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大学生马蒂约和女友好奇地钻进了巴黎16区的地下。周围一片漆黑,这对探险 CP拿着手电筒在逼仄的通道里艰难前行…伴随一声尖叫和沉闷的跌落声,马蒂约掉进了一个15米的深坑中再不能动弹。无助的女友只能咒骂着,只身一人在迷宫一样的地道里摸索着。她几乎花了三天时间才找到出口…”

1994年,这则令人胆战心惊的报道揭开了巴黎地下神秘面纱的一角。

地下深处到底隐藏了什么?

百年来,这令人不安的话题一直挑拨着巴黎人敏感的神经。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狭窄,泥泞,神秘的地下世界



“地下,有另外一个巴黎。”

老市民也许会模仿雨果的腔调这么跟你说。

人们隐约感受到,在看似平静的沥青马路下面,在城市光怪陆离的喧哗背后,在地下最肮脏的阴沟中,被舍弃的历史废墟就隐藏在那里——层层叠叠如同一个拿破仑蛋糕,伴随着塞纳河上每日的晨光和他们休戚与共。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若能透过地表俯瞰地下,一个巨大的丛林珊瑚般的世界就会浮现在我们眼前。方圆几百里有数不清的隧道和洞穴,它简直像一块巨型的海绵,而这座古老的都市就坐落在这片千疮百孔的土地之上。”


在塞纳河两岸的地下35米处,有一个纵横交错的黑暗王国,那里坑道遍布。那是无数洞穴爱好者的圣地——巴黎漫无边际的地下采石场。建造这座城市的基石大多是从那里源源不断运输出来的,左岸出石灰岩,右岸则多石膏。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地下探险者绘制的巴黎城南采石场线路图



采石场原是12世纪为建造圣维克多修道院提供建材用的,如今修道院早已不见踪影,而曾经的地下宝库却以一种见证者的姿态存留了下来。

12-13世纪,巴黎人的建造热情空前高涨,不仅在河边建立了许多桥头堡,还斥巨资开始建造巴黎圣母院,卢浮宫,枫丹白露宫等教科书般恢弘的地标。这些大型建筑的石材多取自于今天科尚医院和瓦尔德格瑞斯修道院的地下石灰矿场。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3区让娜·戴阿克大街(Rue Jeanne d’Arc)地下的“圣马塞尔大道”,这个采石场开采出

此后三百年里,被利益裹挟的采石场一直或多或少在无序扩张。

1601年,亨利四世废除了矿石的税收。此后一个世纪之久,没有人再想起那可怜的,混乱开采所遗留下来的地下王国。

地下被采掘一空的后果是可以预料的,越来越多的房屋和地窖发生塌陷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774年12月,奥尔良大街近五百米的土地突然塌陷,建筑物倒塌进地下25米处的采石场,而这样的事情

1776年,政府不得不设立特殊的地下设施检查机构,专门勘查巴黎地下情况,绘制地图并加固危险区域。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8-19世纪,人们不断对坑道进行测量,标注并加固

在动荡不安的年代,巴黎人民也实实在在感受着脚下这片土地的颤动。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死亡不是真正的消亡,被遗忘才是。”

十八世纪中后期,巴黎正在酝酿着腐烂。

“要想知道自己是否正在接近这座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城市,你只要用鼻子闻一闻就能知晓了”巴黎人自嘲地说。

虽说被屎屁尿充盈的气味本是这座摩登之城由来已久的特征,然而现在,

本就难言的气味之中又增添了腐尸的恶臭。

令人作呕的腐臭大多是从教堂和公墓中散发出来的。其中最糟糕的莫过于位于市中心的无辜者公墓。几百年来,这里的无名尸体堆积成山,那些可怜的死者甚至都来不及被大地消化就被另外的尸体掩盖。

更让人咋舌的是,公墓旁便是巴黎的食物储藏市场。中心集市不仅与公墓为邻,甚至蔓延到了墓地内。遗骨存放之地逐渐成为江湖艺人,小吃摊贩,算命先生的天下

如果你像《午夜巴黎》那样穿越回18世纪的公墓旁,你不会讶然这样一番景象:孩子们手中拿着逝者的头盖骨当玩具,恶犬从公墓里叼着骨头出没,少女们依旧无忧地穿梭在刺鼻的尸臭中选购各式各样时尚的帽子与蝴蝶结。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7-18世纪,无辜者公墓里邋遢又草率的葬礼

众所周知,拖延症晚期的巴黎人民向来只会在事态一发不可收拾到极致时才会动一动他们那金贵的脑袋。而这次,他们的DDL来得猝不及防——

1780年,公墓旁一座地窖坍塌,那些集体墓葬的尸体随之涌入,骸骨残肢全部散落在酒桶和储物品之间。短时间内,肆意传播的瘟疫与极速腐坏的饭菜让巴黎人第一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幸好,这座城市从来不缺揭竿而起的抗议。重压之下,巴黎行政法院不得已站了出来,与想要保持教堂礼葬传统的教士拉开了长达5年的口水战。

1785年,巴黎终于陆续取缔了包括无辜者公墓在内的三十几座公墓。

如何处置这些数以万计的遗骸成为新的难题。采石场的视察总监纪尧姆想到了地下那片广袤的天地。

一个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绵延300公里的废弃采石场成为了这些尸骨新的安葬地。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787年,最先被迁移的无辜者公墓的遗骨

源源不断的尸骨被从公墓和教堂里重新掘出,在夜晚火把的照耀下,被堆砌着,拖拽着,倒入地下深坑。一万…两万…五十万…五百万…整整六百万市民的遗骸就这样悄然无息从地上转移到了地下。

孟德斯鸠,帕斯卡,拉瓦锡,拉·封丹以及数不尽的无名者在这里长眠——生前独一无二的生灵,如今却像旧货铺子里的杂乱物品,横七竖八地堆积着,再也辨认不清。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墓穴里人肉搬运遗骨的画面

1789年4月28日,暴乱里死去的千余人立即被送往刚刚投入使用的地下墓穴。

后来,人们效仿这样的方式,无数战乱中的尸体被秘密抛弃到地下。

19世纪初,在新总督埃里卡·戴萨瑞“腿骨们立正,头骨们向右看齐”的美学观念下,杂乱无章的骨头们终于变得井然有序了。他甚至还用各种枯骨纹饰做了点缀。阴暗的通道里有了灯光,墙壁上被刻上用拉丁文,法语和古希腊语撰写的与生命和死亡有关的警句。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用大腿骨,胫骨和头盖骨装饰的护墙

1814年,墓穴迎来了首批慕名而来的游客。人们排着长队,穿过弯曲的走廊,跨过刻着“请留步,死亡帝国由此开始”的石门,带着好奇或敬畏的心情走进这个神秘的死亡之境。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19世纪,地下洞穴视察机关的院子内有通往地下的台阶,那里常有排着长队的参观者

此后数十年,这个巨大的骷髅坟场都在开放与禁闭中来回反复。

拿破仑三世,俾斯麦,瑞典皇子奥斯卡…都曾是这个死亡帝国的参观者。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地下墓穴是引领这个时代最后的沙龙。尸骨存放地要比少女闺房更令人纸醉金迷”——《费加罗报》


1897年4月2日深夜,本应寂静的墓穴里,喧嚣的吵闹声与乐师的调琴声不绝于耳。这里即将非法举办有上百名观众的古典音乐会。狭窄的空间里到处是涂鸦艺术与古老文字,各界名流在此尽情地享受着这颓唐般的幻境。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世纪末的颓废浪漫主义:1897年地下墓穴古典音乐会

黑暗的地下,从不缺乏奇闻怪事。

这里,曾是路易十四时代走私犯的秘密通道,是查理十世与凡尔赛宫女举行恐怖庆典(fêtes macabres)的地方,也是各路文豪笔下密谋者的避难所。

然而,曾经让人避之不及的阴暗地如今却成为了新时代隐匿的娱乐场。

身穿救生装备,脚踩橡胶靴子,背上防水包和手电筒,地下探险者们(Cataphiles)绞尽脑汁钻进这像肠子一样盘根错节,像奶酪一样疏松多孔的地下世界。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全副武装的地下探险者们

幻想着自己是躲避宪兵的冉阿让或是剧院地下的魅影,他们与巴黎的地下警察(Cataflics)不亦乐乎地玩起了猫鼠游戏——388个已知的矿场入口的屏障难不倒这些探洞怪,他们会投掷烟雾弹,老玩家甚至会用炸药炸出新的入口,随后消失在迷宫之中。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在探险的途中你还可能会偶遇地下艺术家们的壁画

在被骸骨和洞穴覆盖的死亡之城里,没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有些人可能几天都找不到回来的路,有些人会受伤。当然,也会有倒霉蛋成为那众多白骨中的一员。

1793年,菲利普·阿斯贝,这位可怜的格雷斯女修道院的看门人,他的初衷不过是去地窖里取一瓶红酒,却不幸走错了方向。十一年后,人们才在今天的亨利·巴比赛路的地下发现了他。从那天起,他的尸骨之地成为了众多地下探险者的圣地。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为菲利普·阿斯贝修建的墓碑

大部分地下玩家,会从墓穴的某处开启探索之旅。他们从山堆般的朽骨上爬过,开朋克摇滚派对,拍摄秘密电影,甚至巴黎矿业大学至今还遵循着传统:在骸骨间举行新生入学派对。

如福柯所言:“这世界有多少种野心和必然所产生的幻觉,不可穷尽的疯癫就有多少种面孔。”在这个虚幻,庞大而死寂的世界里,鬼知道这里曾经历了什么,以及,正在发生着什么。

2004年,在特罗卡德罗附近的地下墓穴中,警察们发现了一个巨大洞穴,里面是一个配有投影装备的圆形剧场。影院旁还有一个小酒吧,里面的调酒器具一应俱全。三天后,当警察带着电力回到洞穴时,整个地方已经被清理,只留下一张纸条,写着“不要试图找到我们”

是被误解的浪漫主义者,抑或是躲避世俗的反叛者。地下探险者似乎并不在意地上人们按给他们的头衔。

他们或许是时代的异类,却也某种程度上因此更加接近那些已经被遗忘的,隐匿的,难以探寻的真实。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地下探险者们在研究岩石墙上的古老文字

如今,在丹费尔·罗什洛广场上,墓穴的参观入口常常人满为患。参观者们谈笑风生地顺着螺旋楼梯向下,走过白骨护墙,不安分者顺手拿一块小小的骸骨作留念,在被安检人员识破后一脸无辜地作着辩解。

巴黎地下,生机勃勃的死亡之境

▲丹费尔·罗什洛广场上入口处100英尺深的旋转楼梯

除去窃窃私语和烛光萦绕,这里和百年前没什么不同。

依旧白骨累累,阴郁成霜。

撰写✎:史小姐10号

插画及版式设计 : 史小姐007号

微博@极简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