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點還是缺點?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眾所周知,二戰德軍坦克雖然普遍火力強勁,裝甲厚實,但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其在重量控制上做的很差差,如早期虎式重量就有56噸了,更別說後續的虎王和獵虎等升級品。


優點還是缺點?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虎式坦克


但蘇聯坦克同等防護能力重量卻小得多,如IS3防護能力超過虎式了,重量才46噸。雖然客觀上,蘇聯人機工程差,並不能完全以重量對比,不過,工藝更好的美軍的坦克同樣也沒這麼重,如潘興才40噸。


優點還是缺點?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潘興坦克


那麼,德國的設計師是不是在哪個環節犯了錯誤呢?

首先要確定的是,二戰德軍裝甲車輛的素質是優秀的,但是這個優秀更多來源於德軍對裝甲車輛的重視,而不是技術上的優勢。

當美國人還在為造不造重坦撕逼的時候;當蘇聯人還在努力從拖拉機制造大國轉型的時候;當英國人還在沉迷於步兵坦克喝紅茶的時候;德國人堅定不移、傾家蕩產、喪心病狂地打造了動物園系列。倘若虎式坦克44年才服役,就壓根不會有今天的這些 ”虎式傳奇” 了。

德國二戰坦克最大的毛病,就是坑爹的變速箱前置佈局。

德國坦克身上的很多特點,包括高大輪廓、垂直裝甲、交錯式負重輪,都是源於這一佈局的限制。

首先來看看黑豹和虎王的結構圖:


優點還是缺點?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黑豹結構圖


優點還是缺點?二戰德軍坦克設計為何普遍超重?

虎王結構圖


我們可以看到,變速箱位於車體前部,傳動軸穿過車底。


這會帶來什麼問題呢:

  • 變速箱前置->傳動軸貫穿車底->車高提升->裝甲帶尤其是前裝甲面積增加
  • 變速箱前置->前裝甲傾角受限->前裝甲絕對厚度增加
  • 裝甲帶尤其是前裝甲面積增加、前裝甲絕對厚度增加->重量上升
  • 重量上升->更大的發動機、更復雜的行進機構->可靠性下降
  • 可靠性下降->更多更好的零件->重量上升
  • 再次回到第四條


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德國人擁有了全重57噸裝備8,8cm kwk36 L/56火炮的虎,全重69噸只能裝備8,8cm kwk43 L/71火炮的虎王,還有全重45噸卻裝不了88炮的黑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