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長學姐說的“考研複試很黑”,是真的嗎?

兩年前我還沒有開始考研打算的時候,曾經因為擔任學校記者團記者而有幸去採訪某個大學的一位教授,該教授是我本科院校的校友,採訪之餘,私下裡也聊了聊關於考研複試的規則,教授的話我覺得很有意義。

他說:他們在複試前是不知道考生的基本信息的,還是偏向於看初試的分數,如果兩個分數懸殊的考生中只收一個,而導師傾向於分數低的考生,那麼錄取的過程會變的異常繁瑣,因為導師要打報告闡述為什麼錄取第二名,報告中會說明第二名比第一名的優勢。

這是兩年前的情況,如今不知研究生大學怎麼操作。可是,據我所瞭解的考研複試過程,真的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黑。

學長學姐說的“考研複試很黑”,是真的嗎?

複試的時候遇到一個例子,某所院校的某個專業只招收一個人,恰好也只有一個人進入複試,但是,很不幸,被刷掉了。

當時消息出來的時候人心惶惶,大家潛意識裡都覺得獨苗一般就穩了,怎麼會出現導師寧願二次複試等待調劑的過程呢?所以很多人猜測,是不是為了給某個所謂的「靠關係」的同學名額?後來,慢慢了解到了裡面的情況,該同學初試分數不高,複試過程中的表現也並不出彩,整體應對能力不盡人意,在這所寧缺毋濫的學校,選擇放棄了他。後來調劑過去的是一個分數 390 的同學。

所以,你覺得這裡面「黑」嗎?

學長學姐說的“考研複試很黑”,是真的嗎?

我學長報考上海一所雙一流院校時,是二本學校的出身,初試分數墊底。可是,他四級考了 600 多分,六級考了 500 多分,擔任過我們學校學生會主席,在各種大型晚會擔任主持人,英語口語流利,積極參加大創,後來,以初試複試總成績第一的分數被成功錄取。

如果,你不知道他大學期間精彩的簡歷,只是看到最後的結果,你會不會覺得,他,有關係?

學長學姐說的“考研複試很黑”,是真的嗎?

和我一起準備複試的另一個專業的同學,她是本校報考本校,但是,她從半年前就已經在她報考的導師手下做實驗,勤奮踏實,又聰明機靈,最後被成功錄取,一畢業就被導師叫過去,接著上手做實驗。

那你會不會覺得,她也是靠關係?

其實,上面的兩個同學靠的都是大多數人誤解的「軟實力」,如果你是導師,你面對的是兩個實力差不多的學生,你是不是會覺得複試前提前發過郵件甚至不遠千里當面拜訪的考生更有誠意?如果你是導師,你是不是會更喜歡自信滿滿的考生而多於只會學習的書呆子?如果你是導師,你是不是會選擇那個英語口語脫口而出信手拈來的考生的傾向大一點?

很多人傳言考研複試有沒有黑幕,並且似乎有理有據地舉出裡面的例子,那你,真的瞭解裡面的真相嗎?難道找關係的人會真誠地告訴你,自己找了關係?何必自己嚇自己?與其在這邊杞人憂天考慮自己的複試會不會被刷掉,不如好好準備初試,把初試的分數考的高一點,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個人魅力等個人綜合素質,讓自己做到無懈可擊。

那些過於擔心考研複試黑幕的人,只是害怕自己的能力不夠強,能夠被輕而易舉的取代罷了。

所以,現在的你要做的是做到無可替代。

真正有才華的人,不會被埋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