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火爆的小程序有什麼樣的共性值得後來者關注的?

小程序上線一年多,我們或多或少在微信群或好友分享中看到一些刷屏的小程序,那些火爆的小程序有什麼樣的共性值得後來者關注的?

那些火爆的小程序有什麼樣的共性值得後來者關注的?

小程序的核心定位

說小程序之前,不得不說微信,現在微信的月活規模已經接近10億,其中一線城市用戶飽和度已經90%以上,微信線上流量的獲取已經見頂,再往上增長的空間狹小,小程序2017年1月推出,正處在微信用戶規模已經觸頂的關鍵時刻。

這就不難理解張小龍的說法“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啟動來自於掃二維碼”。二維碼相當於傳統的域名,商家可以利用二維碼構建消費入口,完成用戶購物體驗。

因此線下的商家應該是最大的需求方,二維碼才是小程序的最大入口。

公眾號做內容生產,對應的是內容傳播方式的重塑;而小程序就做服務變現,對應的是線上與線下消費服務入口的重構;公眾號負責積累粉絲沉澱用戶,小程序提供服務解決能力,完成用戶鏈條上的最後一環,從而打造微信生態圈內完整的營銷閉環。

線下的焦慮

那些火爆的小程序有什麼樣的共性值得後來者關注的?

2016年,閉店潮由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閉店的不僅是中資百貨店,還有諸如百盛、華堂等擁有外資血統的百貨店。海外百貨商店在華也被迫撤退,11月8日馬莎百貨宣佈關閉中國內地所有商鋪。中百集團、重慶百貨、大商集團等15家百貨公司近期發佈了中期業績,其中12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下降,僅3家增長;利潤方面,11家企業出現下降,僅4家增長,廣百股份、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和中百集團更是出現雙位數跌幅,中百集團利潤同比大跌200.85%。

而小程序的出現,則為實體店轉型提供了最核心的技術支持。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講,用戶不會在意自己使用的是小程序還是APP,而是更多的關注哪種方式操作更簡單,流程體驗哪個更順暢,不容易佔用手機內存等。

在這一方面,小程序完勝APP。

線上的崛起

與此同時,小程序在線上也鬧得風生水起。

去年5月,首個刷屏小程序“匿名聊聊”誕生,短短五個小時打開次數達到驚人的40億次;

10月,左右腦測試捧紅了現象級小程序“實用心理測試大全”;

12月,一款“聖誕頭像”的小程序憑藉製作聖誕帽3天PV破7500萬,累計用戶近700萬。

趕在2017結束前,“跳一跳”小程序遊戲引爆全民狂歡。

那些火爆的小程序有什麼樣的共性值得後來者關注的?

根據《2017阿拉丁小程序生態白皮書》列出的TOP小程序名單,除了共享單車、紅包店、小電充電是結合線下玩的,其他還包括電商,工具,群應用,均為純線上產品。

而其中,又以社交電商和拼單類的小程序最為火爆。拼多多小程序上線半年就獲得了上億用戶;蘑菇街小程序上線4個月就獲得了7000萬安裝用戶,並轉化了 2000 萬新購買用戶,2017年雙11,有44%的成交用戶來自於微信好友分享。

相信不久將來,微信小程序會應用到各個領域各個行業,成為移動互聯網中不可缺少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