳。

據秦女士微博,面對秦女士提出的責任承擔和賠償,“點我達”則完全沒有任何反應,客服給出的反應回應是她認為責任完全在於那個行兇的騎手身上,她們會和行兇的騎手家人協商讓騎手的家人賠償。截至到12.3日,在事件過去將近一個星期,秦女士聲稱已收到“點我達”及江蘇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部分醫療費用4.6萬元。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看得出,秦女士為丈夫討要賠償的過程,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打打太極踢皮球”,那叫一個一波三折啊。到底該找誰承擔賠償責任,可謂眼花繚亂。在本案中,存在顧客吳先生、送餐員、餓了麼平臺、第三方點我達公司以及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諮詢有限公司多個法律主體,看到這麼多主體,很多讀者大概要暈菜了。接下來小義就來帶大家分析本案中多方主體之間的關係。

餓了麼訂餐平臺作為餐飲O2O(online to offline)平臺,主營在線外賣、新零售、即時配送和餐飲供應鏈等業務,其用工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種:第一類是直營模式,平臺直接與勞動者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這種用工模式用工成本高,外賣平臺發展到後期所佔比例越來越低;第二類是APP眾包騎手,外賣員可通過外賣平臺關聯的APP如蜂鳥眾包註冊成為騎手,自己選擇時間接單配送;第三類是外包或者代理商騎手,外賣平臺將某一地區的配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公司,由第三方公司與騎手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務合同。

餓了麼平臺除了旗下的蜂鳥配送,還將其部分送餐業務外包給了“點我達”公司,“點我達”公司就是與餓了麼合作的第三方,為餓了麼等多商家提供終端消費者配送服務。騎手可以在“點我達騎手”上自主註冊,以眾包的形式自行接單。此外,“點我達”公司又聲稱該送餐員系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諮詢有限公司員工。那麼問題又來了,點我達公司與江蘇博爾捷公司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呢?新聞中的說辭是含糊不清的,而這將直接關係著責任主體的認定。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小義下載了“點我達騎手”APP,發現首頁登錄就默認同意協議,並自動完成註冊,且具有合同約束力。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小義點開《點我達用戶協議》後發現,在這份多達兩萬多字的用戶協議中,隱藏著這樣一段話:

您申請網絡配送騎手(不區分類型),同時也同意接受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組織的相應的業務培訓和業務管理。您承諾不以點我達及相關運營商的名義完成配送任務。您明確配送騎手不是點我達經營者公司或關聯公司的職工,與點我達經營者公司或關聯公司之間不存在勞動或者僱傭關係。您在註冊填寫相關信息並點擊同意本協議即視為您已經同意和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簽署 《非全日制勞動合同》,根據《非全日制勞動合同》的約定接受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的指派在點我達平臺註冊手機APP,並從事兼職同城派送工作。

一言以蔽之,雖然你騎手跟點我達簽了協議,但我們可沒半毛錢關係,出了事你得去找江蘇省博爾捷,並且你註冊了,我就視為你對這些事情都是知情的。

餓了麼外賣騎手捅傷顧客的背後:O2O平臺用工模式

小義總算找到了這個傳說中的“江蘇省博爾捷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原來看似簡單的註冊點我達眾包騎手,背後竟然還藏著這麼多複雜的法律關係。騎手錶面上是與點我達簽訂協議,卻被要求明確與點我達不存在僱傭關係,而是跟江蘇博爾捷簽訂《非全日制勞動合同》,並接受江蘇博爾捷的業務培訓和業務管理。而且小義還發現,不少點我達的騎手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與江蘇博爾捷簽訂了《非全日制勞動合同》,只知道無中介不收錢,登錄即完成註冊。畢竟,這份長達2萬字的用戶協議,把小義都能攪暈了,心急火燎的騎手恐怕很少有人能耐心看完整。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點我達想借此逃脫自己的法律責任,而將問題全部推給江蘇省博爾捷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這也是為什麼一旦出現騎手受傷或者撞傷他人的事故,各方主體就會來回推卸責任的原因。

總而言之,本案中的送餐員從事“點我達”的眾包騎手,但卻在給餓了麼平臺送餐的過程中將吳先生捅傷,而“點我達”給出的說法卻是該騎手是江蘇省博爾捷公司的員工,這就將送餐員與餓了麼或者“點我達”公司間直接的勞動關係給撇清了。而對於這種新類型的眾包騎手,立法並未給出明確的界定,而現有的司法判決關於眾包騎手勞動關係認定的較少。

在這個案件中,讓消費者不寒而慄的是,吳先生通過餓了麼平臺點餐,實際上為其送餐的竟是江蘇省勞務派遣公司的員工,一言不合被捅傷,事發後餓了麼平臺、點我達公司卻來回踢皮球。對於平臺消費者吳先生而言,其面對的直接對象就是餓了麼平臺與送餐員,但實際上O2O的互聯網送餐平臺背後卻存在著紛繁複雜的用工模式。這也是在這個案件中,各方主體相互推諉、責任難以認定的重要原因。在新興的 “互聯網+”經濟形態下,一方面科技加速了信息在市場上的流動,大大提高供求雙方匹配的效率,但同時這使企業將傳統的內部生產要素(如勞動力、交通工具等)向外部轉移成為可能。許多平臺經濟企業採取了不直接僱傭勞動力、購買生產資料,而與外部企業甚至個人進行合作,並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的商業模式。這一點在餐飲外賣行業的用工形式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外賣平臺O2O靈活的用工模式下,消費者對於平臺的信賴也大打折扣。

而今天案件的受害人是長沙的吳先生,明天或許會是北京的李先生。餓了麼在依託平臺信息謀取利潤的同時,如何加強對第三方公司的管理監督,從而保障每一位消費者的權益不受侵害,是其應有之義。否則,不僅外賣小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消費者也成了潛在的受害者。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透過這起事件,去關注外賣平臺背後靈活的用工模式,監督外賣平臺合法用工,也就不僅僅是關注外賣小哥群體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在關注我們自身的權益不受侵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