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骇本无氏,死的时候才被赐以氏,这是怎么回事呢?37无骇得氏

无骇本无氏,死的时候才被赐以氏,这是怎么回事呢?37无骇得氏

>>>> 本年秋天,七月初三,宋与夷,齐禄甫,卫晋三人在温地会面,并且在瓦房举行盟誓。

这次盟誓最大的目的就是抹平东门之战。不过有意思的是,郑国没有参与,所以呢实际上也就是,齐国出面,让宋卫同意不再因为东门之战,后面你报复我我报复你往返没有尽头,从这断掉,等于是说这个事情平掉了。如果以后大家再要打,就再找别的借口来。

不管怎么样,郑寤生是感谢齐禄甫的,认为齐禄甫帮自己办了事情,所以,本年八月,郑寤生引导齐禄甫去朝见天王姬林。

虽然郑国和王室的关系非常差,但是不管怎么说郑国依然是王室的左卿士啊,虽然比原来差了点,从卿士变成了左卿士,还是在天王面前说的上话,所以他才可以引导齐禄甫去朝见天王。当然这次引导本身也是符合当时的习惯。

>>>> 到了九月二十五,鲁息姑和莒国的国君在浮来结盟。

最近都是大联盟啊,你和我盟,我和他盟。

这件事是纪国在背后出的力。纪国也真是不容易,因为六年以前,纪国派了裂繻到鲁国来迎娶伯姬的时候,鲁息姑拉住裂繻,请求他调停鲁国和莒国的关系。

于是呢,裂繻就和莒国的国君举行了盟誓。也就是说,当时纪国和莒国成了同盟。

而鲁国和纪国本来就是同盟,而且也是婚姻之国,这之间的关系通过六年的后台运作终于,鲁国和莒国都看在同是纪国盟国的面子上,举行了盟誓。整整六年啊,纪国也真是不容易。

>>>> 到了本年冬天,齐禄甫把宋卫郑三国和解的消息通告给鲁国。

鲁国一听,总算皆大欢喜。从四国伐郑、五国伐郑以来,所有的这些事情都抹平了。所以鲁息姑就派众仲回复齐禄甫,说:“您解除了三个国家相互攻伐的图谋,安定了他们的人民,这是您对他们的恩惠。寡人听说这件事情之后,不敢不接受您的美德。”等于是说,鲁息姑拍了拍齐禄甫的马屁,大家皆大欢喜。

>>>> 到了本年十二月,无骇去世。

无骇就是六年前攻入极国的那位司空无骇。

鲁公子鲁翚请求鲁息姑赐无骇氏。于是,鲁息姑就询问众仲氏相关的问题。

众仲回答道:“当年天子分封诸侯,用他们的出身家世赐为姓,分封土地以此为氏,所以氏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果先祖有显赫的官位,也有用官位作为氏的,(比如司马氏,司空氏,司徒氏,类似这些。)如果先祖以土地、封地为荣耀的,也有用都邑的名字作为氏的。(比如后世的卫氏、赵氏、齐氏,田氏这些都是。)如果这些都没有,因为以前的诸侯有以字作为他的谥号,所以后代就以祖父的字作为他们的氏。”

众仲就把氏的几种情况跟鲁息姑说了一下,于是,鲁息姑听了之后,就以无骇的祖父,也就是鲁国的公子字子展,取“展”字,赐无骇氏展。

像我们说的三侠五义里面南侠展昭,就是这位无骇的后代。

当然,我就那么一说,您,就那么一听。


延伸阅读:

春秋时男子的称呼极其复杂,姓、氏、名、字、谥。

姓:代表血缘,当时人同姓不婚,所以女子要称姓,但男子则一般称氏不称姓。

氏:也是族姓,代表身份和地位,如周封舜后在陈,则陈国公族姓妫,氏陈;也有以祖父字为氏的,如无骇祖父字子展,则氏展;也有以祖上官名做氏的,如司马氏、司空氏、司徒氏、司城氏、士氏、中行氏等;还有以都邑名称为氏的,如魏氏,韩氏,赵氏,田氏等。后世姓氏不分,则称呼更为混乱,如战国田齐名将田忌,祖上则是陈国分支,姓陈,氏田,战国策称他为“陈臣思”,后世却称田忌。

字:则是男子成年时由尊长取的用于标明德行的称呼,一般和名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也称“表字”。

谥号:为死后根据生前的行事作风给的评价。谥法出现在周共王、周懿王以后,春秋初年,大夫用谥号还不普遍,在鲁庄公、鲁闵公之前,卿大夫很少有谥号,所以众仲才说,大夫谥号直接用字。到春秋末年,基本人人都有谥号,只有宋国大夫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