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企携手 架起百姓“暖心桥”

最近,家住西夏区梦园小区的87岁芦富卵老人,搁在心头两个多月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当他顺利在社区完成了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后,高兴的拉着中国铁路兰州局银川电务段劳人科长吉琳琳的手不住地说:“感谢党,感谢国家,了却了我的心愿。”

芦富卵老人原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银川电务段职工,早在1992年就已经退休,老人的事情还要从今年8月份说起。

2018年8月,芦富卵老人听说社区正在开展退役军人信息采集工作的消息后,便兴冲冲赶往所居住的梦园社区进行登记。在老人心目中,看着国家日渐富强,曾经的那段军旅生涯是自己最骄傲的事情。然而,当得知信息登记需要提供退伍军人证、退役档案等相关资料后,老人犯了难。

地企携手 架起百姓“暖心桥”

1951年5月,芦富卵老人在河南许昌入伍,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在部队从事文教工作。自1952年5月起,先后被部队推送至东北人民大学、哈尔滨铁道学院、北京铁道学院学习。学习期间,由于历史原因,芦富卵老人所在部队进行了整编,老人服役、学习的相关档案资料都已遗失。

考虑老人情况特殊,社区负责信息登记的工作人员非常重视,详细询问老人部队服役、退役情况,并试图引导老人回忆起一些关键信息。可是由于老人年纪较大,回忆出的一些信息不够准确,根本无从核实。按照老人的描述,并非属于正常情况退役。登记处经过请示上级主管部门,需要老人能够提供服役等线索,然后再协助其查询相关信息进行登记。

回到家中,老人翻箱倒柜就是找不到任何能够证明自己服役的相关证明。由于子女工作都忙,又不在老人身边,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老人便放弃了信息登记的打算,可这件事也成了搁在老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每天茶不思、饭不香、睡不着。

2018年国庆节,老人退休前所在单位中国铁路兰州局银川电务段劳人科干部来到老人家走访慰问,得知老人情况后,立即与兰州局人事处了解情况,并安排专人到兰州询查相关档案资料,找到了一张老人曾任部队文教干部的证明。同时,主动与自治区人社厅、自治区民政厅联系,反映芦富卵老人的特殊情况。经过多方努力和协调,老人的军人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据了解,中国铁路兰州局银川电务段为了把“走、访、促”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加大与地方社区、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协调,真正从生活上、思想上关心、重视老同志,这项工作也已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每月至少走访慰问一名老同志,每年都要分期分批走访完所有的老同志,在重大节日、老同志生病住院、去世等期间坚持入户入院看望慰问,将党组织的关心与温暖送进每一个老同志心坎上。

地企携手 架起百姓“暖心桥”

地企携手 架起百姓“暖心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