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兰山区是临沂市委、市政府驻地区,是中心城的核心区,辖4个街道7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今年《人民日报》权威发布“2018全国百强区”榜单,兰山区连续七年入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41位、比2017年提升11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14位、山东省第1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31位、全省第3位,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第60位、全省第5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33位、全省第2位。今年1-10月份,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8亿元、增长21.4%;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759.3亿元、增长7.5%,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效向好、基础增强”的良好态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兰山区是文化之邦。兰山区古称琅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书圣”王羲之、“至孝”王祥、著名书法家军事家颜真卿、“笃圣”闵子骞的故里,素有“鲁南古城秀,琅琊名士多”的美誉,是山东省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小谷城、方城古城、鄅古城、中丘古城、启阳城等遗址密集分布,其中小谷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代初期鄅国遗址距今3000余年历史,是临沂市历史上见于文字记载中最早的诸侯国,临沂建城史据此由2500多年的启阳城向前推进到3000年以上,出土《孙子兵法》的汉墓竹简博物馆坐落于此。兰山区还是红色文化和沂蒙精神的重要传承地。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共华东局、山东省政府驻地,对指挥华东地区革命胜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晋汉文化、商文化、孝文化、书圣文化、红色文化共同构建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兰山区是滨水宜居之城。沂河、祊河、涑河、柳青河等河流穿城而过,八水环绕、六河贯通,镇山、玫瑰湖等生态资源丰富,城区沂河水面50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杭州西湖,建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沙滩浴场、亚洲最长的橡胶坝、山东省最高的电视塔。按照“以河为轴、以水为魂”的理念,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北上西强”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今年前三季度,高铁片区、京沪高速扩容、临沂商谷等几大片区征收任务全面完成,北城二期、西部新城征收扫尾快速推进,完成征收38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楼513万平方米,拆除违建245万平方米,实现了城市形象、内涵功能“双提升”。

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兰山区是商贸物流之都。历经“地摊式农贸市场、西郊大棚底、专业批发市场、临沂批发城、现代国际商贸城”五代市场变迁,现有各类专业批发市场86处,经营业户5万余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建有金兰、天源等32处物流园区,2000余条线路辐射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物流成本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30%,其中商城贸易货物、外地中转货物各占50%,成为享誉全国的市场名城、物流之都。临沂商城价格指数在国家级平台发布。商城物流业集群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特色产业集群。鲁南国际铁路物流园一期建成运营。前三季度,实现市场交易额2160亿元、增长11.3%;物流总额4587亿元、增长10.7%;电商交易额985亿元、增长37%;展会交易额305亿元、增长11%;进出口总额89.6亿元,其中出口额68亿元、增长22.2%,商城融入“一带一路”取得明显成效,兰山区被评为国家级地坪地材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兰山区是创新创业之区。绿色食品、木业家具、装备制造、医药、有色金属五大主导产业集群发展,是全国最大的肉制品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也是闻名全国的“水表之乡”。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421.6亿元、增长7.7%,其中工业用电量30.2亿千瓦时、增长20.5%,以1/9的用电量完成全市1/5的工业产值。“双招双引”工作扎实推进,新招引过亿元项目数、到位市外资金、新开工项目数,均位居临沂市第一。抓好“一次办好”改革,开展“星期六企业联系日”活动,当好市场主体、企业家的“保姆”“店小二”。前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3.1万户、突破15万户, 兰山区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城市。

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兰山区是幸福和谐之地。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做好民生工作。每年梳理推进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扶贫、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增加了民生福祉。前三季度,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83%。建成了山东省首条河底隧道,山东省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鲁南高铁临沂站位于兰山区白沙埠镇。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水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9.4%,全国黑臭水体源头整治经验交流会、全省水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在兰山区召开。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20年,革命老区崛起全国百强区——兰山区

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紧跟新时代、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展现新作为,确保今年生产总值迈上1000亿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过85亿元,努力争当鲁南苏北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区、示范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