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数十年的老手艺,依旧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

•••

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做坯,刮灰,砂平,心手合一,循环往复地打磨着,一件件脱胎漆器在邱亨铭老师傅手中逐渐成型,数十年的老手艺,依旧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芒。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四海。

13岁开始接触大漆的邱亨铭,从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退休后,就在仓山区建新镇洪塘古街上创办了明德工艺厂,用自己的双手,将脱胎漆器的手艺传承至今。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上世纪80年代末,明德工艺厂与日本漆艺世家长期合作,日本商人带着一件漆艺品来到福州,找到了邱亨铭。

日本商人带来的这件漆艺品,是佛教中使用的烛台,烛台表面有着神奇的虫状花纹,像虫子啃食过一般——一种名叫“金虫”的手艺。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金虫”的制作属于漆艺的后期工序,它的神奇在于虫状花纹的形成。这种纹样并非手绘,而是利用各种天然材料将漆地印出不平的痕迹,然后填上一色或多色色漆,最后磨显出缤纷之纹的一种装饰技法,在明代以后,这种技法就很少见了。

邱亨铭根据虫咬金图案的形状特点选择了稻谷壳作为起纹物,最后将成品交付给对方时,对方赞不绝口,日本商人也为此折服了三十年。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对于“金虫”的制作技艺,邱师傅从不保密,只要有人问起,他就会详细告知。因为在他心中,漆器本身远比技术重要。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在邱师傅的作坊里,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漆艺产品,从大型的脱胎人物,到小件的食具茶器。每件器物的完成,都有漫长的工期,有些大件的作品邱师傅一做就是一两年。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这些年来邱师傅带了不下五十个徒弟,但坚持下来的人已经不多了,邱师傅的一些徒弟们,也有八十岁高龄,那些老手艺人们,因为年纪渐长,做手艺活辛苦,便纷纷改行,如邱师傅这般坚守的手艺人,已经不多了。

80岁的邱亨铭因大漆而生,也因大漆而成就。漆艺对他来说便如生命一般,半个多世纪与漆为伴,他用双手髹饰每一件脱胎漆器的生命轨迹。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生命也是宝贵的,做漆也是宝贵的,我到了最后的年纪了,我准备再做几件,永远留下来,放在下一代留念。”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END-

漆器上的金色人生,八十年的不变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