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背后的阴影:贷款超市的暴利生意经

现金贷背后的阴影:贷款超市的暴利生意经

自从2014年年底,现金贷被端上桌面后,这一行业发展犹如过山车。强势崛起时“躺着赚钱”到负面缠身。演变成校园贷后,“裸贷”事件全面爆发,横斜生长的现金贷开始饱受质疑。

2017年12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统筹监管,加强对现金贷清理整顿工作。

在监管强压下,现金贷平台开始转型或调整业务模式,部分平台因生存困难而退出市场。然而就在《通知》下发近一年之际,一些违规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再次“蠢蠢欲动”,开始在市场上冒头。而当前,各类手机应用商店对于现金贷类应用程序上架的规则更加细化。

于是,贷款超市应运而生……

贷款超市是何来头?

据了解,贷款超市又称为贷款搜索平台,基于信息不对称,一些公司将市场上典型的贷款公司聚集到一个平台供借款人选择,以便更好的获取借款,并从贷款公司收取推荐费、广告费、会员费等作为公司收入。

根据平台的性质,可以将贷款搜索业务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纯贷款搜索平台,仅从事贷款搜索服务,类似平台有掏钱宝、加速贷、安贷客、飞单宝、聚财村等。

另一类是从事贷款搜索业务的同时,也经营着自己的现金贷业务,并开始多元化发展。如融360,获得D轮融资后,从仅从事贷款推荐业务向贷款业务发展,并将自有现金贷公司嵌入到贷款超市平台里。再比如挖财快贷,小额贷款(小于8000元)可以由快贷自己放款,对于大额借款(超过8000元-20万),可以从贷款超市获取符合要求的贷款。类似的平台还有51信用卡、随手记、91金融等。这么做既可获得推荐收入,又聚集用户,活跃平台,提高估值。

现金贷背后的阴影:贷款超市的暴利生意经

这场暴利生意未来何去何从?

可以说,做贷款超市,已经是一项毫无门槛的暴利生意。一个App、一个微信公众号甚至一个H5页面,都能成为贷款超市。一个三人的小团队,靠着搬运一些“撸口子”的消息,积攒用户后便做贷款超市,每月利润200多万。

2012年就上线贷款超市服务的融360,无疑成为贷款超市的领头羊,并成为这波现金贷浪潮最大赢家。头部的贷款超市,发展速度极为惊人。融360的招股书显示:2016年月活3480万,2017年上半年月活6360万。

而事实上,今年上半年,融360获得3.93亿元营业收入,比去年全年收入3.56亿元还要高出0.37亿元,是2015年的2倍多,预计全年收入是2015年的四倍。但是,收入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从融360财报可知其业务一直亏损,其中2015年净亏损1.96亿、2016年净亏损1.82亿、今年上半年净亏损4904万。

在现金贷平台爆发增长的年代都无法实现盈利,未来,随着银监会、金融办等对金融业加强监管,类似于融360这类贷款搜索平台将面临更大的运营成本,盈利可能比现在更难。

贷款超市打造的是一个平台,类似于淘宝网,用户之所以愿意去网购而不是去超市,追求的是方便的购物体验、便宜的价格等。对于贷款超市平台也一样,只有客户体验变好的了,借款客户才会来,有了客户,才会有收入,现金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才会入驻平台,才会愿意投放更多的广告费用,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贷款公司,贷款超市可以利用充分利用掌握的数据,为贷款公司排除羊毛党、黑客,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

对于借款客户,应该更加清楚的披露贷款平台的通过率、贷款要求,而不是简单的资料展示,吸引客户之后再要求补充大量的资料才能获得借款,如通讯录、芝麻信用分、央行征信报告等。

此外,贷款超市对于部分高利贷平台,不能来者不拒,适当的筛选是必要的,特别是有暴力催收行为的公司一定要谨慎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