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微信支付分”內測,重展信用業務野心


騰訊“微信支付分”內測,重展信用業務野心


文 | 新金融洛書

2019年初,騰訊悄然上線內測“微信支付分”,開始應用於免押租借、住宿,風險識別等領域。

與一年前曇花一現的“騰訊信用分”不同,這次微信支付分最明顯的區別是應用領域少了“金融服務”等。

騰訊的野心,一年後重來,或歸於信用生活、數據和風控服務。

表:微信支付分、騰訊信用分、芝麻分對比



騰訊“微信支付分”內測,重展信用業務野心


1

整改後的“騰訊信用分”?


2018年1月30日,騰訊信用曾全國範圍公測“騰訊信用分”。僅一天後,即緊急下線。

那時,一位業內人士在推測騰訊信用分下線的原因時曾表示,“騰訊將自己的社交業務與信用積分進行這樣的強關聯,肯定是監管部門不希望看到的。”

此次“微信支付分”的評估維度中,與騰訊信用分相比,恰恰少了“社交”一項。

騰訊信用分的數據來源主要基於微信和QQ的互聯網數據;而這次上線的微信支付分,也少了來自強社交屬性的QQ端的數據。

去年5月“百行徵信”成立後,央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曾在中國信用高峰論壇上表示:

前期開展個人徵信業務準備的8家市場機構和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作為百行徵信的共同發起人和主要股東,不再單獨從事個人徵信業務,原有部分徵信業務將剝離併入百行徵信,其他業務可存續為數據服務公司。

對比這次“微信支付分”,可以發現剛好契合著上述監管的意志。且值得注意的是,“微信支付分”目前應用的場景,分為商戶端和用戶端,商戶端應用場景有風險識別、催收扣款、聯合懲戒等;用戶端應用場景有免押租借、免押速住、先用後付等。

和一年前的騰訊信用分最大的區別是,沒有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消費信貸、消費分期等。

2

騰訊的打法


與騰訊信用分的緊急下線相比,這次微信支付分顯得更為謹慎。這符合騰訊一貫的打法。

在金融業務上,騰訊一貫採用謹慎的打法。悶聲發大財。

比如,BATJ中,僅騰訊一家未獨立其金融業務,在騰訊的財報中,一貫以“其他業務”示外,處於分散低調的狀態;又如,騰訊理財通自2014年上線至今已做了4年,到2018年底才升級理財通為“零錢通”,成為一款對標“餘額寶”的互聯網貨幣基金產品,而此時的背景是,證監會、人民銀行等在2018年6月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貨幣市場基金互聯網銷售、贖回相關服務的指導意見》,紅線禁忌已明確,行為規範已定。

目前,“微信支付分”有別於騰訊信用分和芝麻信用分,沒有圍繞信用金融服務展開,而是圍繞兩方面展開——在C端,為用戶提供信用生活服務;在B端,為商戶提供數據服務和風控服務。

它的應用場景,未覆蓋與百行徵信強同業屬性的金融領域——現金貸、消費分期等,而是覆蓋高速ETC(先通行,後付費)和租房等信用生活場景。

可以明確的是,微信支付分正在明確自身業務邊界,正成為一家信用數據服務公司,聚焦信用生活、欺詐風險防控或大數據風控解決方案。

這種服務對著的兩頭,一個是用戶信用生活,一個是對企業科技賦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