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公元前110年,在生命末年的漢武帝帶著精心挑選出的文武官員及十萬人保障護衛的龐大隊伍,從關中的都城長安出發,浩浩湯湯地向山東泰山走去,去進行即將載入中國史冊的封禪大典。


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夠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封建帝王不多,僅僅只有五位。在漢武帝之前,也只有第一個加冕皇帝稱號的秦始皇。而在漢武帝之後,則有東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把唐帝國版圖最大化的唐高宗、開創開元盛世的唐玄宗,以及與遼達成澶淵之盟的宋真宗。

封禪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禮儀,是代表古代君王在開創太平盛世或者建立偉大功業。因此,一般的帝王沒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世之功,也不敢冒著被後世史家遺臭萬年的風險舉行這種兩千多年來都屈指可數的國典。

皇帝都要對自己挑一挑,所陪同的大臣就更要經過皇帝的精挑細選。

在漢武帝時期岱宗泰山舉行的這次封禪大典策劃了數年之久,前期的準備工作非常繁重浩大,規模和耗時並不亞於大將軍衛青領十萬精兵出漠北與匈奴一役。但好大喜功而又迷信長生的劉徹自然是非常重視這次封禪。

千古一帝秦始皇雖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封禪泰山的帝王,然而秦始皇當年都沒有能夠登上泰山頂行封祭禮,只是在山下拜了拜。漢武帝為了在泰山頂行封禮,還專門在封禪之前命人把巨石運到泰山絕頂。

所以能夠來到泰山腳下的群臣已經是符合漢武帝用人眼光的親近之人,但能夠隨漢武帝登山泰山的則就是寥寥無幾中更不一般的人了。

這其中就有一個人——侍中奉車子侯,當時不到10歲的霍嬗,霍去病的兒子。


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封禪當天,在泰山腳下和眾儒者一同進行完盛大的封土禮之後,漢武帝獨自帶著霍去病年幼的兒子,登上泰山絕頂,進行山頂的祭禮。

皇帝上山不是靠步行,而是靠人抬的行轅。皇帝的座上賓也定然如此。

當年的封禪大典,滿朝文武皆以能參加這一千古盛典為榮。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因為沒有參加封禪大典,甚至抑鬱憤恨而死。這個懵懂的孩子可能不知道封禪意味著什麼,也不會明白,劉徹只帶著他一人上泰山舉行山頂的封禮,是何等的殊榮。

他眼前這位動輒就屠戮幾萬人命、常年派幾十萬軍隊沿著國境四面出擊的耄耋帝王,不是帶著自己的太子,而是一個與自己只能算是遠親的孩子,這也讓很多人為之不解。

霍去病其實就是漢武帝看大的,而在霍去病英年早逝後,劉徹又一直把這個孩子帶在身邊,或許曾以人思人,望著這個稚嫩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當年一手帶大的帝國英雄。也許在泰山絕頂,劉徹會想到那個英年早逝的冠軍侯驃騎將軍,向這個孩子講述,之所以有這次泰山封禪正是因為大漢出了他父親這樣一位戰神,封狼居胥,一洗大漢開國前恥。


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但可惜的是,封禪之後不久,霍嬗就病死了。

霍嬗死後,漢武帝很想念他,特地作《思奉車子侯歌》:“嘉幽蘭兮延秀,蕈妖淫兮中溏。華斐斐兮麗景,風徘徊兮流芳。皇天兮無慧,至人逝兮仙鄉。天路遠兮無期,不覺涕下兮沾裳。”

都說劉徹殘暴寡恩,可這哀思,卻也是如此情深意切。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作為一個性格上反覆無常、性好殺戮、兇殘爆裂的專制帝王,內心中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面。而如果順著他施與柔情為數不多的人物相歸類:不與世俗的東方朔、性情高傲的司馬相如、桀驁不馴的霍去病、性情倔強的汲黯等等,都有用一個隱蔽的共同點:都很有個性。

反觀那些被漢武帝賜死的大臣們,固然多少有一點點錯誤,但無一例外都是小心謹慎、毫無個性可言,迫切使得萬年船的人。

漢武帝曾經對自己的小舅子衛青說過,他這個喜好讀書愛好和平的太子在性格上並不像自己,這一點也是後來在衛青死後,漢武帝對太子不滿而大開殺戮的原因之一。


漢武帝封禪大典帶上的這個十歲孩子,不僅僅因為他是霍去病的兒子


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好,說英雄惺惺相惜的也好,侍奉一個領導,如何受到賞識,一個程度上與如何轉變個性有很大關係。

個性欣賞個性,甚至可以成為錯誤的粉飾,所以霍去病自己吃飽喝足而手下凍死餓死,他依舊春風十里;但個性並不欣賞平庸,在個性面前平庸就是犯罪,所以連一句連貫的話都不敢說的宰相石慶只能抑鬱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