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歷史上和美國有哪些恩怨情仇呢?

加拿大歷史上和美國有哪些恩怨情仇呢?

歷史上,美國和加拿大曾經爆發過兩次戰爭(獨立戰爭時期和1812-1814),還有兩次差點打起來(南北戰爭後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四次戰爭,都是美國入侵或者試圖入侵加拿大(加拿大:怪我咯)。

最好玩的美加戰爭是1812年的“第二次獨立戰爭”,大歷史數據百度一下就有,這裡只補充一些這次戰爭中本人覺得有意思的小細節。

1.部分美國人不知道為什麼臉皮這麼厚,把這場戰爭叫做第二次獨立戰爭,明明是自己裝逼不成反被。。。

2.美國獨立戰爭後,英國加緊了對加拿大的控制,不少不願意做美國人的英國移民也搬到了加拿大,效忠國王。

3.加拿大首都現在之所以在渥太華,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出於軍事考慮,讓美國不那麼容易攻佔首都。

4.英國人通過加拿大向印第安人提供武器,各種噁心美國,大統領怫然怒,悍然發兵入侵加拿大,妄圖擴大領土(如果成功了俄羅斯現在就成世界面積第二大國了),加拿大當時人丁稀少(好吧現在其實也人丁稀少),甚至不得不拉攏部分印第安人來抗擊美帝,而且英語區和法語區自古就矛盾重重(到現在關係也不太好),美帝認為王師所到之處百姓必然簞食壺漿相迎。

5.在休倫湖聖約瑟島的英國駐軍比附近的美軍更早得到戰爭爆發的消息,並且採取了先發制人的行動。1812年7月17日,聖約瑟島英軍對鄰近的美國麥基諾島的要塞發動突襲,迫使美國守軍不戰而降。

6.加拿大的英國人大都是忠於國王的,而法國人也都是天主教徒,不願意被美國的新教徒統治,於是兩邊一拍即合,他們組成的民兵戰鬥力比英國軍隊還高,畢竟是保護自家土地,而美國人的軍隊也主要是民兵,但美國民兵政治思想沒做到位,組織渙散且不願意出國打仗,結果打到加拿大沒多久就被打回來了,而且為了洩憤還燒掉了約克(現在叫做多倫多)。後來:

在東海岸,英將羅斯8月19日率軍4000人在美國東海岸的切薩皮克灣登陸,直奔首都華盛頓。美軍集中正規軍 和民兵7000人迎擊。但英軍300人的先頭部隊一發起衝鋒,美軍便潰不成軍。麥迪遜總統及政府成員倉皇逃往弗吉尼亞山區。英軍輕而易舉地佔領了華盛頓,為報復當年美軍焚燒多倫多市國會大廈,英軍也放火焚燬了總統官邸、國會大廈等政府建築。

加拿大歷史上和美國有哪些恩怨情仇呢?

戰後,總統官邸被重新漆成了白色,白宮因此得名。

7.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也是這次戰爭期間為鼓舞士氣寫出來的,估計美國人和英國人現在都不知道這首歌是抗英歌曲,就像大部分中國人和日本人都不知道,中國國歌的原名叫做《抗日義勇軍進行曲》一樣。

8.1814年12月24日,兩國外交官員在比利時城市根特簽署和約,正式停戰。但因為交通不便,沒能及時傳達到前線,英國軍隊大約在和平條約簽署之日向新奧爾良發起攻擊,美國的指揮官安德魯.傑克遜將軍做好充分的準備,防守的很好,雖然這場戰役毫無意義,但日後指揮官先生成為了美國大統領。

總之,看到加拿大的歷史,深深的感覺到一個道理,弱國無外交,就算領土再大,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實力保護自己,旁邊又恰好有個強國(民國和日本即視感),活該被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