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42章:話說“三生萬物”的來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問:“本章之道和前面所講之道有什麼區別?”

學者:“《道德經》是老子對《周易》的詮釋。就最近這幾章講,38章對應《鹹》卦,39章對應《恆》卦,40章對應《遁》卦,41章對應《大壯》卦,這一章按順序是對應《晉》卦。”說著劃了一個火地卦符:

文 | 楊吉德

《道德經》42章:話說“三生萬物”的來歷

“卦象顯示,上為太陽,下為地,萬物生長靠太陽,此乃自然生成之道。”

問:“為何‘道生一’?”

學者:“可以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火卦和地卦合為一個卦,即晉卦,是依《周易》規則而來。二是此八卦一火一地而成六爻卦,火為日在上,地為國在下。常言說:天無二日,國無二君,一為正理,亦由此道而來。”

問:“我也聽說過:家有千口,主事一人。為什麼又‘一生二’呢?”

學者:“‘道生一’是一個理,‘一生二’又是另一個理。常言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無陽光照,萬物不長;無地承載,萬物不生。陰陽二體,有分有合,合則生,分則死。此為‘一生二’的道理。”

問:“‘二生三’又是從何說起呢?”

學者:“這是對《晉》卦卦辭的詮釋,‘晉,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糹妾)。’講康侯用王賞賜的牡馬與自家的牝馬繁衍後代,表面是說只有牡牝相合才能增加馬匹的數量,實際上意在表達陰陽交合的重大意義,凡事不可一意孤行,不可黨同伐異,不然會很難長期生存下去的。”

《道德經》42章:話說“三生萬物”的來歷

問:“那‘三生萬物’與‘晝日三(糹妾)’一定是相關聯的。”(通行本為“晝日三接”,帛書易寫為“(糹妾))

學者:“對,(糹妾)為接續的意思。老子大概認為‘三’是陰陽合而生成的概念,‘三(糹妾)’是遵守了陰陽和合的理念才延續了萬物的萌發。世界就是一個整體;這個世界的生存狀態是由陰陽互相作用而產生的;陰陽交合方能不斷延續;這個延續不是一事一物的概念,而是世間萬事萬物生存發展的共同特徵。”

問:“如果這樣說的話,‘三生萬物’並不是老子獨創的哲學概念了?”

學者:“可以這樣說: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著作是周文王寫的《周易》,不管是老子還是孔子,都難以望其背項。而老子闡發了周易卦辭和卦象思想,由周易的戰爭思想上升到普世思想,形成了新的哲學概念,並對新出現的社會問題展開深層次的思考,這是其偉大之處。我們追溯老子的文筆起源,是為了弄清楚老子思想的源頭,希望對《道德經》的理解不要與本義偏離的太遠。”

《道德經》42章:話說“三生萬物”的來歷

萬物負陰而抱陽。

問:“我的理解,‘負陰’就是背靠著陰;‘抱陽’就是懷抱著陽光,對嗎?”

學者:“可以按照八卦‘火地晉’去理解,太陽為陽,地為陰,中間的萬物才是要關注的主體。萬物依地而生存,接受陽光的照耀而成長。北方的民居總是坐北朝南,即為負陰而抱陽。我們拋棄掉昨日失敗的陰影,迎接明天成功的希望,也是負陰而抱陽。植物是向著陽光而生長,人類是奔著新的希望而發展。上一句講的是數量增加的原理,這一句講的是精神發展的內在動力。”

中氣以為和。

問:“通用本都寫為‘衝氣以為和’,到底是‘衝’對呢,還是帛書本的‘中’對呢?”

學者:“自然是‘中’為對。逢衝則散,散了還怎麼去‘和’呢?萬物居太陽與大地之中,接受陰陽二氣的孕化,和合二氣之精華,植物則生氣勃勃,人畜則繁衍興旺,國家則政通人和。陽氣過盛為戾,陰氣過盛為柔弱,皆為人生和國家之大忌,此為本句之要義。”

《道德經》42章:話說“三生萬物”的來歷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這一段出於對陰陽的誤解,是從三十九章和四十八章移植而來。而且“王公”:王在前,公在後,應該是周王、公卿,與他章的“侯王”概念不同。王自稱朕、予小子,與孤、寡、不穀的稱謂不符,以此看,也非原文之句,應刪去。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這一句與本章的宗體不符,應為下一章的起句,而誤追加到本章之末。

今譯

道有生養之德,生成世界唯一的整體。

任何一個完整的體系都要形成陰陽二氣。

陰陽交媾而衍生,形成新的事物。

新的事物是世界萬物蓬勃生長的象徵。

世間萬物總是靠陰而面陽,

和合陰陽之氣,以資自身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