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感覺自己要聽別人的,如何擺脫被控制感?

总感觉自己要听别人的,如何摆脱被控制感?

雨天晴心理

專注心理學12年

讓心理學幫到你的實際生活

編者按:“難道我按照自己的行為辦事兒有什麼問題麼?按照我的方法來就不行麼?一定要遵守她們的要求麼?”……你也有這樣來自心底的吶喊嗎?

雨天晴心理(公眾號yutianqingxinli)出品

身邊充滿了想要控制我的人

———

在給小黃進行諮詢之前我收到的資料裡,“期待”這一欄寫的是“解決所有的人際關係,和領導的,和同事的,和自己男朋友的”。當時看資料的時候就給我一種——我猜這姑娘八成得是個小刺蝟,一碰一身刺兒的那種;亦或是那種冷若冰霜,讓人無法接近的形象。而進入諮詢室之後,我這些先前的預設被打得粉碎,一個精緻可愛的姑娘,語氣裡也透著親和,然後這麼一個姑娘居然要解決人際關係問題?

後來她向我敘述了這次來的原因。她一開始總會給人很好的印象,而且一開始大家也確實很喜歡她,但久而久之她自己就會覺得憋屈,因為很多時候她覺得她身邊的人不是很能GET到她的點,而且身邊好像充滿了想要控制她的人。

首先是領導,她覺得自己有更好的方案,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問題解決之後卻被罵了,因為沒有按照之前寫好的方案執行。“那是要我一定按照他的來麼?我不都完成了麼?”後來小黃髮現同事也是這樣,“我總感覺我什麼都要聽他們的,難道我按照自己的行為辦事兒有什麼問題麼?按照我的方法來就不行麼?一定要遵守她們的要求麼?到最後我男朋友都這樣,好像我不滿足他,他就一定要折騰我,頭髮的長短,我假期的去向,都非得按照他的來似的,我覺得我活得一點都不自由。”說到這裡,小黃滿眼的委屈。

而這種委屈我也有過,只不過當我喊出“我活得一點都不自由!”或是“你們都對,就是我錯的,為什麼就不能按照我的來?”的時候,我16歲,而且這些話是喊給我那為我操碎了心的爸媽的。

总感觉自己要听别人的,如何摆脱被控制感?

沒叛逆起來的叛逆期

———

“那這些委屈的感覺熟悉麼?”我問她。

“熟悉,天天都熟悉!”她的怨氣未消。

“那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會這麼委屈自己,服從別人控制的?”

“我從小就這樣了,我爸媽會把我的一切都計劃好了,無論我怎麼溝通,怎麼折騰,都沒用,如果我不按照她們的來,那我爸會把我嘴堵上打我的。”小黃的語氣裡好像有點無奈。“我上大學的時候瘋玩了一陣,因為爸媽不在身邊實在是太爽了!我實在不想再呆在老家了當時,因為我實在受不了了,那時候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如果有人讓我不爽,那我就讓這個人不爽回去!”小黃突然來了精神,之前的無奈一掃而空。

“但是好像走向社會之後,面對領導,同事,男友,不能像以前那樣想爽就爽了……難道就註定要一個人難受麼,我活著就是為了別人?唉……”

“那也到不一定。”

後來我帶小黃重溫了她小時候最難受的那段時光——叛逆期。

然而小黃的叛逆期卻和我們的完全不同,因為那段時間小黃壓根就沒叛逆起來。那時候的小黃在爸媽的高壓統治下,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直接地表達,也不能看自己想看的節目,不能聽自己想聽的音樂和播音臺。

总感觉自己要听别人的,如何摆脱被控制感?

掙脫束縛,整個人都放鬆了

———

FREEDOM過程中,小黃看到那時候的自己是被繩子捆住的,帶著眼罩耳塞,父母在旁邊監督,不能把這些東西卸下來。而現在即使已經長大的小黃,也是被繩子捆住的,帶著眼罩和耳塞,只不過在旁邊監督的人,換成了任何可以替代父母形象的人。

在不斷地詢問下,小黃開始要自己掙脫這段繩子,從手,腳,到眼睛耳朵,最後到嘴。而當小黃能對父母直接說出,“我真的很難受,我知道你們是為了我好,但是我自己會很不舒服,我想自己體驗對錯,我想通過自己明白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以後。小黃被綁著的身體第一次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放鬆,整個兒身體都鬆下來了。

減法人生,少了無意義的煩惱

———

時隔2個月,再次見到小黃。

我現在會去區分,我有沒有把對方當成我爸媽。如果當成了,我就會看他說的話到底對我有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如果有就聽。如果沒有我就看看要不要小心眼兒地報復他一下。

”小黃這次把自己逗樂了。

現在和我男朋友訂婚了,後來發現他其實不是要求我,而是跟我提建議呢,但是以前我就覺得他要控制我,然後我就炸給他看,他還覺得賊委屈,不過現在有時候還是想欺負他一下,因為他委屈的時候還挺萌的。”

“這還不是最刺激的,最刺激的是我升職了,我領導現在把我當成小棉襖了都,很多事兒都來問我,因為她覺得我的很多想法很獨特。以前我還覺得她非要我按照她來,現在我表達出去以後,反倒是她能聽進去很多我說的東西了!”

現在感覺是個減法人生,以前那些情緒,那些覺得別人控制自己的感覺,其實發現是自己在徒增煩惱,感覺少了一些無意義的情緒,就會少創造一些無意義的煩惱,生活簡單,品質就上去了,自然而然自由就來了!”

总感觉自己要听别人的,如何摆脱被控制感?

諮詢師建議

———

在這我也可以給大家一些小的建議,無論是你在做FREEDOM之前自己做做看,讓FREEDOM的收穫更大;還是自己在家當做練習,都會很有幫助。

第一步:首先需要區分自己是不是強打壓下長大的孩子,我見過很多來訪者遇到跟自己類似的地方就往自己身上安。本案例中的例子是在家庭環境中父母比較嚴厲,嚴肅,且很少有情感溝通和親密行為的。需要注意的是還有比如在家中被慣養控制,父母從來不尊重自己的選擇的;或是隻是忽略但是沒有很多強打壓行為的(辱罵,打孩子),不屬於本類案例。

第二步:如果區分出自己是,那麼首先要做的是停止合理化。別再天天對自己催眠說,其實我爸媽很好,我們的關係很不錯,棍棒底下出孝子之類的。你可以對他們有怨言,但這並不妨礙你愛他們。

那就寫一封信,給自己,需要寫以下幾點:

1. 我欣賞我爸媽身上的XXX,我感謝他們的是XXX。

2. 我要抱怨我爸媽的是……

3. 如果我小時候我父母對我XXXX樣子……就好了。

4. 我希望我以後可以嘗試對自己XXXX樣子,並寫出具體做法。把這封信念給自己聽(讀出聲),然後去做。

第三步:做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相應的困難,比如自己不能堅持啊,或者著急啊,一上來對自己要求過高啊。那這時候可以嘗試跟自己靜一靜,十分建議每天就打坐5分鐘,這個過程中把自己的狀態說出來,然後對自己說:我允許自己有XXX狀態。

這是我能想到的比較具體的可以去做的。不過改變本身不易,需要時間。想要高效高速的成長自己那還是來做FREEDOM吧,因為時間和金錢的代價總要付一個,如果付時間的代價肯定會讓自己性格中隱藏的代價越來越大,改變就越來越難了。

我之前容易把自己對別人的期待,當作是要求,這樣我自己這邊就很難張開口,就壓抑自己,壓得久了多了壓不住了就爆發了,那個時候再表達力勁是很大的,別人一聽就真的變成強硬的要求,感覺就得按照我的來似的,很不舒服。但其實我並沒有覺得非得那樣,只是我覺得那樣好,但即便出於好心也弄得不歡而散。後來當我明確意識到原來自己這個是期待和建議的時候,我就更容易表達出來,並留出開放,可交流的空間,對方也更容易接受。

重要的是,同理,既然我容易把自己的期待和建議當作要求,那麼我也同樣會把別人的期待和建議當作要求,那樣就會總感覺別人要管我,我只能聽別人的不自由感,現在明確了這點,就感覺輕鬆了好多。

另外,關注“雨天晴心理”公眾號,在聊天窗口回覆“你的姓名+手機號+預約FREEDOM”,可以預約我們的付費FREED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