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喜歡記得關注我們哦!

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從傳媒大學(北廣)畢業的L沒有進入傳媒圈子。

畢業時本著“先就業再擇業”的教誨,去了一家小小的外企諮詢公司,所以雖然是諮詢公司,但在諮詢行業既算不上專業,也沒有名氣。

初入公司,是作為唯一的網站開發人員去製作公司網站和e-learning系統。雖然互聯網開發也不是大學所學的專業,但作為興趣愛好,L把它當做了第一份謀生工具。

但之後隨著公司其它員工的離職,在老闆的安排下,L做了各種各樣互不相關的工作,因為在老闆的理解中,IT應該是什麼都懂的。

比如,公司網管離職後,L就成了網管,需要負責維護電腦、打印機、服務器,提供桌面軟件技術支持等等;

又如,公司業務上需要修改一些圖片或是做個畫冊之類的美工設計,但由於公司沒有專職設計人員,所以L又變身美工,學著去用Photoshop,CorelDRAW,Indesign去修圖,做畫冊,做宣傳資料(相當於還要幹文案的活)。

所以幾年下來,雜七雜八的事幹了不少,但深入下去的沒幾個。

實際上L在這之前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也嘗試過在公司內進行轉型,比如之前想抓住子公司開展一項進口貿易業務的機會,想要轉行做市場,跟公司重籤的合同也改成了市場部,但最終的結果是,得一邊跟著做貿易的同事去打包、整理貨物、開發市場,還得再繼續幹著“網管+美工+開發”的活,又忙又累又積攢不到經驗,最終隨著那項業務的結束,所有工作內容又回到了之前。

總結來就是缺乏核心競爭力,好像能幹很多事,能去很多行業,但每個技能都是脫離了新手村卻還距離成為某行精英很遠的程度。

現在意識到必須轉行,去專心做一項能提升有成長的工作,但又不知道從哪開始,似乎又陷入迷茫區,不知道該怎麼辦?

案例中的L,看起來是職業轉型的問題,其實是對自我定位不清晰造成的困擾。

那麼,L遇到的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這裡推薦一個小工具:“三點一線”定位模型,適合所有搞不清楚現在該做什麼、有些迷茫的職場人。

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三點一線”定位模型

1

找到目標

L做過很多工種,卻並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也沒有看到更多可能性。在這個階段他有幾件事兒要做:

①通過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和適合自己的工作。測試的結果會幫你彙總出一些工作類型,可以作為參考。

②通過測試,你可能會對某些工作類型產生興趣,接下來,你需要瞭解這些工作的具體情況,不要按照自己臆想出來的樣子,一頭扎進去。

瞭解某個工作的原貌,常用的有兩種方法:一,招聘網站搜索該職位的崗位職責;二,職業訪談,找到這個崗位的人,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人最好,沒有的話可以去類似脈脈這樣的平臺去找。職業訪談要怎麼做?——“生涯研習社”後臺回覆“職業訪談”即可獲取訪談方法及問題合集。

③通過這種方法,你如果確定了方向,之後就可開始下一步了。

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2

找優勢——你憑什麼覺得你能勝任這份工作?

這是面試的時候用人單位最喜歡問的問題吧,所以在他們問之前,你也需要先問問自己:我做這份工作的優勢是什麼?

做這一步的探索,分兩步走:一,找到自己的優勢;二,將優勢匹配到這份工作中去。

找到自己的優勢:

① 成就事件:找出3件讓你覺得最有成就感的事,並思考,這件事的成功,發揮了你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優勢。

② 蓋勒普優勢測評,這個測評是需要花錢買的,但是很值得一測。

③ 梳理自己過往工作經歷中具備的能力,整理哪些能力可以遷移到新的工作中?

④ 如果還是覺得自己梳理比較困難,可以找個諮詢師幫你梳理一下。

年近30,缺乏競爭力,如何做轉型?

3

找價值——現階段你最看重什麼?

這是要梳理自己的價值觀,可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後臺回覆“價值觀”

進行測評。

這一步幫你篩選,哪些工作更適合現階段的你。比如,L的價值觀中,如果成就感比較強,他就會選擇那個可以讓他做出成績,又能獲得成長的工作,而不會把工資作為絕對參考標準。

也許你已經工作了幾年,可突然發現在這個階段依然很迷茫,這時候就需要對自己的職業發展重新定位。所以,迷茫不只出現在職場新人身上,不管你工作了幾年,迷茫這種狀態都有可能再出現。

希望今天的這個小工具,可以在你感到不確定的時候,幫你重新梳理一下自己的職業發展。

END

關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回覆“霍蘭德”測一測你喜歡做什麼?適合做什麼? 有哪些職業與你最匹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