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的戰役——貝里琉島之戰(Battle of Peleliu )。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這場戰役消耗了日美雙方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死傷無數且奪島過程十分艱難。但是最讓人無語的是,後來這個島並沒有派上什麼用場,所以爭議性巨大。

貝里琉島的起止時間為1944年9月15日到11月27日,但如果算上日軍的反抗時間,那就是1944年9月15日到1947年4月21日了。一場奪島戰是怎麼打了將近三年的呢?

原因就在於當時的太平洋戰區司令——麥克阿瑟認為貝里琉島上的機場對佔領帕勞十分關鍵,因此執意要把它打下來。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自信滿滿的他原本估計在4天之內就能奪島,結果硬是打了兩個多月。

開戰前,美軍以為這個島上的日軍和瓜島上的一樣都是紙老虎,就派了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去打,並告訴他們這場戰鬥會很快結束。結果第一批登島的美軍上去就被打成了篩子,別說到機場了,就是衝灘都困難。美軍這時就有點懵比了,明明400多架飛機對著這個屁大的島狂轟濫炸了3天,怎麼這島上還有這麼多鬼子呢?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原來,島上的日軍很好地掌握了貝里琉島的地形,在島上建立了500多個地下堡壘和山洞,早就把整個島挖通了。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日軍從所羅門群島、馬紹爾群島和馬里亞納群島的失敗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全新的反兩棲作戰島嶼防禦方案,他們放棄了早期的海灘周邊防禦和魯莽的“萬歲衝鋒”,採取將島嶼地勢複雜化的蜂巢式系統建構內島防禦鏈,將一味的猛打猛衝變成了對美軍的持續消耗戰。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指揮官中川州男更是利用崎嶇的地形,建築了一套由加強掩體、山洞和地道等方法共同組合而成的複合式防禦系統。同時在灘頭也是巧妙埋伏了一些槍法奇準的士兵,並把武器藏在石頭夾縫中間,只留一個小縫隙對準將要衝上來的美軍。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美軍衝上來時,這些訓練有素的日本士兵都十分沉得住氣,直到美軍近駐防30米時日軍才開槍射擊,這麼近的距離基本一打一個準。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當時美軍毫無防範,立即就被擊倒一大片,隨後日軍的擲彈筒,直瞄炮,迫擊炮,手榴彈就鋪天蓋地的打了過來,美軍在如此近的距離遭到突然射擊,頓時亂作一團,完全成了活靶子。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在這樣近的距離遭到突然襲擊任何躲閃都是無效的,走在前面的幾百名美軍當場被日軍全部殺傷在沙灘上,後續登上沙灘的美軍也毫無思想準備,成打的被日軍殺死在灘頭,上陸的兩棲裝甲車也被日軍直瞄炮一輛輛的擊毀在岸邊,日軍隱藏在岸邊的火力點距離海岸僅僅50米遠。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這樣近的距離日軍命中率很高,整個海灘一下就全部堆滿了美軍的屍體與被毀的裝備,海灘附近的海水都變成了紅色,海面佈滿浮屍,沙灘上的美軍很快被日軍射殺完畢,而搭乘登陸艇的後續部隊因前方佈滿登陸艇與兩棲裝甲車的殘骸,根本無法靠岸,只好在海上另找登陸地點,由於距離日軍過近,登陸艇上的美軍士兵遭到日軍準確槍擊傷亡嚴重,一批美軍登陸艇在原登陸地點以西300米靠岸,所載陸戰隊員還未上岸就有大半已經陣亡和受傷,而美軍負擔登陸掩護的艦艇對這個沒辦法,無法開炮壓制日軍火力點,因為日軍與美軍距離太近了,這次登陸完全成了屠殺,日軍在非常隱蔽的火力點裡從容不迫的瞄準每一個還能動的美軍進行點射,美軍連還擊都不知道朝什麼地方射擊,美軍第一波登陸的2個營,有接近一半的士兵沒能登上灘頭,登上灘頭的士兵大部分被日軍打死或負傷,最後只得下令撤退,美軍第1波登陸就這樣以失敗結束,參加登陸的部隊有超過50%的人員負傷或陣亡,超過1000名美軍陸戰隊士兵陣亡、失蹤或負傷,60艘登陸艇,26輛兩棲裝甲車,3輛坦克被擊毀。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美軍戰術手冊上關於日軍掩體的介紹

第二批登島的美軍運氣不錯選到了一個日軍防禦不強的位置併成功登島。可當他們衝上高地時在山洞裡埋伏的鬼子對著他們就是一通亂打,緊接著開來了坦克。美軍怎麼也沒想到鬼子還能在這島上存下坦克!亂作一團的小夥子們紛紛逃竄,好在後來美軍的坦克也開上來了,這才讓他們定心。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島上日軍坦克

1944年9月18日美軍打到島上的機場,然而日軍抵抗越來越激烈,美軍前進一步都困難,美軍抵達機場後,立即就進駐了飛機,然而這個機場美軍並沒有完全控制,只完全控制了幾百米的跑道,美軍飛機起飛降落都遭到日軍的槍擊,美軍飛機起飛時就開始用機槍掃射,剛離開跑道就扔凝固汽油彈,這種場面在此前是聞所未聞,在太平洋戰場上這也是絕無僅有的場面。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隨著戰爭發展,貝里琉島的爭議越來越大,一部分人認為,貝里琉島戰役本來就是多餘的,應該從貝里琉島撤軍,趁早結束這個早就被放棄了的戰鬥,但大部分人認為,貝里琉島應該堅決打到底,因為為了這個島美軍已經付出了太大的傷亡代價,就這樣結束,那麼前面付出的所有犧牲與代價就全部浪費了。最後達成共識,這個戰役或許根本就不應該去打,但既然已經付出了太大的代價,那麼就不能白付,要用任何代價打到底是貝里琉的命運就這樣被決定了。

在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有一場極富爭議和被人詬病的戰役

美軍堅決要完全打下佩裡硫,依靠現有兵力已經做不到,所以美軍決定將81師主力以及炮兵部隊也投入佩裡硫島,這樣美軍完全拿下佩裡硫島就有了可能,美軍依託巨大的兵力優勢與物資優勢,靠火焰噴射器,炸藥,炮彈,炸彈以及大量的步兵,一碼一碼的推進,一個洞一個洞的打、燒、炸,沒日沒夜的與日軍拼命,而日軍到了11月彈藥基本耗盡。

11月22日當天美軍對中川的指揮所發動了總攻擊,動當天晚上中村大佐命令還有行動力的日軍逃離指揮所,隨後中村大佐自殺,隨同自殺的還有60名無法行動的傷兵,從此佩裡硫島上的日軍失去了有組織的抵抗。

但是!即使這樣也沒能阻止日軍反抗的心!後來貝里琉島成了物資存放中心,在島上剩餘的日軍就一直靠著偷物資和時不時的游擊戰進行反抗。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由於島上的日軍接不到停戰的消息,他們還是不投降。1947年4月,美國把原日軍少將澄川請到貝里琉,澄川少將攜帶終戰命令進入貝里琉山區,最後找到了仍然在該島打游擊的殘餘日軍,併成功的說服了這些日軍出來繳械,當月21日以山口永少尉為首的34名武裝日軍來到貝里琉美軍營地,並運到帕勞主島舉行了繳械儀式為長達3年貝里琉戰鬥劃上了最後的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