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先晒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就像飯前祈禱一樣,吃飯前拍照發朋友圈,已經成了一種儀式。如果能在凌晨時分發出一套精修美圖

報復社會,就更圓滿了。為什麼那麼多人寧願損失食物的口感,也要拍照後在公共媒體上曬?

別不信,拍照真的會讓你更加享受食物

-+-

2010年,全世界範圍內,有3億張食物照片被傳上網;到了今年,預計這個數字會達到13億張。對市場異常敏感的廠商們已經在主打拍照功能的手機中討巧地加入了“美食”拍攝模式。

在朋友圈曬美食報復社會,統共分兩步:第一步,拍照;第二步,發朋友圈咱們一步步來。

你可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拍照,單單只是拍攝照片而已。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很久很久以前,我們的祖祖祖宗輩選擇食物的標準是能不能提供足夠的營養與能量。所以,直到現在,我們對高熱量食物依然愛得深沉執著熱烈

當食物變得充足,不用再擔心明天吃不上飯怎麼整,“今天吃什麼”的選擇標準就變成了食物是否足夠美味。

而當各種調味料、可食用香精、添加劑越來越多的時候,把食物做到難以下嚥已經成了一件稀罕事兒。不知滿足的人類又開始琢磨怎麼能讓“吃”變成一個更加享受的過程,直到出現了拍照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拍照前,把菜品擺到桌子上燈光條件最好的位置,擺好碗筷/刀叉;拍照時,一遍又一遍的取景和對焦;拍完照,開始用各種軟件P圖;挑來挑去,如果挑不出一張令你滿意的照片,再來一輪。

拍照會將你享受美食的時機一再推後。每拍一張照片,你對食物的期待就會增加幾分。延遲滿足會令你更享受得到的那一瞬間。

這可是有科學依據的。在實驗室裡,科學家讓兩組參與者品嚐同一款紅絲絨蛋糕。一組直接吃,一組拍完照再吃。結果,相對於另一組,拍照組對蛋糕的評價更高,認為吃蛋糕的過程更加愉快。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另一組科學家更進一步,他們讓參與者對著電腦裡的食物照片大開腦洞,思考如果手中有照相機,會從什麼角度拍照。結果,只需心中有相機,吃飯就會變得更愉快

為了拍出夠格發到朋友圈的照片,你必須得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至於絲毫察覺不到朋友尷尬的目光,也感覺不到時光的流逝。這其中的專注程度比上課聽講不知道高出多少倍。而心理學家早就證明,這類心無旁貸的行為會令人感到幸福。

既能讓食物吃起來更香,又能讓你感覺到更幸福當有朋友再指責你把菜都拍涼了,你可以這麼回去。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拍美食小技巧之一:三角構圖法

分享都是藉口,曬只是為了表演

-+-

拍完照,來到第二步——發朋友圈。

為啥發朋友圈?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為了分享。可如果真的是為了分享,就不應該有那麼強的選擇性。

空巢青年一個月奢侈一回,好不容易約到朋友吃一次日式懷石料理,兩條朋友圈、十八張圖都不夠發。他絕不會分享這個月剩下的二十多天的糧食——路邊五塊錢一碗的清湯麵。

同理,文青會分享木頭器皿盛的自家釀的梅子酒,會分享新近發現的私廚,絕不會分享早晨在地鐵站前買的雞蛋灌餅

你在朋友圈分享的不是真實的生活,而是被選擇後又在濾鏡下被美化的生活更進一步說,你分享的是你希望朋友看到的生活。

你吃了什麼食物、過著什麼生活,都能映照出你是什麼樣的人。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食物從古至今都是表達個人身份的重要符號之一。

你去大眾點評上排得上號的頂級西餐廳享受了一頓美好的晚餐。首先,這說明你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打腫臉充胖子也算有);其次,你不是加班狗(至少當天晚上不是),能悠哉地享受晚餐;再次,你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懂得如何在西餐廳恰當行事。如果再配上一瓶名貴葡萄酒,更加印證了上述三點。

以前,人們只能通過婚慶宴請之類的特殊聚會場合來展現一個家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而現在,朋友圈給了你每天表演的舞臺。以前,請親朋好友大吃一頓得窮上小半年,如今好了,不用在現實中裝了,在虛擬世界“顯擺”足夠了。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這就是為什麼朋友圈VS現實的差距總是讓人絕望。無論是在真實世界,還是在虛擬世界,人際交往其實就是人們表演“自我”的過程,但這個“自我”並非真實的自我,而是經符號喬裝打扮了的“自我”。

為了在朋友圈裡展示理想的自己,你會刻意掩飾與你所設想的形象不一致的活動或事實。符合角色定位的演出、贏得了許多點讚的朋友圈,會令你滿足於“自我”角色塑造的成功。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社會是一個舞臺,人生是一場表演,每個人都是演員。戈夫曼五十多年前提出的戲劇理論非但沒過時,反而更具現實意義。喬裝打扮的食物與喬裝打扮的自我相得益彰。

拍照曬美食會讓你得到滿足

-+-

當你吃火鍋的時候,你在享受,大腦在盡心盡責地工作,不斷編碼、記錄,將所有的感官信號同眼前的畫面綁在一起:紅彤彤的辣椒,亮晃晃的麻油加一大勺蒜泥;酥肉在舌尖劃過的觸感,一口咬下去又麻又辣又酥的口感;空氣中瀰漫的濃郁香味。而再次觸發這種絕妙體驗,只需要看一眼朋友圈裡的火鍋照片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典型的朋友圈火鍋,菜都得擺到火鍋附近,一個鏡頭才能裝下

科學家已經發現,看到火鍋照片時大腦活躍的區域和你真的吃到火鍋時活躍的區域有大面積重疊。控制你的視覺、嗅覺,令你快樂的腦區域都會被一張美食圖片激活。

在實驗室裡,科學家讓餓著的參與者平躺,然後給他看他最愛食物的圖片。單單如此,就使得大腦的活躍程度提高了24%。食物的出現,本來已經夠刺激了。朋友圈裡的美食圖片,通過各種大特寫、虛化、取景、濾鏡,讓食物看起來更加可口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國外甚至將美食圖片稱“食物小黃片”(food porn)。和正統的小黃片類似,精拍精修的美食圖片理想化了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和功能,誇張的表現形式令其和現實行為存在一定的距離,讓觀看者產生想得而不能的抓心撓肝感。

這都得益於拍照的特殊性。就像蘇珊·桑塔格說的:“拍攝就是佔有被拍攝的東西。它意味著把你自己置於與世界的某種關係中,這是一種讓人覺得像知識,因而也像權力的關係。”

別人看得到,吃不到。你擁有了別人在此時此刻想擁有卻無法擁有的東西。你是food porn的主角。這種心理上的成就感、滿足感與快感,無需我們用匱乏的語言來描述。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Food porn經典代表作——披薩蛋糕

當然了,你吃飯拍照發朋友圈的理由也可能只是——你喜歡

吃飯先曬到朋友圈有什麼好吐槽?真的會變好吃啊

1.The Psychology of Foodstagramming, Social Media Today

2.The Psychological Case for Instagramming Your Food, NY Magazine

3.Spence C, Okajima K, Cheok A D, et al. Eating with our eyes: From visual hunger to digital satiation[J]. Brain and cognition, 2016, 110: 53-63.

4.《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爾文·戈夫曼

5.《論攝影》,蘇珊·桑塔格

覺得文章很好,歡迎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